為避免美元持續外流,4月時阿根廷政府宣布願以人民幣結算價值等於10億美元的亞洲產品,並開放企業向中國借入人民幣。對阿根廷進口商而言,此政策宛如汪洋中的一根浮木。
阿根廷進口商的訂單都需經政府核准。但,在美元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以美元結算的訂單越來越不容易得到政府的肯首。相形之下,人民幣因較唾手可得,而更炙手可熱。若進口商以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政府放行的機率與速度都高出許多。因此,各大進口商紛紛改以人民幣做交易。
任職於報關行的圭多尼(Rubén Guidoni)在接受《華盛頓日報》採訪時證實,現在每個進口商都想以人民幣支付訂單,因想用美元進行買賣幾乎不可行。阿根廷中國商會的執行董事康科尼(Alejandra Conconi)則表示,當前兩國的貿易中,阿根廷以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的訂單已超過半數。
「去美元化」浪潮漸起 人民幣成首選
參與這波浪潮的,當然包括被「去美元化」的俄國。在經濟制裁後,俄國有高達32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在海外遭凍結,因此俄國急著尋找美元的替代方案。撇去與美元站在同一陣線的歐元,俄國的首選即是人民幣。今年4月,俄國央行指出,其外匯市場上盧布兌人民幣的交易量佔了39%,已超出盧布兌美元的36 %。
長年以來,中國便有意使人民幣躋身強勢貨幣之列。趁著這波勢頭,中國也與多國展開磋商。今年4月,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訪問中國時,便表達對美元地位的不快,並呼籲金磚五國(BRICS)支持去美元化浪潮。他在演講中透露,每天晚上他都很困惑,為何在未牽涉美國的交易中,買賣雙方仍然堅持使用美元,而不選擇自己的貨幣?
除阿根廷、俄國與巴西外,接受以人民幣與中國往來的國家包含孟加拉、伊朗、哈薩克和寮國等。另,法國的意向同樣值得關注。即使多年以來法國都是美國的盟友,其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提醒,各國要留意不要被美國捲入紛爭中,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依賴美金。
人民幣欲取美元首級 經濟學家:距離尚遠
越來越多國家加入使用人民幣的行列,是否真的意味著美元霸權即將終結?經濟學家認為,來日方長。
欲擊敗美元,人民幣要拿下美元指標性的儲備貨幣地位,並在多數中國未牽涉的交易中同樣能扮演支付貨幣的角色。攤開數據,即使美元佔全球儲備貨幣之比例從2015年的65.75%下滑至去年的58.36%,其他貨幣仍看不到它的車尾燈。去年,歐元佔比為20.47%,位居第二;人民幣佔比為2.69%,位居第五。
美國經濟學家厄爾(Peter C. Earle)表示,去美元化確實是現在進行式,但人民幣基本上不可能取代美元的地位,其原因有二:一來,每天中國央行會訂定一個中間價,而人民幣的漲跌幅不能超過此價的2%。二來,中國政府會嚴格管制流向海外的資本。兩者皆與經濟自由主義中「市場主導」的原則背道而馳,因此市場仍會選擇使用更普遍且無限制的美元。
一篇由美國經濟學家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與法國經濟學家馬蓋爾(Camille Macaire)合著的研究則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與出口國,其影響力會跟著其他新興國家共同成長。若在此過程中,中國都不肯開放資本帳(Capital Account),其必然得持續仰賴美元作為穩定匯率的工具。最後,沒有哪個貨幣會取代另一個,我們會看到的是貨幣、經濟與政治都進入多方角力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