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要急著「吐苦水」?
當年,311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供電系統、冷卻系統故障,反應爐溫度飆高後引爆,導致輻射物質大量外洩,因而成為繼車諾比核災過後,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直到今天為止,為了讓反應爐內的燃料殘骸保持穩定,福島第一核電廠隸屬的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每天都需持續注入大量水分冷卻。這些用於冷卻的水,以及滲進反應爐內的雨水、地下水,都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東電會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汙染水中大部分的輻射物質,形成「多核種去除設備處理水」(又稱ALPS處理水、含氚廢水)。
截至6月底,福島第一核電廠內已經儲存約134萬噸含氚廢水,足以填滿500座奧運規模的游泳池。然而,廠內的儲存容量僅約137萬噸,目前已經使用98%,預計到明年2~6月間就會滿槽。東電表示,為了保持爐內燃料穩定,並安全、穩定地進行第一核電廠的停止作業,他們必須盡快釋放儲水空間。
核廢水就要滿出來,日本計畫怎麼排?
其實早在幾年前,福島縣政府就曾成立專案小組,探討處理含氚廢水的方式,包括排入海洋、注入地層、電解後釋放入大氣等;考量成本、可操作性後,最終決定採用排入海的方案。日本政府也於2021年批准這項計畫,並設下2年緩衝期,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協助調查評估。
根據東電的計畫,他們會將含氚廢水先利用大量海水稀釋,使得排放水每公升的含氚量不到1500貝克,遠低於日本規定限值的6萬貝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允許的1萬貝克。稀釋後的水將藉由一條海底管線,排放至1公里外的外海,預計需花30年左右才能將目前儲存的含氚廢水全數排放完畢。
廢水準備出匣,日本:專家也說沒問題!
針對計畫內容,IAEA找來中國、韓國、俄國等11個國家的核安全專家,組成專案小組,在2年間進行5次審查,發表了6份技術報告。今年7月4日,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在東京發布最終的安全評估報告,指出這項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對人類、環境的輻射影響微乎其微」。
獲得IAEA許可後,日本政府迅速著手準備執行,目前,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RA)已完成對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排放設施的檢查,並於7日發放驗收合格證。根據《日經新聞》(Nikkei)報導,日本政府最快可能在8月就會開始排放廢水。排放的過程,IAEA也將派遣專家前往監督,確保作業過程的輻射安全和資訊透明。
氚水是什麼?
雖然有IAEA背書,不少人還是對核廢水感到憂心忡忡。日本將廢水排放入海,究竟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首先,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含氚廢水」。經過冷卻處理、從反應爐流出的廢水中,存在許多危險、對人體有害的元素,不過多數元素都可以透過目前的技術去除。但是,其中有一種叫做「氚」(音同「川」)的放射性元素,還無法透過任何方式消除。
氚(H-3)是氫(H-1)的同位素,性質與氫相似,是一種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放射性元素。氚進入人體後,很快就會被身體代謝掉,並不會累積在體內;且氚的輻射能量不足以穿透人類的皮膚,因此被科學家認為對人體相對無害。
有害?無害?科學家看法出現分歧
學界對於氚的看法分歧,有些科學家認為氚帶來的風險低,有些專家則認為長期接觸氚對人體的影響尚不清楚。根據法新社報導,日本大分大學(Oita University)輻射風險評估專家甲斐倫明受訪時說明,控制排放核廢水的濃度與份量很重要,雖然科學家普遍認為排放核廢水對健康的影響微小,「但不能說風險為零,這就是爭議所在。」
《美國科學人》一篇2014年的文章則指出,如果在食用海鮮時攝入氚,很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加拿大核安全委員會也表示,食物中的氚與各類有機物質結合,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較長,對健康的風險也較高,大量食用可能提高罹癌機率。
日本排放核廢水,自家人怎麼看?
雖然有IAEA背書,排放核廢水的作法仍引發日本國內外的反彈。根據《朝日新聞》於今年3月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51%的受訪者支持排放廢水,41%則表示反對。
福島的漁民更是從最初就對這項計畫表達強烈反對。福島核災發生後,許多國家都對福島出產的海鮮實施進口限制;即使當地針對漁產採行嚴格的輻射檢測,許多消費者仍選擇避免食用福島海鮮,當地漁業的產值難以恢復過往水平。
一旦福島第一核電廠開始排放廢水,將再度重創當地海產的聲譽,當地的漁業團體表示,這會摧毀他們十年來重建產業的努力。根據《CNN》報導,當地漁民表示,日本政府的作為讓人感覺「在沒有完全得到我們同意的狀況下做出了這個決定。」
此外,外界對東電的不信任,也是導致反彈的主因。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不久,就曾傳出核污染廢水流入太平洋;然而東電一直到2013年才首度承認廢水外洩。這次排放廢水的計畫,也被認為透明度不足,致力於公民科學環境監測的國際組織「Safecast」的研究員布朗(Azby Brown)表示,很多科學家認為目前可見的數據並不完整,「整個過程的透明度還不夠。」
(0822更新)岸田文雄拍板:24日開始排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22日上午宣布,將從8月24日起,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廢水入海。
岸田文雄說明,他已要求東電按照IAEA批准的計畫,迅速做好排水準備,「在天氣允許的狀況下,將於8月24日開始排放。」
兩天前,岸田文雄就已前往福島,除了視察廢水排放的預備作業,也與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全漁聯)會長會面,尋求當地漁民的理解,並承諾會力保漁民們的生計與權益。
會長坂本雅信則表示,全漁聯對於排放廢水仍持反對立場,不過透過專家的報告、政府的說明,「對於核處理水在科學上的安全性,我們正逐步加深理解。」
ALPS処理水の海洋放出は、長期にわたる取組みです。漁業者の皆様からは、なりわい継続へのご懸念、ご要望もいただいています。こうした声にも継続的に寄り添って対応していきます。安全性の確保、風評対策に全力を尽くし、丁寧な情報発信を続けます。 https://t.co/Tbg7oRtvcU
鄰居們有什麼想法?
█ 中國:IAEA的報告不能作為通行證
日本鄰近的中國,同樣表達了強烈抗議。中國海關總署直言,IAEA的報告不能成為日本排放廢水的「通行證」,並於7日宣布禁止福島等10個縣(都)的食品進口,對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也會嚴加檢測,特別是水產類。
█ 南韓:官方說沒事,民眾囤海產
南韓國務調整室室長方文圭則表示,經過國務調整室的研究調查,日本排放的廢水需花費10年才會回流至朝鮮半島附近,經過海水稀釋,水中的放射性物質「約為正常時期均值的10萬分之1」,對南韓水域的影響「可忽略無視」。
不過南韓民眾卻不這麼想,根據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韓國(Gallup Korea)6月底公布的一份調查,78%的受訪民眾對日本排放核處理水計畫感到擔憂,選擇「非常擔憂」的民眾更高達62%。並且,日本將於今夏開始排放廢水的消息傳出後,韓國國內出現一波海洋、海鮮、海草製品搶購潮,甚至有網友在Twitter上表示,自己已經囤積3年份的海鹽、海藻和鯷魚。
█ 北韓:將對人類及生態造成致命影響
除了中國與南韓,北韓國土環境保護省一名官員也在《北韓中央通信社》發表聲明,指責IAEA的決議不公正,日本排放廢水將「對人類生命、安全、及生態環境造成致命的負面影響」。
█ 太平洋島國:我們有責任確保後代安全
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的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也於今年1月表示對該計畫「嚴加關注」,希望日本能與受影響國家有更多對話以達成共識,「我們有責任確保後代子孫的安全。」
█ 美國、紐西蘭:樂意接受IAEA的判斷
相反地,美國與紐西蘭,都對日本的計畫表示支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5日表示,美國樂於接受IAEA的審查結果,日本排放廢水的計畫奠基於科學且過程透明,並已被認證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紐西蘭外長馬胡塔(Nanaia Mahuta)則於10日表示,紐西蘭政府對IAEA做出的排放建議有充分的信心。
廢水一年內就可能抵台,我們如何應對?
身為日本的鄰近國家,台灣同樣可能受到日本排放廢水影響。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分析,根據過去的追蹤紀錄評估,福島排出的氚水最快會在1年內抵達台灣海域,濃度高峰則會大約會於排放4年後來到。
對此,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副組長劉家禎於《中央社》的採訪中指出,漁業署將會與原能會聯手,加強在全國各地採樣、檢驗漁獲中的銫、氚有沒有超標。採樣數量原先為一年500件,從今年起增加至3,000件,且每季都會在官網上公告檢驗結果。此外,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委會、原能會,也在台灣周邊海域設置107處水樣監測站。
劉家禎說明,如果檢測到超標狀況,會盡力阻止漁獲上市,避免影響漁民、消費者;且漁業署會與過往數據比對,如果證實超標是因日本排放廢水造成,將會以檢測數據對日本求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