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作曲家卡斯特納(Sophie Kastner),利用NASA從銀河系收集而來的數據,譜寫了《平行線交會之處》(Where Parallel Lines Converge),用音樂將聽眾帶入宇宙深處。
卡斯特納說明:「在這首曲子的尾聲,我特別聚焦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你會感受到恆星螺旋向中心的感覺……我希望呈現所有這些像是清脆的、高音的紋理,它們就像持續的螺旋一樣。」
以樂器捕捉銀河系樣貌
該作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印象,而是從NASA科學家通常用來創造深空視覺圖像的數據生成的——事實上,這些資料同樣被用來建構銀河系中心的圖像——這也激發了他的靈感。
該曲使用自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錢卓拉X射線望遠鏡(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收集而來的訊號,以7種樂器演奏。
曲中以鐘琴和小提琴等高音樂器,傳達黑洞的運動和螺旋感;而低音樂器,如低音單簧管和大提琴,則捕捉了凝視宇宙時帶來的神秘感。
將圖像轉化為完整樂章
卡斯特納的合作夥伴、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和史密森天文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的視覺化效果製作專家阿坎德(Kimberly Arcand)解釋:「我們只是將圖像進行數學映射,將這些像素轉化為可以聽到的東西……來自深空望遠鏡的數據最初是由1和0組成,紀錄的細節包括能量多寡,或是光子擊中望遠鏡的位置。 NASA之前就嘗試過用簡單的音頻《宇宙之聲》(Universe of Sound)將之呈現。」
起初,卡斯特納只負責將這些聲景轉換為樂譜,以便音樂家們使用:
「我慢慢意識到,這個圖像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說……實際上,還有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
聽到數據變為一首精緻的樂曲,阿坎德驚喜地說:「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太美妙了……這讓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數據;讓我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它,我真的很欣賞。」
聽得見的宇宙一隅
阿坎德回憶,將原始數據轉化為聲音的想法,最初來自她的同事、職涯初期即失明的天文學家迪亞茲(Wanda Diaz),由此催生出讓人更容易理解太空,同時創造出美麗星空聲景的「宇宙之聲」。
「其中一個成品是《銀河中心音效》( Galactic Center Sonification),它來自於銀河中心圖像的短聲景,與卡斯特納使用的素材相同,」阿坎德說:
「(你能聽到)我們的銀河系內部,例如內部的400光年、有點像市中心,那裡有黑洞、小爆炸和大量的星星。你正在聽著我們將這些像素轉化為聲音,這是美麗的一掠。」
對阿坎德來說,重點在於音樂上的選擇,尤其是在銀河系最「繁忙」的部分,要與資料裡的科學事實相符,「這就像在時代廣場,那裡有很多事情發生。它充滿了活力。」他說:「為了讓聆樂人的大腦可以理解,我們需要確保聲音不但獨特,還要能夠適當地結合在一起。」
這個項目讓卡斯特納意識到,藝術與科學的距離並不遙遠。「作為人類,我們總是試圖理解這個世界,藝術就是理解的方式之一,」她說:「那麼把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