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紅成為真正的影響者」失言與失控之間,網紅言論自由的底線在哪?

今年二月,曾獲奧斯卡影后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你問我的孩子或是當今十幾歲的年輕人,關於電影明星的事情,他們根本不認識任何人,因為他們現在只認識網路上的YouTuber或網路上的意見領袖。」

網路名人之所以稱做Influencer,在於他們的「影響力」已經足以改變整個娛樂時尚產業。因此在網紅經濟當道的時代,網路名人早已不甘於「只成名15分鐘」,為了流量、為了將流量變現,已經成為他們工作最主要的一環。

然而,過去人們常對明星藝人施以「不要教壞小孩」的道德倫理期待,現在擁有更大影響力的網紅們,他們的創作與一言一行,是否也應受到大眾的嚴格檢視?

文章插圖

當網紅成為真正的影響力者

自2022年起,《富比士(Forbes)雜誌已將「網路創作者」獨立排名,根據估計收入、追蹤數、互動率等指標進行評估,顯示網路名人的影響力已經可以和運動員、明星藝人、企業富豪相提並論。宏盟公關集團(Omnicom PR Group)的資訊總監艾琳拉努蒂(Erin Lanuti)表示,

「在觀眾心中,網紅的信任度已經超過一般廣告。他們可以在幾分鐘內,讓商品銷售一空,也可以讓整個城市陷入癱瘓,只因為一場網紅快閃活動。」

根據影響力行銷公司(Influencer Marketing Hub)的統計,2023年品牌在網路創作者花費的行銷預算高達210億美元,大幅高於七年前16億美元。2023年排行前50名的網紅,粉絲數量高達26億,收入合計達到了7億美元。

駕馭網路流量的滋事網紅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網紅都是朝「正面」的方向發展。2023年《富比士(Forbes)公布的「全球50大網路創作者」排名中,許多集名氣與收入於一身的網紅,即使爭議性不斷他們仍可以在翻車後,繼續「駕馭」網路流量。

文章插圖

在此排名中位居第二的YouTuber兼拳擊選手KSI,是英國最知名的網紅,《泰晤士報》也曾評價KSI是「數位時代的文藝復興者」,擁有1.12億的社群追蹤數,預估收入更高達2400萬美元。但在《富比士的人物介紹中,其爭議性也伴隨著他:

「KSI因長年的厭女,以及對種族與跨性別的歧視言論而備受爭議,但他總是能將這些醜聞,轉化為網路流量以及對拳擊比賽的關注度。」

除了曾因在展場上性騷擾模特兒,而遭到英國EGX電玩展永久列為黑名單;KSI早期的影片也因時常在鏡頭前大喊「今天你要被強暴」,並做出性暗示的手勢,而引發婦女團體的抗議。即使他曾為此道歉,但這名為「數位刺青」的烙印,也會永遠跟著他,

「我不會對過去的自己感到自豪,但只要你在網路上發布任何內容,它就會永遠存在。」

網紅帶貨,由誰把關?

當網紅透過其影響力與知名度,將網路的追隨者變成了「財富」時,因網紅而生的網紅經濟也正在改變整個市場

2023年「全球50大網路創作者」其中排名第五與第八名,年僅19歲的查莉達梅利奧(Charli D’Amelio)與22歲的艾瑪張伯倫(Emma Chamberlain),兩人皆成立其個人品牌,躍升時尚界的新寵兒。

但並非所有網紅,都能在賺錢這條路上走得安心。與KSI交情甚好,位居「2023年全球50大網路創作者」第六名的羅根保羅(Logan Paul),兩人在去年共同推出PRIME能量飲料造成年輕人搶購風潮,熱銷的程度甚至讓英國超市限制一人只能購買一瓶。

然而,PRIME將能量飲料包裝成果汁飲料,透過TikTok的病毒式行銷吸引年輕人購買的行銷手法,卻忽略了能量飲料的咖啡因含量對孩童的危險性。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曾呼籲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應展開調查,「PRIME能量飲的咖啡因含量相當於2瓶紅牛,可能造成孩童的心臟問題、焦慮和消化問題。因此,不只飲料的原料和咖啡因含量,那些廣告和說詞也都應該受到調查。」

網紅言論自由的底線在哪?

作為網紅界最令人頭痛的兄弟檔,羅根保羅與他的弟弟傑克保羅(Jake Paul)幾乎每天都在為他們引發的爭議行徑,添上一筆新的紀錄。2018年,羅根保羅在日本的「自殺森林」青木原樹海,意外拍到一具上吊自殺的遺體,但他卻以開玩笑的口吻嘲笑死者,甚至上傳到YouTube,讓羅根保羅一夕間成為過街老鼠。

雖然羅根保羅很快將影片下架,並且發布道歉聲明,但也促使YouTube頒布懲處規則,一旦違反將可能遭到失去廣告資格、降級、停權等處罰。

而他的弟弟傑克保羅也不惶多讓,作為「2023年全球50大網路創作者」排名第三的網紅,傑克曾在2018年被指控開設線上課程斂財;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也因在訪問中表示「新冠肺炎是一場騙局,口罩對於預防病毒傳播沒有任何作用」而被批評無知,對此傑克保羅將自己定位成,

「我只是一個網路創作者,當我看到很棒的內容時,我就會想要向世界展示。但我的工作不是去控制他人去做什麼,我不是誰的爸爸。」

網路名人該對粉絲負責嗎?

雖然許多網紅都會抱怨「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但他們似乎也忘記名人所應背負的社會責任。威斯康辛醫學院(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青少年醫學專家梅根莫雷諾(Megan Moreno)認為,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抱怨好萊塢對年輕人的影響,然後說:『他們太年輕就成名了』,但現在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年輕的網路名人身上。他們一夕爆紅,卻也對此無所適從。」

當創作者快速成長一個擁有知名度的名人時,他們同時也是在累積自身的影響力。2023年8月4日,知名實況主凱塞納特(Kai Cenat)宣布在紐約聯合廣場贈送300台PS5,結果現場聚集數千人引發大暴動,紐約當局甚至出動警力逮捕了65人,凱塞納特更以煽動騷亂和非法集會等罪名被逮捕。因而引發網路名人是否該對粉絲行為負責的爭論。

但早在此事爆發前,YouTuber威利麥克秀(WillyMacShow),就曾在X平台上表示,「除非主播有目的地要求觀眾執行某些操作,否則創作者無須為觀眾負責。因為如果創作者有數千個粉絲,從統計角度來看,一定會出現一個老鼠屎。創作者的影響力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大,因為99%的觀眾看影片只是為了娛樂,但到了午餐時間就會忘記你。」

威利麥克秀的言論引發正反網路論戰,擁有超過千萬粉絲的Twitch直播主Ninja則反駁,

「雖然創作者不必對他們的粉絲負責,但他們確實有責任成為一個好的榜樣和領袖,尤其是在討論敏感話題時。」

「公眾人物有一份社會責任」

近年來台灣的網紅爭議同樣層出不窮,當這些網路上的「影響者」握有和新聞媒體同樣的話語權時,卻在網路上帶入個人仇恨與情緒,掀起社會對立,也讓人們對於「網紅」二字之於大眾的社會觀感日趨負面。

網紅的言論自由雖然同樣受到法律保護,但因網紅而生的造假、失言等錯誤的資訊傳遞,甚至是詐騙、犯罪等為了流量而不擇手段的違法行為,其實也正影響著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

今年四月,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與陷入失言風波的「亞洲統神」張嘉航線上直播對談,提到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苗博雅表示:

「每個公眾人物都會有講錯話的時候,就好好解釋,要有說服力,讓大家相信,這樣就好。」

「你怎麼想那是你的事情,你大腦裡的事情別人管不著,但要避免講出不得體的話,因為公眾人物有一份社會責任。雖然做節目需要效果,但就算是做效果裡面也會包含一點社會責任。」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