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2024普立茲新聞獎

【2024普立茲新聞獎|專題攝影入選】 紐約時報x攝影師莫拉勒絲:崛起的非洲世代

2024年普立茲獎新聞攝影由美聯社攝影團隊(Photography Staff of Associated Press)獲得,進入決選名單中的另兩位遺珠:菲律賓籍攝影師莫拉勒絲(Hannah Reyes Morales)及德國籍攝影師海特曼(Nanna Heitmann),兩位攝影師與《紐約時報》的合作報導,則分別聚焦在非洲諸國和俄羅斯的社會現況,紀錄著年輕世代騷動不安的靈魂,以及他們可能造成的轉變。

Hannah Reyes Morales(@hannahreyesmorales)分享的貼文

文章插圖

每四人就有一個非洲人,而且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2050年,當歐洲正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時,非洲人口預期將超過25億人,佔全球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當東亞與歐美各國正在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時,非洲生育率仍遠高於全球平均值,到了2050年,15-24歲的非洲年輕人預估將達到全球青年人口的35%。屆時,非洲大陸人口的平均年齡僅有19歲(預估印度的全國平均年齡為28歲,中國美國則為38歲)。非洲幅員廣大、諸國差異有之,但各地城市正在膨脹擴大、喧囂不絕的現況卻是大同小異。

在未來的世界裡,年輕或許不一定是本錢,卻仍是一股無法輕忽的龐大勢力。非洲年輕人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已逐漸顯現——他們投身於歐洲、美國的運動戰場、引領下個世代的音樂潮流,甚至以獨特文化重塑基督教信仰。再者,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他們是新一代的消費者、是未開發的藍海市場,也終將成為未來的一大經濟體。

Hannah Reyes Morales(@hannahreyesmorales)分享的貼文

「世界正在改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非洲的地位。」

 《年輕震盪:非洲人口統計對世界為何至關重要(暫譯)》(Youthquake: Why African Demography Should Matter to the World)一書作者佩斯(Edward Paice)如是說。

然而人越多,需要處理的問題也越多。以西非國家奈及利亞為例,該國每年估計持續增加500萬人口,到了2050年,他們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但是,約2/3的奈及利亞人,每日生活費不到2元美金;即使奈及利亞已是西非新創事業與創投資金蓬勃注入的國家,但在暴力猖獗、生活困頓的社會現實中,大多數人們的預期壽命僅有35歲。

非洲大陸整體知識普及、教育程度已較過往大幅提升,但人太多,想要糊口飯吃實在難上加難。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在非洲,每月平均多達一百萬人投入勞動市場,但能夠找到正式工作的人卻不到四分之一。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國家的南非,其失業率仍高達35%。這種沮喪,也可能將人們推向其他地方,例如在東非的莫三比克索馬利亞,或西非的馬利,年輕人改操槍枝、付諸武力,投入金錢掠奪或聖戰志業;或擠身在偷渡船中,越過地中海紅海,往歐洲或中東國家前進。

成功的契機可能在「意想不到之處」

 在20世紀,許多國家可依靠工業化實現繁榮目標,對於普遍缺乏基礎建設的非洲諸國而言,這條路卻曲折難行。新興科技曾是人們寄與厚望的另一盞明燈,例如微軟與Google進駐東非肯亞的「非洲矽谷」(薩凡納矽谷Silicon Savannah),然而,其所帶來的就業機會,對比龐大的人口數仍是九牛一毛。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張夏準(Ha-Joon Chang)以他的祖國南韓為例:過去韓國靠著製造產業逐步獲得經濟成長,但在國際上仍被視為窮困、政局不穩又剛結束戰爭的國家,始終「沒有人認真看待我們」;如今,韓國憑著新一代年輕人引領的娛樂產業躍上世界舞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取得成功。張夏準認為,

年輕人口確實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成功關鍵之一,非洲擁有許多高齡化社會正在逐漸流失的重要資產:活力、動力、創意和野心。

若以韓國的案例來說,這些無形資源,若能搭配執政者的遠見、明智的政策方針和教育體制——或許再加上一些些運氣,「各方面必須協調運作」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文化是最強的武器,僑民也是幕後推手

文化輸出是非洲崛起的現象之一:來自奈及利亞的音樂創作者Burna Boy與Rema已帶著他們的「非洲節奏」席捲歐美流行音樂圈,前者在2023年獲邀擔任歐洲足球冠軍聯賽決賽(UEFA Champions League Final)開幕表演,亦先後在可容納8萬人的倫敦體育場(London Stadium)、紐約大都會隊主場花旗球場(Citi Field)舉辦滿座完售的個人演唱會;Rema的〈Calm Down〉一曲在歐洲爆紅後,他與美國明星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合作錄製了混音版本,一舉奪下MTV音樂獎新設的「最佳非洲節奏獎」(Best Afrobeats)也在喀麥隆籍編舞家瑞耶(Loïc Reyel)的一系列TikTok「舞蹈挑戰」推波助瀾下,引發社群轟動。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統計,自2010年起,已有超過100萬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合法移居歐洲,包括醫師、護理師、照護者、學者或其他專業人士,他們身有專長但在本國就業困難,憑著「技術移民」一途向外尋求發展,而他們的祖國與家人卻也因此受益。

總部位於象牙海岸的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數據顯示,2021年非洲移民與僑民們匯回國內的款項高達960億美元,該銀行總裁阿德西納(Akinwumi Adesina)也說:「非洲僑民已成為非洲最大的金融家。」

這些金援在未來30年內,會如何間接或直接地改變非洲諸國的政經環境,並停止讓人才資源持續流失,將可能左右著非洲的命運。


攝影師Hannah Reyes Morales

Hannah Reyes Morales是一位菲律賓籍攝影師,其作品通過觀察歷史記憶和當下事件如何塑造日常生活。她有一個長期計畫《Living Lullabies》探索了世界各地各種環境中,搖籃曲如何為兒童和照護者創造更安全的空間。該項目融合了攝影、音越、動畫和表演藝術等合作元素,透過家庭入睡儀式中的故事敘述,呈現出婦女和兒童所面臨的重大議題。

Hannah Reyes Morales的作品在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和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上發表。她曾獲得蒂姆·赫瑟靈頓(Tim Hetherington)遠見獎和ICP無限獎紀實類及視覺新聞獎項,並被世界經濟論壇東盟評為文化領袖。

2021年,她獲委任為諾貝爾和平獎攝影師;2023年獲得國際年度最佳圖像獎和世界新聞攝影獎。


DQ專題|2024普立茲新聞獎

素來有「新聞界奧斯卡」美稱的普立茲新聞獎(The Pulitzer Prize),公布第108屆獲獎名單。今年的得獎名單中,涵蓋的報導主題包括去年10月爆發的以哈戰爭、移民處境、美國最高法院的政商內幕、槍擊案頻傳下的槍枝議題等。此外,普立茲今年也頒布特別褒揚獎,表揚在艱難處境下報導加薩走廊現況的媒體工作者們。【完整專題報導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