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籤:性感鼠王
自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執導的《挑戰者》(Challengers),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網球電影後,影迷們除了陷入劇中的迷人的三角戀之外,許多Z世代走出電影院後,紛紛在社群媒體上表示,雖然自己陷入了兩位男主角的魅力之中,但不管怎麼看,他們都像極了《鼠國流浪記》(Flushed Away)或《料理鼠王》(Ratatouille)的老鼠。
there are actually four people on the Challengers press tour: Zendaya, Mike Faist, Josh O'Connor, and the 2007 animated Pixar film "Ratatouille" https://t.co/jte9T6XCN0
當網友們還在爭論不休,這些男演員到底長得像哪一種齧齒類,英國雜誌《DAZED》將這些長得像老鼠的男星命名為「齧齒類型男」(Rodent handsome men),並形容他們的特徵:擁有苗條而非健壯的身形,臉型較為瘦削且菱角分明,不受拘束的蓬亂頭髮配上水汪汪的眼睛,以及一張彷彿永遠不會拒絕他人的臉。
齧齒類型男往往不是「傳統定義」上的帥哥,但這樣反而凸顯而出他們的魅力與性感。
不再讓好萊塢決定審美觀
雖然也有人跳出來表示,形容別人長得像老鼠,是極度冒犯且無禮的說法,但在好萊塢甚至是西方社會中,這類「貼標籤」卻也不嫌少。
不管是我矮我驕傲的「矮子王」(Short King),或是形容極度開朗與忠誠,樂於陪伴在另一半身邊的黃金獵犬男友(Golden Retriever boyfriend),都是揮別「漂亮特權」(pretty privilege)——以漂亮外表取得社會地位——將外在與內在攤在陽光下以負負得正得出的正面標籤。
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的羅伯塔卡茨(Roberta Katz)博士表示,
「過去是拍電影的人決定,誰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進而影響大眾的審美觀;但現在,主導男性吸引力的不再是好萊塢,而是整個社群網路。」
漂亮的男人,就不是男人嗎?
回顧過去好萊塢的一線男演員代表,80年代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捍衛戰士》、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魔鬼終結者》,再到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的《第一滴血》,他們都以深邃的五官與線條,加上精壯的身形成為大銀幕上的陽剛代表。學者肯尼斯克勞斯(Kenneth Krauss)在其著作《男性之美:戰後戲劇、電影裡的男子氣概》(Male Beauty: Postwar Masculinity in Theater, Film, and Physique Magazines)寫道,
「以異性戀男性觀眾的邏輯來看,如果一個演員被認為是『漂亮的』,那麼他就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DOS ICONOS DEL CINE DE ACCIÓN🎥🍿‼️Eres capaz de quedarte solo con 1, ¿Arnold Schwarzenegger o Sylvester Stallone?🤔 pic.twitter.com/bHAdoBtfHj
沒有肌肉的超級英雄?
80年代後,美國壟罩在資本主義以及充滿競爭的個人主義之下,好萊塢裡面的英雄必須成為美國「硬漢」,許多角色被強加的「男子氣概」也讓他們的身體必須和「肌肉」劃上等號。
身材過重的超人不會飛、沒有肌肉的蜘蛛人無法擺盪在建築之中,在演技和體格之間,製片人和導演往往會選擇身材較好的。因此,嚴格的飲食、高強度的健身訓練,服用內固醇,成為好萊塢男演員們的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許多演員花在健身房花的時間,甚至比在排練場的時間還多。
曾執導《落日車神》、《末路狂奔》系列的尼可拉溫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表示,「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電影明星,一部分原因出在演員之間缺乏辨識度。在人人都可以練出六塊腹肌的時代,肌肉就失去了價值。」
雖然在好萊塢市場中,男性被物化的程度,仍遠遠不及女性,但近幾年「柔軟男孩」(Soft Boy)與花美男(Kkonminam)的出現,似乎正悄悄地瓦解大銀幕上的男子氣概。
混合型男子氣概代表
2015年美國作家艾倫漢森(Alan Hanson)首先提出了柔軟男孩一詞,近年其定義也逐漸轉為:善良且能了解並控制自身情緒的男性,身材瘦長、皮膚白皙擁有大眼睛與精緻下顎線的男性。但柔軟男孩更注重其特質,而非外表。
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成為近年柔軟男孩的代表,而在今年炙熱的老鼠元年,提摩西也同樣被納入性感鼠男的行列。希爾德斯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Hildesheim)性別研究中心的東尼托倫(Toni Tholen)認為,提摩西跳脫傳統男性形象,樂於展現陰柔的一面,卻又未失去男性特權,完全符合男性研究的「混合型男子氣概」(hybrid masculinity),
「近年,男性主導地位和父權制的統治結構受到了挑戰。部分歸功於女性主義的批判與政治,但也因為男性自己也飽受傳統男子氣概束縛的痛苦,並開始質疑這一切。」
男人男人,多希望你是好人
當新一代好萊塢男神,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媒體開始發現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那就是人們越來越注重這些男性的「好人」特質。這些男星擁有帥氣的外貌,但同時也富有真誠、有禮貌的個性,Z世代作家梅根格蕾絲(Meghan M Grace)表示,「好萊塢過去的男性形象非常狹隘,雖然現在觀眾除了看帥氣的外表,同時也會注意他們的品格,」
「現在大眾雖然同樣看中明星的外表,即使有負面新聞也不乏支持者,但Z世代粉絲可能會重新評估,他們對那個人的吸引力。
我認為,外表英俊、受大眾歡迎的男主角,私底下卻是個混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韓國製造,像花一樣美麗的男子
當西方傳統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開始有逐漸消融的趨勢,來自亞洲的BTS,則是將韓國的花美男文化,重新定義男子氣概的定義,從傳統有毒的刻板印象解救出來。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社會心理學家維倫斯瓦米(Viren Swami)分析西方社會對於外表的重視,
「你可以在工作、耐力運動或財務方面成功。這些都與外表無關。若專注於外表,會被社會認為是女性化的。長期以來,男性不需要像女性那樣關注外表。」
不同於西方的男性審美,韓國花美男臉上沒有可以彰顯「陽剛」的鬍子,體型甚至是比漫威宇宙的英雄們小了好幾號,但他們從頭到腳精心設計過的髮型、妝容與服裝,都顛覆了西方男子氣概的傳統定義。BTS的隊長RM曾在《滾石雜誌》專訪表示,
「男子氣概的標籤已經過時了,我們無意打破它。但如果我們能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就非常感激。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應該有這些標籤或限制的時代。
影像裡的霸權男性氣概,正在改變
1987年社會學家R.W.康乃爾(Raewyn Connell)提出「霸權男性氣概」(Hegemonic Masculinity),指異性戀男性透過權力、控制與支配展現自身優越感,同時壓抑自身的脆弱與情感,強調競爭與暴力行為,甚至是貶低與排斥非異性戀的性取向。
K-POP抑或是韓劇,是否可作為影響好萊塢的男性審美,甚至是瓦解霸權男性氣概的契機,仍是個未知數,但不可否認,現今男子氣概的「形狀」早已悄悄改變。
2020年由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主演的《007生死交戰》,成為首位結婚育女的詹姆斯龐德(James Bond);2023年《芭比 Barbie》描繪女性如何走出男性霸權,也描繪了肯尼不再追求父權而是尋找「自我」的旅程;2024年Netflix影集《馴鹿寶貝》,男性成為被跟蹤、騷擾的受害者,展現內心的恐懼與脆弱,且同樣成為了父權主義下的受害者。
更多標籤,會有更多自由嗎?
男人依然是男人,但觀眾可以看見有別於刻板印象的男子氣概,有淚就哭出來、肌肉只是一種展示而非必備。因此,當性感鼠男、矮子王、黃金獵犬男友等標籤的出現,也象徵了一般大眾對於渴望看到更多面向的男性。
即使,這些男子氣概的變化依舊在有限的「框架」內,他們仍享有男性特權,他們的變化可以是「柔和」但不能顯得女性化。芝加哥電影影評蘭登唐斯(Brandon Towns)表示,「近年來這些作品告訴我們,男性氣質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光譜,」
「男子氣概的轉變,不只是改變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內容,也是改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如何看待自己。
要理解男性氣質,我們必須接受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社會建構,只有這樣男性才能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