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再利用 好萊塢的重拍災難

近年來,好萊塢不斷將過去的經典電影重拍、拍續作、拍前傳,試圖想要複製過去成功的影子,舊瓶裝新酒到底能不能玩出新把戲呢?

文章插圖

電影名稱似曾相似?

偶爾翻翻電影時刻表,大概會發現有些明明是最近上映的電影,電影名稱卻令人再熟悉不過,如前幾年的《侏儸紀世界》(Jurassic World)、剛下檔的《泰山》(The Legend of Tarzan)、《魔鬼剋星》(Ghostbusters)等──這可不是為了紀念而重新上映的老電影,而是電影公司再次重拍的「新」電影。

試圖複製過去成功經驗

這幾年來,好萊塢開始不斷回收他們過去所拍過的經典電影,希望可以藉由重拍或是拍續作的方式來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同時吸引那些懷舊的觀眾進入電影院一探究竟。

文章插圖

翻拍會帶來一些成功電影

這樣的方式確實為不少電影帶來成功的經驗,如諾蘭(Christopher Nolan)所執導的蝙蝠俠系列電影(又稱《黑暗騎士三部曲》),前面提到的《侏儸紀世界》、睽違 20年的瘋狂麥斯系列作《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Fury Road )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精采電影。但是大多時候,電影公司只是不斷地在破壞過去那些經典電影的好名聲而已。

儘管麥特戴蒙(Matt Damon)在拍完三集《神鬼認證》系列(Jason Bourne)後就宣告不拍,第四集也由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接手,麥特戴蒙還是跟導演保羅格林葛瑞斯(Paul Greengrass)一起回歸第五集。

拍壞了卻還是繼續拍

以最近的《神鬼認證》系列來說,這部電影在票房上雖然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劇情卻讓許多舊影迷失望。同樣情況也出現在《終極警探》(Die Hard)、《變形金剛》(Transformer)、《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各種系列作,這些作品讓許多觀眾看完都覺得劇情是場災難,電影公司卻因為漂亮的票房數字一部接著一部的拍下去。

文章插圖

冒犯到心中經典 影迷拒看

當然,也是有翻拍卻踢到鐵板的電影,今年有許多預計是暑期強檔的大片都以票房不如預期收尾。《魔鬼剋星》便是一例,當電影公司宣布新版《魔鬼剋星》的抓鬼大隊將全部由女性扮演時,立刻引起許多老一輩影迷的憤怒,認為這是對他們心目中經典電影的冒犯,因此,儘管導演後續不斷重申這不完全是過去電影的延續,而且影片上映後的評價確實也還不錯,仍然挽救不了票房的失利。

暑期大片的寒冬

讓許多粉絲期待的《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續作《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則是因為劇情薄弱而使得口碑不佳。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執導,翻拍自 1989年的動畫電影《吹夢巨人》(The BFG),也因為票房不如預期而被視為毒藥。面對今年的票房,電影公司派拉蒙副主席摩爾(Rob Moore)表示:「對於續作和重拍電影來說,這是一個嚴酷的暑假。」

文章插圖

好萊塢該換口味了

總而言之,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會突然發現有些電影會像迴轉壽司般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出現,如同《衛報》所提到:「不論你怎麼替舊車刷上新的油漆,終究無法避免車子因為老舊零件而瓦解。」或許,好萊塢也該是時候認清並不是每部電影都適合重拍、拍續作這種操作模式,而是該去尋找新點子了!


編註:對相關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01 Don't call it a reboot: how 'remake' became a dirty word in Hollywood
02 'Ben-Hur' box-office bomb proves that Hollywood needs to stop with the unimaginative remakes
03 Summer box office bummer: Hollywood weathers 'Ben-Hur' and other film flops

延伸閱讀:《不滿片酬比男星低 小珍妮佛站出來
走進世界第2大電影工業「奈萊塢」
為什麼電影裡的壞蛋都是俄國人?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