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影裡的壞蛋都是俄國人?

好萊塢電影中,我們看到某些角色的國籍時,往往就會刻板印象地直接帶入「好人」、「壞人」的公式中,但為何電影工業要冒著觸犯影迷的風險這樣劃分呢?BBC記者布魯克(Tom Brook)為大家一探究竟。

文章插圖

電影到電視 俄國都好壞

從《復仇者聯盟》中冷酷的蘇聯KGB人員,到《終極警探》中的俄國大壞蛋,說到好萊塢中的反派角色時,總是不脫「俄國製造」,近期,俄國的政治家和導演們紛紛表達抗議,他們不滿美國電影工業老是把俄國人描寫成壞蛋,當地甚至也傳出要拒看好萊塢的聲音。這樣的消息,也點出電影想刻畫反派角色的國籍時,是具有一定風險的。

今年8月時,俄國拳王同時也是當地文化委員的哈斯克夫(Batu Khasikov)就談到:「任何電影中,如果誇張地把俄國描寫成過度落後或愚蠢的影片,都應該被禁止。」

事實上,俄國人等於壞蛋的「電影方程式」是有著相當長的歷史在背後,在萊斯特大學任教的電影學教授卓別曼(James Chapman)就說:「這歷史可以回溯到冷戰之前,俄國在那時對西方國家形成相當大的威脅,這樣的刻板印象持續影響著大眾,人們想像的不只是俄國還有蘇聯共產黨。」

就算是柏林圍牆倒下後,也沒有讓俄國脫離壞蛋惡名,儘管有一段時期他們甚少出現在大銀幕上,但俄國壞蛋依舊是電影中最普遍的角色。

在美國任教,還是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的曾孫女尼娜(Nina Khrushcheva),她接受訪問就說:「你在電視或是電影中都可以見到可怕的俄國人。」

文章插圖

強硬作風加深印象

尼娜現在在紐約的New School任教,她就觀察到,就算冷戰過去多年,人們對俄國人是壞蛋的印象似乎沒有削減多少,「俄國人到現在都還是會感受到他們被當成壞蛋的感覺。」

現在,因為俄國總統普亭的強硬派作風,更讓外界對俄國留下壞傢伙的印象,卓別曼解釋:「我認為自從普亭上任後,他的強硬作風,例如處理近期的烏克蘭危機等等,這都讓俄國給外界留下具有威脅感的印象,就算俄國已經處在『後共產黨時期』,但(普亭造成的影響)仍在大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儘管俄國現在是蔚為風潮的壞蛋,但其實在過去也有不少其他國家或民族的壞人出現在大銀幕中;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在美國片中很明確地成了超級大壞蛋,當然,日本人也是。

文章插圖

阿拉伯人怎麼演?3B方程式

值得一提的是,有個族群他們被當成壞蛋的時間也長達數十年,但只是輕重等級不同罷了,這個族群就是阿拉伯人。

在1921年的默片《酋長》(暫譯,The Sheik)中,阿拉伯人就被描寫成一群會偷東西最後被殺掉的反派角色。對阿拉伯裔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往往最受不了的就是美國電影一談到阿拉伯人時,就不脫「3B症狀」──肚皮舞孃(belly dancer)、億萬富翁(billionaire)以及炸彈客(bomber)。

​恐怖攻擊影響深 

在九一一攻擊事件後,阿拉伯裔的美國人更擔心了,他們怕被標上「恐怖份子」的標籤;儘管近幾年有電影會以比較和緩的方式去描寫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但這樣的改變仍然不夠,著有《壞阿拉伯人:好萊塢如何重傷一個民族》(註1)一書的作者夏新(Dr Jack G Shaheen)就說:「很不幸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壞蛋還是很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中。」

註1:書名原文為:Reel Bad Arabs: How Hollywood Vilifies a People

文章插圖

中國市場不能惹

​其實,中國也曾在美國的影業中被描寫成壞人,例如1932年的電影《傅滿州的面具》(The Mask of Fu Manchu)上映時,當中因為描寫傅滿州是個騙人的壞蛋,最後在美國的中國大使館還發出正式信函,抗議電影中充滿敵意的描述。如今,你很難在好萊塢電影中看到壞中國人了,因為現在的中國成了重要的電影市場。

這種趨勢在2012年上映的《紅潮入侵》電影中更是明顯,這部翻拍電影的原版是描述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入美國西海岸,而美國軍民奮起反抗,但是,到了2012年的版本時,導演怕內容會引起中國人不悅,而將內容改為朝鮮人民軍為了打倒仇敵美國,對美國西海岸發動入侵,和中國市場一比,不會有好萊塢電影上映的北韓,他們雖然被描寫成壞蛋,但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也就不會讓片商有所損失。

普亭乾脆效法好萊塢 

好萊塢描寫壞蛋的手法,也可以造成相當真實的結果;他們一方面激怒俄國的政治家,但卻又同時塑造出某種「模範」給他們。

根據尼娜觀察,俄國總統普亭就是受到好萊塢電影的巨大影響:「他自己對號入座到那樣的壞蛋角色中,他看遍所有的好萊塢電影,然後心想:『好吧,你都這樣說我是壞蛋了,那我這麼做去侵略其他國家吧。』」

文章插圖

俄國電影世界第七大

不論普亭真的受影響與否,好萊塢電影現在是真的成了俄國政界認真討論的話題之一,當地正考慮是否要限制好萊塢電影在境內播放;尼娜認為,之後好萊塢的導演們很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片子受到懲罰,「俄國市場很有可能會對好萊塢關上大門」。 

俄國是世界上第七大電影市場,那為何好萊塢的導演們還是甘冒票房風險,將俄國人描寫成壞蛋?一種可能性是,當電影引起爭議時就能引起大眾注意,卓別曼就說:「(導演製片)他們會很開心看到大眾注意他們的。」

另外,在倫敦大學研究地緣政治學的克勞斯教授(Klaus Dodds),他則談到:「好萊塢更重視的是中國市場。雖說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極度受歡迎,但俄國市場的衝擊可能會壓縮到電影票房的利潤,或許他們會重新思考此事。」

文章插圖

壞蛋哪裡找?

如今,好萊塢能用的壞蛋越來越少,他們真的需要認真替壞蛋界找找新血了。

所以,近幾個月特別受矚目的「伊斯蘭國聖戰士」(ISIL)可能就會是人選,但這還是有難度的,因為伊斯蘭國聖戰士來自不同國家,例如中東、北美和英國等等都有他們的聖戰士。

克勞斯教授就說:「我想伊斯蘭國聖戰士會讓人碰上不少『該怎麼呈現』的問題,因為當中的聖戰士來自不同國家,而且牽涉其中的國家也相當多。」

汙染環境的壞蛋 

如今,世界上的政局越來越複雜,未來有關壞蛋的描寫也不能只用單一國家來代表,歐普頓(Upton)就表示:「未來最有可能的壞蛋趨勢是,製造汙染或是認為氣候變遷不存在的傢伙。」;事實上,近年來電影工業中把破壞環境的人當成壞蛋的趨勢,已經是影史中最高,想想看2009年的《阿凡達》。

現在的問題是,當今的壞人都沒有像以往的大壞蛋那麼氣焰高漲了,例如在冷戰時期,尤其是古巴飛彈危機,那種時期你讓俄國壞蛋出現在大銀幕時,就可以形成相當的吸引力和影響,因為去看電影的人心中會知道美國和蘇聯核武正互相瞄準對方。

殺氣不夠

幸運地,我們現在不用擔心核子武器的威脅,但另方面,現代版的壞人們都沒了殺氣。

如今,在好萊塢導演想出新一代的超級壞蛋前,可以用在電影中的反派角色不是破壞環境的人,就是一般對大眾生活形成威脅的角色。或是,哪天哪一國真的做出威脅到其他國家安危的動作時,那時候就又會有新的壞蛋可以用進電影中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