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競賽才正要展開,人類爭相上太空尋找資源,同時也留下愈來愈多太空垃圾,有些垃圾會穿過大氣層墜落地球,科學家警告,太空墜落物增加威脅人類生命,也威脅航班安全,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地震儀可以用來監測這些墜落物。
星星堆滿天,垃圾也是
目前有超過2,300個火箭體在軌道上運行,多數預計未來某個時刻,將無法控制地重新進入地球,這些物件並不一定會完全燒毀。一項研究發現,2010至2022年期間,至少有951個體積大於1平方公尺的物體不受控制下重返地球大氣層。平均每8天就會有重量超過450公斤的物體墜落。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行星科學家費爾南多(Ben Fernando)表示,太空垃圾可能會在撞擊時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並攜帶有毒物質,有朝一日可能會造成致命後果。加拿大科學家則估計,與墜落碎片相關的受傷風險大約是「每年百分之幾」。研究估計,從2010至2023年,這類撞擊威脅增加四倍。2023年,不受控制的太空垃圾墜落造成全球傷亡的機率約為4%。
除了受到撞擊,碎片還可能引發其他下游連鎖反應。例如,這些事件可能導致航空空域關閉或空中交通延誤。今年1月,SpaceX太空船發生事故,殘餘碎片墜落在大西洋上,導致空域暫時關閉,附近航班延誤,突顯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科學家擔憂,掉落的碎片還可能擊中飛行中的飛機,雖然可能性很小,但也在增加。
▲各國科學家紛紛提醒宇宙垃圾的危險性,呼籲應盡早設法處理。
利用地震儀監測太空垃圾
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地震儀一直被用來追蹤天空中的流星,現在也可以監測撞擊地球的物體,讓科學家知道畫過天際的東西是什麼、撞擊頻率,以及撞擊地球的物體有多大。除了偵測事件之外,地震儀還可以幫助定位碎片可能掉落的位置。科學家表示,追蹤碎片非常重要,因為一些太空碎片可能含有會危害周圍環境的有毒物質。
如去年中國神州十五號太空船分離的物件返回地球,當時引發的音爆促動洛杉磯一處地震儀,但訊號並未出現在斷層線上,脈衝的傳播速度也比地震更快,在60秒內傳播約500公里才消散。數據傳回後,科學家才看到頭頂上畫過的一團火球,後來得知是來自太空船的分離物,也因此讓科學家發現地震儀也可以用來監測太空垃圾。
但是,全面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仍然是讓所有較大的物體,以可控的方式重新進入地球,並遠離人類。對於不受控制重返大氣層的較小物體,它們的設計應該確保燃燒時不會留下任何碎片。
這幾年人們的財產被太空垃圾擊中的案例有很多,雖然目前尚未收到有人被落石擊中的報告,但若放任不受管理的太空垃圾隨意掉落,遲早有一天會有人被太空垃圾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