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宣布辭職,為不到一年的首相任期劃下句點。自民黨在參、眾兩院接連失去多數,歷史性敗北讓黨內右派與保守派壓力逐漸加劇,最終逼得石破退場。
他的下台不僅象徵自民黨內部分裂與世代斷層,也突顯日本在通膨、米荒、美國關稅壓力與民粹勢力崛起中,政治版圖、政局正快速轉型。
石破茂辭首相,任期不到一年劃下句點
石破天驚,日本政壇掀起劇烈震盪。9月7日,石破茂(Shigeru Ishiba)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辭去首相一職。石破茂去年10月才上任,執政時間不到一年,就在選舉失敗與黨內壓力下選擇退場。於記者會上,他語帶哽咽道:「我最終決定,應該由我來為這一年的選舉結果負責,我感到深深的遺憾。」他表示,接下來將啟動自民黨內部選舉程序,自己將留任至新黨魁產生為止。
石破茂稱自己雖然早在7月選舉後就萌生辭意,但當時正與美國進行艱難的貿易談判,因此延後決定。「在談判過程中辭職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他說,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週簽署行政命令,調整了對日本出口的關稅,談判已有成果,現在是交接的時刻,「我想交棒交給下一代。」
接連敗選,自民黨陷入歷史性低潮
今年7月,自民黨在國會發生重大的挫敗:日本參議院選舉,自民黨與其盟友未能在248席中取得多數,在此前於眾議院也已失去過半優勢,使得執政聯盟淪為少數派。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一連串的敗選被視為年輕世代對既有政黨表達不滿。傳統自由派在野黨主打減稅,但真正獲利的卻是新興右派政黨,如「參政黨(Sanseito)」,他們透過激烈的民族主義與反移民訴求吸引選票,迅速進入主流政治。
「石破的辭職,反映了舊自民黨的末路。」立命館大學政治學教授上久保誠人(Masato Kamikubo)分析。他指出,石破的中間立場疏遠了自民黨的保守支持者,使他們轉投右派民粹政黨。而自民黨長期倚賴的高齡基層,也逐漸與各地城市年輕選民脫節。
通膨、米荒與美日關稅談判的內外多重壓力
石破任內面臨多重經濟挑戰。日本通膨率連續三年超過2%,物價持續攀升,人民生活壓力倍增;稻米短缺問題亦加劇,許多人認為是政府長期限制產量政策所致。再加上政治獻金醜聞餘波未平,政府公信力備受打擊。
在外交上,石破與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耗時數月。自去年底川普就任後,美國對日本出口課徵25%關稅,重創了日本汽車產業。近期雙方終於達成協議,日本承諾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以換取關稅降至15%。雖然石破將此視為「跨越關鍵障礙」,但日本國內對此項協議的成果好壞仍有質疑。
市場則對政治不確定性反應激烈。上週,日圓與政府債券遭拋售,30年期國債殖利率創下歷史新高,反映了金融市場對日本政局真空的憂慮。
黨內壓力升高
在石破茂宣布辭職前,自民黨內部早已掀起波瀾。黨內原訂週一(9月8日)舉行投票,決定是否提前展開黨魁選舉,實質上就是一場對石破的不信任表決。
由自民黨重量級保守派麻生太郎(Taro Aso)帶頭,要求提前選舉,多名閣員與副大臣也公開附和。前厚生大臣田村憲久(Norihisa Tamura)更直言:「最好的方式是石破『主動解決問題』,在週一投票前辭職。」他警告,自民黨黨內爭鬥已讓政府無暇處理經濟對策,甚至是尋求在野黨支持。
最終,石破茂在週六(9月6日)與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Shinjiro Koizumi)及前首相、現任自民黨副總裁菅義偉(Yoshihide Suga)會面後,下定決心辭職。據路透社報導,此二人被視為對石破有重要影響的政壇盟友,會晤後他便不再堅持原本的立場。
同時,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Hiroshi Moriyama)也表達辭意。森山是石破的重要幕僚,負責與在野黨協商立法事宜,若他辭去職務,對石破政權也是致命打擊。
三強鼎立 黨魁之爭,開跑!
隨著石宣布請辭自民黨總裁(黨主席)且不參選,自民黨將於10月初舉行黨魁選舉。根據朝日新聞報導,目前呼聲較高的接班人有:
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Shinjiro Koizumi),接替失言辭職的江藤拓成為現任農相。也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致力於降低稻米價格,外型與年輕形象受到矚目,被視為路線溫和但有改革意圖。
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呼聲也很高,尤其高市早苗在去年黨魁決選中,飲恨敗給石破。根據朝日新聞報導,高市早苗是強硬保守派,沿襲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路線,主張修改憲法、允許設立「國防軍」,並在同性婚姻、夫婦同姓等議題上持較保守立場。在經濟政策上,她批評日本央行升息,主張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
根據明治安田研究所(Meiji Yasuda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者前田和孝(Kazutaka Maeda)對金融市場的觀察,市場特別關注高市的路線,因為她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與對升息的謹慎態度,可能會對金融市場帶來不小衝擊。
此外,根據朝日新聞報導,現任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被視為中間派,與石破關係要好,策略上可能以延續現有的國內外政策為主。
最後呼籲:避免日本走向「民粹化」
由於自民黨在兩院皆為少數,即使石破辭職,自民黨的新領導人也未必能自動成為首相,自民黨仍須與在野黨合作,否則將面臨隨時遭到不信任案的風險。
雖然在野黨依舊分裂,難以形成大聯盟,但右派民粹勢力「參政黨」正在快速成長,把反移民、民族主義等議題推向政治主流。
依據日本一般社團法人共同通訊社(簡稱共同社)最新日本民調顯示,約55%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必要提前舉行大選,反映出選民對政治動盪抱持觀望態度。
石破茂此次辭職,既是對選舉失敗與黨內壓力的回應,也是一個世代轉換的轉捩點,他的退場或許將成為日本政治邁向新局的開端。在記者會最後,石破茂呼籲自民黨必須成為「真正的國民政黨,一個具有寬容和包容性的保守政黨」,否則日本政治恐將陷入「輕易的民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