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我們歡迎且保障所有移民
自獨立以來,阿根廷便努力讓這個國家成為「歡迎移民」的土地。1853年阿根廷憲法第25條明文規定:
聯邦政府應鼓勵歐洲移民,不得以任何稅賦限制、約束或妨礙那些以耕作土地、發展工業、傳授科學與藝術為目的而進入阿根廷領土的外國人。
當時,阿根廷正積極開發這片廣大而人煙稀少的土地。在政府鼓勵下,來自歐洲的移民,包括義大利人、西班牙人以及東歐猶太人等大量湧入,使得布宜諾斯艾利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移民中心之一。
2004年,阿根廷正式通過《第25871號移民法》,明確規定國家有責任保障移民享有醫療、教育等基本權利。此後,來自華人與拉丁美洲各國的移民人數大幅增加。截至2022年,阿根廷境內已有約200萬名移民,占全國總人口逾4%,成為拉丁美洲僅次於哥倫比亞的第二大移民目的地。
政治庇護、逃離戰爭,俄羅斯移民潮來了
阿根廷自由的移民政策不只吸引了許多戰爭難民,過去,阿根廷也曾歡迎前蘇聯的政治異議人士,以及在蘇聯解體後尋求庇護的人。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隨著國際社會對俄羅斯護照實施制裁,阿根廷再次迎來新一波移民潮。
俄羅斯公民入境阿根廷無需簽證,加上阿根廷為「屬地主義」,允許外國人在境內生育後為父母申請居留,進而取得阿根廷護照,使阿根廷成為俄羅斯家庭的移民選擇之一。光是2022年,便有約10,500名俄羅斯女性赴阿根廷生產。
在這股趨勢下,越來越多俄羅斯夫婦希望透過移民,取得阿根廷護照,並在此永久定居。此外,自俄烏戰爭以來,由於國際社會對俄羅斯護照實施制裁,許多俄羅斯人也會選擇在取得阿根廷護照後,作為跳板轉往其他國家。根據阿根廷政府統計,截至2023年7月,已有超過12萬名俄羅斯人移民至此。
同期湧入阿根廷的,還有另一群人——為了逃離國內日益嚴苛的法律與社會壓力,越來越多LGBTQ選擇踏上這片不僅擁抱移民、也對多元性別社群敞開懷抱的南美國度。
我的家鄉,不接受我的同志身分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冊中移除;1999年,俄羅斯也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中移除,儘管政府始終未有保障LGBTQ的法律、也不承認同性婚姻,但2010年前後,該國LGBTQ的處境與多數的西方國家並無顯著差異。
直到2013年,俄羅斯政府通過一項聯邦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傳播「非傳統性關係」。由於該法對「宣傳」的定義極為模糊,同志遊行、媒體報導,甚至公開的親密行為,都可能被視為違法。2022年,該法案擴及至所有年齡層,不得在公共場合、網路、娛樂媒體上,出現「非傳統性關係」的行為,違者將處以40萬盧布(約新台幣14萬)至500萬盧布(約新台幣170萬)罰款;觸法的外國人也將被驅逐出境。
2023年,俄羅斯最高法院更將「國際LGBTQ運動」(International LGBTQ Movement)認定為「極端主義組織」,並禁止其在國內活動,導致新一波鎮壓。
根據《布宜諾斯艾利斯先驅報》(Buenos Aires Herald)報導,法律生效後,政府加強打擊媒體與公共場合的LGBTQ形象,導致俄羅斯的仇恨犯罪急劇上升。對俄羅斯的LGBTQ來說,報警求助形同自招罪名,往往只能默默承受。
【延伸閱讀】俄國反同志宣傳法引霸凌
留下來,或是永遠離開俄羅斯
戴著婚嫁假裝有丈夫的女同志、只是因為染髮就被恐同人士襲擊的男同志,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立即做出選擇:留下來繼續忍受來自國家的威脅,或是永遠離開這個國家。
「自從知道自己是同志後,我一直夢想住在一個對同志友善的國家,」部落客謝爾蓋瓦赫魯雪夫(Sergei Vakhrushev)說。從小因同志身分而被霸凌的他,直到離開莫斯科後才出櫃。他夢想有一天,能跟另一個他愛的男性結婚,一個在俄羅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2023年11月,他來到阿根廷、第一次參加同志大遊行,並向仍住在俄羅斯的家人坦承自己的同志身分,「我知道在這裡我很安全。」他說。
Sergei Vakhrushev(@sergay.argentina)分享的貼文
南半球,完全不一樣的國度
「當我告訴父母我要搬到阿根廷時,他們還問那是哪裡?」來自俄羅斯工業大城陶里亞蒂(Tolyatti)安東弗洛雷茨基(Anton Floretskii)說,「我跟他們解釋,它在南半球,那裡的星空完全不同。」
在俄羅斯,他曾因為同志身份被針對、毆打與羞辱。如今,他移民到艷陽高照的阿根廷,身上穿著「我男友是同志」的背心,與另外一群來自北半球的俄羅斯人參加同志大遊行、一邊高唱阿根廷的同志金曲。
2010年,阿根廷成為全球第十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南美洲國家。2012年,阿根廷進一步通過《性別認同法》(Gender Identity Law),允許跨性別者在不須接受手術的情況下更改性別證明,成為全球首個承認「免術換證」的國家。
去年從西伯利亞(Sibir)移民到阿根廷的阿莉莎尼古拉耶夫(Alisa Nikolaev)表示,「我可以做一個跨性別女孩,我可以做自己,而且不會被指指點點。」
「阿根廷的自由價值正在倒退」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阿根廷人權與多元化民事協會(Derechos Humanos y Diversidad Asociación Civil)負責人馬里亞諾·魯伊茲(Mariano Ruiz)表示,他們已幫助超過1,800名俄羅斯LGBTQ庇護申請者移民。
儘管越來越多嚮往性別平等與自由的LGBTQ選擇移民阿根廷,這個國家卻也正面臨「倒退」的危機。
2023年,哈維爾米雷伊(Javier Milei)當選阿根廷總統以來,雖然因強硬的經濟措施,成功扭轉國家嚴重的財政赤字,然而,米雷伊總統強烈的保守立場,卻也與阿根廷的自由價值背道而馳。上任後,他便關閉多個政府機構,包括「女性、性別與多元部」(Ministry of Women, Gender and Diversity),以及「國家反歧視、排外與種族主義研究所」(INADI)。
根據《路透社》報導,2025年2月,米雷伊以總統身分受邀,在世界經濟論壇大力抨擊覺醒主義(Wokeism),同時點名女性主義(feminism)、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只是政府擴張權力、剝奪人民自由的藉口。
米雷伊總統甚至舉例美國同性戀伴侶,因虐待領養兒童而被監禁的新聞,並稱:「在最極端的形式下,所謂的性別意識形態就是對兒童的虐待,簡單明瞭。他們是戀童癖。」
此話一出,立刻引發阿根廷民眾的強烈反彈,數千人走上街頭抗議。
仇恨攻擊不斷攀升
阿根廷 LGBT 聯合會(Argentine LGBT Federation)主席瑪麗亞拉齊德(María Rachid)表示,米雷伊總統的發言有引發「暴力行為」的風險,「自從米雷伊開始競選總統,甚至在上任前,我們就記錄到許多針對LGBTQ的暴力、歧視與仇恨事件。」她說。「當然,這些案例以前也存在,但現在發生得更頻繁。」
2024年5月6日清晨,布宜諾斯艾利斯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仇恨攻擊:一名62歲男子向一棟公寓投擲汽油彈,公寓內住有兩對女同志伴侶,最終僅一人倖存。目擊者指出,嫌犯疑似與住戶曾有衝突,並試圖阻止她們逃離火場;事後,嫌犯逃上屋頂企圖自殺,最終被警方逮捕。
🇦🇷Triple lesbicidio y ataque de Barracas: para el juez no hubo lesboOdio ni violencia de género.⚖️El Juzgado a cargo del juez E. Rabionne, procesó a Justo Fernando Barrientos x ‘homicidio doblemente agravado’ pero “Al no incluir el agravante por odio, invisibiliza el odio hacia… pic.twitter.com/KHsLWYmikZ
當地LGBTQ權益倡議者強烈譴責這起攻擊,指出事件明顯屬於「仇恨犯罪」與針對女同志的致命暴力。然而,縱火案發生後,總統發言人曼努埃爾阿多爾尼(Manuel Adorni)則以「犯案動機尚未釐清」為由,拒絕將其定調為針對特定群體的仇恨犯罪。
布宜諾斯艾利斯婦女部批評:
「這起仇恨犯罪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政府『不負責任』言論後的結果。」
「沒有權利就沒有自由」
去年11月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同志大遊行,現場除了歡慶驕傲同志月,許多參加者更高喊著「沒有權利就沒有自由」的口號,怒斥米雷伊總統多次發表恐同、歧視言論。阿根廷LGBT聯盟心理健康事務祕書(Fer Albornoz)表示,「今年是歷史上第一次,同志遊行是在沒有國家政府出席與支持的情況下舉行。」
「我們面對的不是觀點不同的政府,而是正用推土機碾壓我們權利的政府。」
根據《路透社》報導,許多民眾認為,米雷伊政府應把重點放在改善經濟與貧困,而不是削弱阿根廷好不容易取得的權利。「這個政府在經濟上確實做了一些正面的事情,但在多元性別議題上,我覺得它是在倒退。」65歲的統計學家阿爾貝托尼格羅(Alberto Nigro)說。
阿根廷,不如我們重新來過?
2023年1月,29歲的麥克斯(Max)在阿根廷尋求庇護時,發現表格的性別選項中除了男性與女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的選項可以選。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表格中,看見非二元性別的選項。儘管如此,從俄羅斯來到阿根廷的他,有時仍感覺自己「從一個獨裁進入另一個獨裁國家。」
同樣在阿根廷尋求庇護的妮卡(Nika)則指出,在逃離了一個反LGBTQ的政權後,感覺自己就像《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的主角,不斷經歷一模一樣的事情,
「我們早已習慣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但我真的不想再回到那個櫃子裡了。」
「我們來阿根廷,是因為這裡的同志權利情況更完善,」變裝皇后瑞克舒普巴赫(Ricx Schüpbach)說,「阿根廷一直是吸引移民的國家。雖然現在情況變得更複雜了,」
「但是,你必須堅持下去,去抵抗。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