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美國 記者遭斬首影片引國際譁然

美國記者遭砍頭影片震驚國際社會,目前美國政府譴責恐怖份子的作為,而不只是美國白宮,英國政府及聯合國也同聲譴責血腥暴力,網路上,歐美網友也開始發起拒看和分享影像的活動。這次,受害記者佛里的遭遇,也點出了戰地記者這份工作的風險。

文章插圖

美國救援失敗

從20號開始,各大媒體報導到美國一名記者在伊拉克遭砍頭的消息,由於恐怖份子直接將行刑影片放上網路,這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國際社會連聲譴責「伊斯蘭國」(IS)聖戰士的暴力行徑。

事實上,根據BBC在21號的報導,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國防部人士透露,近期美國曾執行過救援任務,希望能把在敘利亞被綁的人質救出,最後,這些任務還是宣告失敗;這名人士並沒有透漏他們「失敗」的任務是否包括這兩天引起注目的記者詹姆斯‧佛里(James Foley),但資深的美國官員就談到,援救任務包含了佛里。

2011年時,正在利比亞機場中休息的佛里,當時他正在紀錄敘利亞當地的戰爭↓

​今年滿40歲的佛里,他正在記錄敘利亞內戰,他在2012年時在敘利亞被綁架,之後下落不明。

文章插圖

國際譴責

殺害佛里的伊斯蘭國(IS, Islamic state)聖戰士,他們表示這是對美國的復仇行動,美國總統歐巴馬回應事件,說伊斯蘭國的行為是「震驚全世界的暴力行為」。

目前,聯合國、英國以及國際各界都表示對血腥影片的厭惡和不苟同。

網友拒看拒分享

為了反制伊斯蘭國的宣傳行為,網路上也開始有網友發起拒看該影片,不讓恐怖份子得逞的活動。《衛報》20號報導就提到,網友發起「不要分享影片,不要分享圖片。不要替ISIS(註:指殺害佛里的伊斯蘭國)做事」,知名社群平台推特也表示他們正把有關ISIS的帳號停權的作業。

文章插圖

「我好心痛」

佛里的母親黛安(Diane)談到此事時,表示她的兒子「奉獻生命,讓世人知道敘利亞人民的痛苦」;佛里的父親則痛苦地說:「我一想到,他是多麼痛苦,這讓我好心痛。」

保護記者協會(The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表示「極度擔憂」那些仍被伊斯蘭國綁架的記者,並說敘利亞對記者來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文章插圖

報導涵蓋中東

過去,佛里的報導涵蓋了整個中東地區,他曾為美國《環球郵報》(GlobalPost)、法新社(AFP)及多家媒體工作。

美國政府害死我

伊斯蘭國放上網的影片標題寫著「給美國的訊息」,影片會看見身穿橘色外衣的佛里雙膝跪地在像是沙漠地帶中,他的身邊有一位穿著黑色罩袍的蒙面人。

佛里接著留話給他的親友,並談到他即將因為美國政府轟炸伊拉克伊斯蘭國的行動害死;佛里受迫之下講到:「我呼籲我的朋友、家人還有摯愛,站起來對抗害死我的兇手,也就是美國政府,他們的自負和犯罪行為造成接下來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一旁黑衣蒙面人,用帶有英國腔的口吻對美國政府說:「歐巴馬,你想做任何阻止穆斯林安全活在伊斯蘭國下的行動,都會造成你的人民以流血收場。」

談話結束後,這名蒙面人就朝佛里的頸部砍下,佛里的屍體倒在地上。影片最後,伊斯蘭國又讓另名人質出現,他們表示這是另一位美國記者索羅夫(Steven Sotloff),他在1年前在敘利亞北部被綁走,伊斯蘭國的聖戰士對歐巴馬提出他們接下來會繼續行動的警告。

文章插圖

帶你看透世界的代價

有關戰地記者的工作景象,其實很難見到,原因是我們往往是透過他們手中的觀景窗看透世界,而他們是藏身在每一幕事件背後。

現代社會中,充滿情緒張力、具有渲染性的影片和照片成了媒體的刊頭,大眾沉浸在這些對眼球極富衝擊或愉悅快感的畫面時,往往忽略了背後的沉痛代價──攝影師和影片記者必須冒著喪命的危險,就為了在眾多報導中脫穎而出。

過去,地球圖輯隊曾介紹過戰地記者的工作情景,不論是在中東戰區、或是巴西暴動現場,這些記者都是在了解風險下,仍勇敢按下每一次快門。

例如在報導埃及政變時,當時就傳出英國攝影師還有26歲的阿拉伯女記者遭到狙擊手槍殺,《德國之聲》的記者賽勒(Matthias Sailer)就說他在當地採訪時不斷受阻,賽勒的同事看到清真寺內臨時搭起的停屍間景象後,就說:「這些景象會永遠地烙印在我們腦海中。」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17歲路透記者喪生

這張照片出自年僅17歲,但已經不幸身亡的年輕戰地攝影師莫罕‧巴拉卡特(Molhem Barakat) ,他拍下13歲的穆罕默德,這名男孩在爸爸死後,就加入了解放敘利亞軍。他手中拿著的槍就是他爸爸曾使用的槍枝。

這張照片是巴拉卡特在2013年11月時拍下的照片,這些緊張的照片讓人很難想像拍攝當時的攝影師是身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還能冷靜按下快門。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觀景窗的黑白世界

2013年在開羅當地帶領採訪團隊的舒雲克(Volker Schwenck),就說他自己有一套面對急難現場壓力的方法,他認為每天的採訪工作中讓他們開始戴上「盔甲」,同時他們手上拿的相機也提供一種與現場「拉開距離」的機會。

「我從相機的觀景窗來看世界,所以大部分的時候,世界是黑與白的;這並不是件壞事。」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