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陳樹菊女士得到《時代雜誌》百大人物的殊榮。Photo credit: wikicommons
BBC記者Cindy Sui訪問了在台東中央市場忙碌賣菜的陳樹菊阿嬤:
最不像的慈善家
「63歲的陳樹菊女士,因為背部和腳的毛病必須穿上厚厚的護腰帶,走近她位在台東市場的菜攤時,你會看到她忙著把客人買的青椒、芋頭和香菇裝進塑膠袋中。
一週六天,陳樹菊每天從早到晚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但不論她那天賺了多少錢,她花在自己身上的花費也僅有幾十塊錢,其他賺到的錢她都捐了出去。
她是世界上最不像,最樸實的慈善家。」
BBC記者Cindy Sui訪問了在台東中央市場忙碌賣菜的陳樹菊阿嬤:
最不像的慈善家
「63歲的陳樹菊女士,因為背部和腳的毛病必須穿上厚厚的護腰帶,走近她位在台東市場的菜攤時,你會看到她忙著把客人買的青椒、芋頭和香菇裝進塑膠袋中。
一週六天,陳樹菊每天從早到晚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但不論她那天賺了多少錢,她花在自己身上的花費也僅有幾十塊錢,其他賺到的錢她都捐了出去。
她是世界上最不像,最樸實的慈善家。」
2011年,馬總統到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參訪,與陳樹菊女士相見歡。Photo credit: 總統府
錢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過去20多年間,陳女士捐出的善款超過1000萬新台幣,她的這些款項有的用到建造學校圖書館,有的則是幫助醫院蓋大樓。她也捐款給佛教團體以及孤兒院。
這些助人的捐款除了來自她的賣菜錢外,也有來自她父親的遺產、《陳樹菊─不凡的慷慨》一書的版稅,以及表彰她善行的獎勵金。
對部分的人來說,把自己大部分的錢都捐出去是很瘋狂的事情,但對陳樹菊來說,這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不只是我,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情。這和你賺了多少錢無關,而是和你怎麼運用你的錢有關。』
『我不覺得錢有那麼重要,畢竟,錢財是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
錢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過去20多年間,陳女士捐出的善款超過1000萬新台幣,她的這些款項有的用到建造學校圖書館,有的則是幫助醫院蓋大樓。她也捐款給佛教團體以及孤兒院。
這些助人的捐款除了來自她的賣菜錢外,也有來自她父親的遺產、《陳樹菊─不凡的慷慨》一書的版稅,以及表彰她善行的獎勵金。
對部分的人來說,把自己大部分的錢都捐出去是很瘋狂的事情,但對陳樹菊來說,這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
『不只是我,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情。這和你賺了多少錢無關,而是和你怎麼運用你的錢有關。』
『我不覺得錢有那麼重要,畢竟,錢財是你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
2012年時,菲律賓的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表揚她的善行。
遭客人指衣服冒牌貨
「不過,大部分的人最先想問她的問題,往往是她這樣一位菜販是怎麼累積出那驚人的捐款金額的?
答案是,她簡樸的生活方式;身為一位佛教徒,陳樹菊女士過著嚴謹的素食生活,她每天的餐食不過就是白米飯和麵筋;另外,她的物質欲望不高,當我問到有沒有買過甚麼昂貴的東西給自己時,她說曾買過一件進口衣服給自己,但買完就後悔了。
『我穿著那件衣服到市場時,一位客人說她也有一樣的衣服,並說我這件一定是冒牌貨;當時我覺得很難過,也了解到不管我穿甚麼樣的衣服,都改變不了我是一位菜販的事實。』
不對現實埋怨
生於1951年,貧苦生活就是陳樹菊的年輕寫照,但她覺得這樣的背景成了她很大的動力。
當她還在上小學時,她們家因為沒有錢讓母親進一步治療,她的母親最後因為難產死亡;之後,為了幫忙家裡,陳樹菊不去上學改到位在台東中央市場的菜攤上幫忙賣菜。
賣菜生活過了幾年,她們賺到的錢還是不夠,她的小弟因為流感生病,但家裡籌不出到台北醫院加護治療的金額,小弟最後不幸病死。
這些經歷並沒有讓她對現實憤怒,反而,陳樹菊覺得這成了她想幫助貧苦人家的動力。
睡覺都會笑
至今仍單身的她,從沒有忘記過小弟生病那年,他的學校師長和同學們曾伸出援手、為他們募款的行動;她說:『我覺得我虧欠大家很多。我想要賺錢幫人。』
『我捐錢後變得很快樂,因為我覺得我做了對的事情,那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感受,這讓我開心到上床睡覺時都會忍不住微笑。』」
遭客人指衣服冒牌貨
「不過,大部分的人最先想問她的問題,往往是她這樣一位菜販是怎麼累積出那驚人的捐款金額的?
答案是,她簡樸的生活方式;身為一位佛教徒,陳樹菊女士過著嚴謹的素食生活,她每天的餐食不過就是白米飯和麵筋;另外,她的物質欲望不高,當我問到有沒有買過甚麼昂貴的東西給自己時,她說曾買過一件進口衣服給自己,但買完就後悔了。
『我穿著那件衣服到市場時,一位客人說她也有一樣的衣服,並說我這件一定是冒牌貨;當時我覺得很難過,也了解到不管我穿甚麼樣的衣服,都改變不了我是一位菜販的事實。』
不對現實埋怨
生於1951年,貧苦生活就是陳樹菊的年輕寫照,但她覺得這樣的背景成了她很大的動力。
當她還在上小學時,她們家因為沒有錢讓母親進一步治療,她的母親最後因為難產死亡;之後,為了幫忙家裡,陳樹菊不去上學改到位在台東中央市場的菜攤上幫忙賣菜。
賣菜生活過了幾年,她們賺到的錢還是不夠,她的小弟因為流感生病,但家裡籌不出到台北醫院加護治療的金額,小弟最後不幸病死。
這些經歷並沒有讓她對現實憤怒,反而,陳樹菊覺得這成了她想幫助貧苦人家的動力。
睡覺都會笑
至今仍單身的她,從沒有忘記過小弟生病那年,他的學校師長和同學們曾伸出援手、為他們募款的行動;她說:『我覺得我虧欠大家很多。我想要賺錢幫人。』
『我捐錢後變得很快樂,因為我覺得我做了對的事情,那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感受,這讓我開心到上床睡覺時都會忍不住微笑。』」
Photo credit: Purple Sherbet Photography
幫人不必有錢
「陳樹菊是一位菜販,但卻有著最慷慨的心,這往往會讓旁人相當驚訝。
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院長呂立漢就說,陳女士的善行顛覆了大家『要幫人就要先有錢』的想像,他說:『她是一位賣菜老闆娘,她只有一個人賺錢討生活,這並不容易』
『(她要捐款時)我想她如果給我5000塊錢就夠了,結果她給了我100萬元,當時我說:哇,你給我100萬元,我該怎麼辦;她說:『就按照你計畫的去做,你會幫助孩子們。』
小補充:幫助貧苦人家的阿尼色弗之家
台東的基督教阿尼色弗之家成立於1969年,目的是關心台灣偏遠地區肢體障礙兒童醫療及就學之需要,之後也加入照顧家庭變故孩童的教養和生活。
「阿尼色弗」這個名稱出自聖經,講述一位默默且熱心助人的基督徒阿尼色弗,他在羅馬政治統治時,阿尼色弗時常暗中幫助受害的基督徒。阿尼色弗希臘文原意『帶來幫助』之意。
早期阿尼色弗兒童之家所有的經費來源,皆來自於美國教會基督徒的愛心奉獻。現在,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經費來源,除了部分來自政府的補助,其他需要均來自台灣善心人士與教會基督徒的愛心。」
幫人不必有錢
「陳樹菊是一位菜販,但卻有著最慷慨的心,這往往會讓旁人相當驚訝。
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院長呂立漢就說,陳女士的善行顛覆了大家『要幫人就要先有錢』的想像,他說:『她是一位賣菜老闆娘,她只有一個人賺錢討生活,這並不容易』
『(她要捐款時)我想她如果給我5000塊錢就夠了,結果她給了我100萬元,當時我說:哇,你給我100萬元,我該怎麼辦;她說:『就按照你計畫的去做,你會幫助孩子們。』
小補充:幫助貧苦人家的阿尼色弗之家
台東的基督教阿尼色弗之家成立於1969年,目的是關心台灣偏遠地區肢體障礙兒童醫療及就學之需要,之後也加入照顧家庭變故孩童的教養和生活。
「阿尼色弗」這個名稱出自聖經,講述一位默默且熱心助人的基督徒阿尼色弗,他在羅馬政治統治時,阿尼色弗時常暗中幫助受害的基督徒。阿尼色弗希臘文原意『帶來幫助』之意。
早期阿尼色弗兒童之家所有的經費來源,皆來自於美國教會基督徒的愛心奉獻。現在,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經費來源,除了部分來自政府的補助,其他需要均來自台灣善心人士與教會基督徒的愛心。」
陳樹菊在台東的菜攤。Photo credit: Izen Sun
獲獎連連
「陳樹菊女士無私助人的善舉,很快地引起注意,當時台東政府也稱呼她是『慈善楷模』,同時間,國際社會的讚揚也湧了進來。
2010年時,美國《時代雜誌》將她選入百大人物中的「英雄」項目第8位,同一年,她也獲得了《讀者文摘》頒發的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富比士》雜誌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中也可以見到她的名字。
2012年時,菲律賓的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表揚她的善行,將她選為6位得獎者之一,並頒給她獎金5萬美元,陳樹菊接下獎項後,又立刻把5萬美金捐給了台東馬偕醫院。當時她的善舉獲得各界響應,台東馬偕醫院得到許多款項捐助,蓋了新的醫院大樓。
想努力賺錢幫更多人
成了國際名人後,現在還會有遊客特地去陳樹菊的菜攤拜訪,一位來自香港的遊客不想打擾她做生意,就留下了崇拜她善行的紙條在攤位上。
不過,陳女士並不喜歡成為鎂光燈焦點,另外,只有在媒體報導是激發大家幫助別人的前提時,她才願意接受訪問。現在,她每天就是把全副心力放在菜攤生意上,因為這樣她才能賺更多的錢去幫助更多的人。
平日晚間,儘管已經是晚上8點,你會發現她在幾乎打烊的市場中忙著收攤,把沒有賣完的菜包裝冰存;賣菜生活如此辛苦,加上她的身體又有病痛,但陳女士表示沒有退休打算,而是要『做一輩子』。
『我的願望就是一直做到我死的那天。錢財是只有在你給了有需要的人時才有用處。』」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The Taiwanese vegetable seller turned philanthropist”
延伸閱讀:《慈善募款不夠? 作家:問題在態度不在錢》
《與恐怖份子溝通 16歲瑪拉拉心繫教育和平》
《謝謝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全球百大思想家出爐!》
《善心就是最大財富 英國豐年祭讓善心店家變身「珍珠王」》
獲獎連連
「陳樹菊女士無私助人的善舉,很快地引起注意,當時台東政府也稱呼她是『慈善楷模』,同時間,國際社會的讚揚也湧了進來。
2010年時,美國《時代雜誌》將她選入百大人物中的「英雄」項目第8位,同一年,她也獲得了《讀者文摘》頒發的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富比士》雜誌2010年亞洲慈善英雄人物中也可以見到她的名字。
2012年時,菲律賓的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表揚她的善行,將她選為6位得獎者之一,並頒給她獎金5萬美元,陳樹菊接下獎項後,又立刻把5萬美金捐給了台東馬偕醫院。當時她的善舉獲得各界響應,台東馬偕醫院得到許多款項捐助,蓋了新的醫院大樓。
想努力賺錢幫更多人
成了國際名人後,現在還會有遊客特地去陳樹菊的菜攤拜訪,一位來自香港的遊客不想打擾她做生意,就留下了崇拜她善行的紙條在攤位上。
不過,陳女士並不喜歡成為鎂光燈焦點,另外,只有在媒體報導是激發大家幫助別人的前提時,她才願意接受訪問。現在,她每天就是把全副心力放在菜攤生意上,因為這樣她才能賺更多的錢去幫助更多的人。
平日晚間,儘管已經是晚上8點,你會發現她在幾乎打烊的市場中忙著收攤,把沒有賣完的菜包裝冰存;賣菜生活如此辛苦,加上她的身體又有病痛,但陳女士表示沒有退休打算,而是要『做一輩子』。
『我的願望就是一直做到我死的那天。錢財是只有在你給了有需要的人時才有用處。』」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The Taiwanese vegetable seller turned philanthropist”
延伸閱讀:《慈善募款不夠? 作家:問題在態度不在錢》
《與恐怖份子溝通 16歲瑪拉拉心繫教育和平》
《謝謝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全球百大思想家出爐!》
《善心就是最大財富 英國豐年祭讓善心店家變身「珍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