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8月13,在美國紐約鄉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影響音樂的大事,由一群60年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建構了一個新的社會風氣與文化,他們把原來是一片養牛的草地,改變成湧進了50萬觀眾的音樂聖地——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3 Days of Peace & Music)。
當時的人潮
有人說這是避世的烏托邦,當時的媒體更撻伐這群不知好歹的年輕人(怎麼覺得跟現在有點像),說他們異想天開、破壞環境,但是,最後他們真的完成這為期三天的50萬人音樂祭!
除了主辦人約翰羅勃茲(John Roberts)、喬伊羅生曼(Joel Rosenman)、阿提孔菲德(Artie Kornfeld)、麥可連(Michael Lang),另一個便是李安《胡士托風波》裡的主角——以利特・泰柏(Elliot Tiber)主動向他們提議了鄉下農地,於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音樂計劃展開了!
沒有愛、沒有嬉皮,就沒有胡士托!
舉行了胡士托音樂節,原來只是想從事一個商業行為,沒想到參與的群眾改變了這場音樂節,使它最後成為了一個著名的「自由音樂會」。整個音樂節充滿着一種社會和諧的風氣,高質量的音樂,以及波希米亞風格的服飾。這個活動之所以具代表性,是因為當時將近五十萬人面臨著疾病、騷亂、搶劫的巨大災難,但他們卻並不如媒體報導「這場音樂節將成為一場災難」,現場的人以三天的時間用音樂喚醒和平。是真正在二戰後宣揚並實踐愛與平等的音樂活動。
這些崇尚自然的嬉皮們愛好和平,現場男男女女、不分性別的擁抱親吻,可別以為他們是什麼情色派對,他們的愛講求平等、沒有種族、沒有高低,嬉皮追求自由與純真,在當時的形成了很特殊的文化,在胡士托的音樂現場,這些嬉皮在音樂了找到心神的寄託,也成為他們交流的方式,他們創造了那個世代的精神,也在造型時尚和思想哲學上影響了後世。
關於嬉皮我們不知道的事
許多人對嬉皮的印象有很大的誤解,讓我們先從六零年代的美國社會談起吧。
當時,白人依舊仇視黑人,同性戀被視為毒瘤,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茫然不安,內在的熱情與苦悶同樣巨大且極需宣洩的出口⋯⋯於是人們開始起身對抗,各種民權運動與嬉皮世代應運而生。什麼是嬉皮?許多人腦海中大概先浮現了一群披頭散髮、頭上戴朵花、愛穿長裙的毒品上癮者,事實上從嚴肅面來看,起源並興盛於美國西岸的嬉皮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反戰、反體制、反傳統、反階級與種族仇視、反資本主義與保守虛偽的主流文化所建構的一切,嬉皮們並主張推動各種民權運動。
嬉皮的反對方式是溫和而理想化的,對於同性戀者的處境與女權也更加關注,並且崇尚自然、忠於自我。至於大麻、迷幻藥、濫交、邋遢…等等負面印象,只是膚淺的外相,真正的精神和深層的意義卻常被媒體和民眾錯誤解讀。
那些感動數十萬人的歌聲胡士托的宣傳標語是:「Woodstock,3 Days of Peace & Music」,受邀表演的藝人和團體幾乎都有清楚的意識形態,也多半明確表達反戰與支持民運的立場。接下來,我們就要介紹你幾位當時在胡士托舞台上造成數十萬人感動的幾位歌手
振奮人心又優雅的靈魂樂巨人 李奇海芬斯(Richie Havens)
當年的胡士托音樂節,就是由這位民謠傳奇擔任開場,他用溫暖、充滿顆粒感的嗓音傳遞自由與友情的可貴。在 Richie 還沒在 Woodstock 演出前,他是個連生活費都不穩定的駐唱歌手,Richie 回憶當時說到:「我一個晚上跑三間咖啡廳,可以跑14個點,那七年半是個不可思議的時光。」之後 Richie 在 Woodstock 上演出後引起各方關注,接著錄製 Beatles的‘Here Comes the Sun’ 翻唱單曲並在排行榜上獲得佳績,也展開民謠傳奇的光輝歲月。
這段影片也記錄了當時的盛況,人潮和現場氣氛完全的令人震撼啊!也看出了只要一把吉他就可以撼動全場的民謠歌手魅力。
民謠歌后 瓊拜雅(Joan Baez)
最早是以清新的風格演唱傳統民謠,不久改為流行民謠。著名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從詞曲作者走向幕前表演,日後成為民謠搖滾之父,主要也是受到瓊拜雅的影響與鼓勵,二人後來也共譜了一段秘密戀情,雖然無疾而終,仍是音樂史上的金童玉女。瓊拜雅是和平主義者,從1960年代藉由歌曲中反戰思想與抗議訊息的傳達,到積極參與政治、社會性的各項群眾運動,也使她在人們印象中始終是位激進的改革派。
和大家分享 Joan Baez 在1970所唱紅的《Donna Donna》,這首歌翻唱自猶太民族的一首以色列民謠。Donna Donna 在以色列語言中含有自由的意思。歌詞敘述出生就知道自己註定終將難逃被宰殺命運的小牛,望著天上自由飛翔的燕子,那種既無奈又淒涼的心情,隱含著對身在自由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自由的可貴的深沉感嘆。
珍妮絲賈普林(Janis Joplin)
她是一位引領時代、蔑視傳統的叛逆音樂份子,也是戰勝逆境、嬉痞運動的巔峰代表,可說是60年代最引人矚目的搖滾女歌手,同時也被視為搖滾樂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歌手之一。迷幻的唱腔帶著濃濃的藍調色彩,即使她生前僅僅只出了一張專輯,從小並不順遂的 Janis Joplin,以她宏亮的嗓音結合熱情,將生命力展現在其音樂之中,唱出生命的苦痛、徬徨與孤寂。1970年她因注射海洛英過量而死亡,卒年27歲。
Janis Joplin 用溫柔而炙熱的嗓音唱著:「寶貝,沒有人什麼能夠真正傷害你,別哭。」我們像在黑夜裡被如一輪明月的 Janis Joplin 照暖,在當年的音樂盛會裡,她的聲音給了所有人力量。
音樂的力量,促成了1969年的胡士托音樂節,現在我們身邊不乏春浪、海洋音樂祭,很難知道當時音樂讓五十萬人擁在一塊的可貴,它也影響了後世的搖滾樂與音樂節,即使有人曾經想讓當年的胡士托盛況再現,但是效果都不如以往。
因為那時候的人事物都轉換了,胡士托獨有的溫和反抗主流的嬉皮、戰後餘溫珍惜自由的人們、他們的精神是模仿不來的,除非我們真的去實踐過、體驗過那個年代,我們才會真正懂,在音樂裡享受愛與和平,多麼難得!套用一句電影《胡士托風波》的宣傳文案: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沈鬱蕭索的斷背山,也有一個色彩斑斕的胡士托。
儘管胡士托音樂節已經成為歷史,但我們不忘它世界大同的精神,當時為期三天的音樂盛會,流傳了六十幾年的「愛與和平」,我們並非那個世代,也不可能成為他們,但是我們仍惦記著他們嚮往的純真與自由,努力創造更好的我們這一代,惦記著歷史上色彩鮮豔的這一頁!
推薦女人迷網站文章:《228,你記得那些消失在歷史裡的人嗎?》
《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你敢有聽着咱的歌?》
《賈伯斯成就蘋果的10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