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民引戰言論不斷 法穆斯林:用愛和寬容回應他們

發生恐怖攻擊後的巴黎將如何演變,《半島電台》訪問了一名擔任喜劇演員的穆斯林,她認為接下來要用幽默和寬容幫助全國民眾走出傷痛。

文章插圖

用幽默回應絕望

15號這天,《半島電台》駐巴黎記者柏克莉(Christine Buckley)走訪發生過槍殺案的巴黎。

以諷刺漫畫聞名的《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雜誌社遭恐怖攻擊後,巴黎市區內彷彿被陰霾籠罩失去了笑容,但對在巴黎長大的薩米亞(Samia Orosemane)來說,她仍抱著和那些不幸喪生的雜誌編輯一樣的信念:喜劇是一種可以進攻的武器。

流著突尼西亞血液的薩米亞,也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當你看她在舞台上表演時,會發現包著頭巾的她對恐怖攻擊的兇手說:「拜託你們去選另一個信仰吧。」

廣受大眾喜愛的法國詩人鮑希斯.維昂(Boris Vian, 1920-1959)曾說過:「幽默是對絕望的禮貌回應」,而薩米亞本人的幽默風格則是比《查理周刊》稍微多了些修飾。

編註:著有《泡沫人生》(L’Ecume des jours)一書的鮑希斯·維昂(Boris Vian,1920年3月10日-1959年6月23日),是法國博學多才的作家,詩人,音樂家,歌唱家,翻譯家,評論家,演員,發明家和工程師。維昂對法國爵士樂具有重要影響力。他與霍奇·卡麥可、艾靈頓公爵和邁爾士·戴維斯關係密切,寫了一些法國爵士樂評論,並發表許多文章。

文章插圖

「恐怖分子聽好」

回應這場奪去17條人命的恐怖攻擊,薩米亞在事件過後再度丟出她在2014年10月時錄製好的影片,當時引發她錄影的原因,是因為加拿大傳出恐怖攻擊,1名槍手表示受到「伊斯蘭國」(ISIL)的啟發所以發動攻擊行動。

薩米亞在影片中說:「嘿,那些自稱是伊斯蘭分子、基本教義分子、聖戰分子、激進鋼琴家或是激進自行車手來替自己做錯事正名的瘋子、毒蟲和神經病聽好,你們現在要乖乖聽話,放過我們好嗎?我們受夠了。」

「你們知道在歐洲生活已經夠累了,但現在你們決定要讓所有仇恨的矛頭指向我們,這真的只讓人覺得更累,拜託,選另外一個信仰好嗎,感謝,掰。」

這支影片,因為近期的巴黎恐攻再度受到矚目,也在社群平台上廣為流傳,截至周三(14)時,影片的點擊數將近10萬,薩米亞本人的Facebook頁面也獲得許多正面支持的聲音。

「欸,伊斯蘭信仰不適合你們」

接受《半島電台》訪問時,薩米亞指出伊斯蘭信仰的主要問題是太好加入:「我的意思是,你只要說兩句話,然後你就入教了。」

以加拿大的恐怖攻擊事件為例,不論是在渥太華槍擊國會的席哈夫畢玻(Michael Zehaf-Bibeau),或是在魁北克撞死軍人的科特羅里(Martin Couture-Rouleau),他們都是在成年後改信伊斯蘭信仰。

薩米亞說:「我想對這些瘋子說,『欸你們這些人可不可以好好做點研究,這(伊斯蘭信仰)不適合你們。』」

她進一步引述許多要求「穆斯林社群」發聲抗議打著阿拉之名的恐怖攻擊,但問題是沒有人可以代表他們發言,薩米亞說:「有哪個人可以或是應該站出來(替穆斯林信徒)說話呢?」

文章插圖

沒有發言人替伊斯蘭說話

14號晚間,薩米亞在已經成為捍衛言論自由的「共和國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上念著前外交部長韋德里納(Hubert Védrine)發表在《世界報》(Le Monde)上的文章,薩米亞認同韋德里納的說法:「遜尼派穆斯林沒有一位教宗可以站出來說話,替他們把伊斯蘭國蓋達或是其他打著伊斯蘭旗幟殺人的人逐出教會」,韋德里納也寫道:「穆斯林信眾的宗教議會、或是宗教法庭也沒有理論根據可以將人驅逐。」

法國前外交部長韋德里納想強調的是,在這些打著伊斯蘭信仰旗幟的兇案中,有3/4的被害者都是穆斯林信眾,他呼籲法國官方以及法國民眾要一起為「真正的融合」努力,文章也呼籲全法國上下應該在幾年之內,讓過去被忽略、流放、受到誤解甚至是歧視的法國穆斯林青年「真正地融入法國社會」。這些青年要求尊重和工作權,大眾應將他們從死亡與仇恨的魔爪中救出,進一步讓無政府主義聖戰分子永絕後患。

百年來最大規模遊行

薩米亞贊同這位前外長的意見,並說:「其實我在過去3年來都說著一樣的事情,但是沒人想聽,直到現在發生這樣駭人的屠殺事件才開始有人注意,這真的很悲哀。我猜人們現在會開始想找『好穆斯林』在哪,歡迎他們來找我吧」薩米亞邊說邊露出了充滿希望的表情。

雖然薩米亞的家人們都很擔心恐怖攻擊事件會讓穆斯林們成為箭靶,但薩米亞仍決定參加上周日(11)的反恐大遊行活動,當時可以見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與世界各國領導人並肩而行,這場規模高達200萬人的活動場面空前,也是法國當地自1885年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國葬典禮以來最盛大的遊行活動。

薩米亞回想這場活動說:「我很開心,因為這場遊行活動真的讓大家團結在一起,就算知道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虎會出席活動(註:以色列總理過去的發言多半帶有對伊斯蘭信仰的敵意),但許多穆斯林還是出席遊行活動了,光是這樣就讓我感到希望了。」

文章插圖

用平靜回應酸民攻擊

不過,雜誌社攻擊事件過後,法國在一周內傳出超過60起攻擊或威脅穆斯林的事件,而法國的反恐計畫(Plan Vigipirate)也一直處在高度警戒狀態,許多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的設施建物例如禱告所、學校或是報社和電視台等等,都受到軍警的保護。

薩米亞的影片受到大多數網友的支持,但還是有些酸民在網路上攻擊她,薩米亞回應這些網友時說:「你必須和這些人相處,並且用愛來回應他們。」

「有2、3位網友汙辱我,也說穆斯林要為此事(雜誌屠殺案)負責,其中一人還使用『我在你們的先知(註:指穆罕默德)身上小便』的話來引起論戰。」

歷經一番論戰後,薩米亞用平靜的回應戰勝「小便宣言」的男子,這位網友最後還留下祝福薩米亞安好的話,她說:「我們可以選擇繼續用汙辱的字眼加深彼此的憎惡,也可以選擇找出讓對方使用語言暴力的原因。我選擇第二條路,也就是跟隨先知的教導:用和平的態度面對他。」

愛比恨更有力量

2011年時,《查理周刊》曾因為封面照引發極大爭議,當時雜誌封面刊出一位穆斯林和雜誌插畫家抱在一塊熱吻,並寫上標語:「愛比恨更有力量」(L'amour, plus fort que la haine!),薩米亞聽到這件事情時則聳聳肩地說:「我從沒喜歡過《查理周刊》,但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中,你能做的就是忽略他們就好。」

不少人認為,薩米亞的寬容態度只不過是忽略世界的殘酷現實罷了,但薩米亞說:「只要試試看,當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點改變時,這個世界會變得更溫和許多的。這是端看我們願不願意去做,不論你是藝術家還是一般大眾,每個人都願意一點一滴去改變(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文章插圖

恐懼伊斯蘭 放不潔豬頭

日前9號時,薩米亞也針對近期發生在科西嘉島上的「伊斯蘭恐懼症」現象(註:指科西嘉島上有民眾故意放被視為不潔的豬頭在穆斯林祈禱室外),做出影片回應

她在影片中說:「嘿,這邊有些話是要給攻擊清真寺的法西斯分子聽,最近你們把豬頭放在清真寺外,還留下汙辱的話,我想讓你們這些人知道:豬和我薩米亞不同好嗎,這不是隨便可以拿來嘲諷玩弄的東西。」

雙重標準的法國社會

在法國擔任喜劇演員的狄爾多尼(Dieudonne M'bala M'bala),過去因為反猶太的言論不斷遭到法國官方禁止表演,日前14號時,他也因為臉書上疑似同情攻擊嫌犯的言論被逮捕。

狄爾多尼當時在臉書上的評論是:「今晚,我與查理‧柯利巴里(Charlie Coulibaly)感同身受。」

他提到的「查理‧柯利巴里」名字是融合自《查理周刊》以及在巴黎超商槍殺女警的嫌犯庫利巴利(Amedy Coulibaly),在那之後,他的言論也從臉書上移除。

根據法國官方統計,7號的恐怖攻擊發生後,當地就開始出現因為憎恨言論引發的衝突事件,件數累積超過69件。

捍衛狄爾多尼(Dieudonne M'bala M'bala)的支持者不滿他遭逮捕,他們認為法國社會有雙重標準看待宗教(註:因為《查理周刊》能嘲諷其他宗教,但是狄爾多尼卻不能說反猶太言論),另外,法國目前沒有針對褻瀆言論進行規範的法條。法國的言論自由法規,保障的是獨立個體,而不是保護想法、觀念甚至是整個宗教信仰免於誹謗中傷。《查理周刊》儘管在過去被控告多次,但大部分的時候都能全身而退。

文章插圖

70萬本秒殺

事件過後,《查理周刊》在14號這天推出最新一期周刊,而首刷70萬本立即售罄,接下來還有300-500萬本的訂單等著印刷,周刊的海外版也正等著出版:英文版、阿拉伯文版、西班牙文版、義大利文版和土耳其文版。

最新發行的《查理周刊》封面,畫面是哭泣的穆罕默德手拿「我是查理」標語,他的頭上還寫出「所有人都被原諒」的字樣,薩米亞在回應這件事情的影片中就認為,這樣的描寫會引發更多的論戰和衝突。

衝突恐持續

影片中,薩米亞表示:「所有的穆斯林信徒們請聽我說一件事情,今天《查理周刊》的封面畫著一位名叫穆哈米特(暫譯,法語中的穆罕默德,Mahomet)的人,你們不要因為這樣憤怒,我們不知道穆哈米特是誰,因為我們的先知的名字是穆罕默德(Muhammad),祂的名字代表『接受讚揚之人』,而穆哈米特則是相反意義。」

「所以,大家不要因為這樣(的周刊封面)被激怒,請轉移注意力繼續生活下去。」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