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30歲時希望20歲的自己懂這些事 (下)

想像一下,3字頭和 2字頭的年齡除了數字上不同,還有哪些差異?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任教的郭教授(Philip Guo)近期做了個有趣的測驗,他想知道「邁入 3字頭階段的人會希望 20歲時的自己應該要知道哪些事」。

於是他根據「頓巴數理論」(註),寄了題目給 160位朋友和熟識,看看大家想對以前 2字頭的自己說些什麼。他的問題是:

1. 和10年前還是個 20歲左右的學生相比,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多了那些事物?(請以非物質的事物為主,例如不能回答「我多了更多雙鞋」這種答案)

2.和10年前還是個 20歲左右的學生相比,你覺得現在的自己少了那些事物?(請以非物質的事物為主)

編註:頓巴數理論(Dunbar's number)指的是能與某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通常人們認為是 150。

文章插圖

接續前文的調查結果,郭教授逐一分享每個「 30歲和 20歲時期的差異」。

差異七、自由

人們在「自由」的主題上出現分歧的態度,有的人說他們現在享受更多的獨立自主以及自由,但也有人表示因為沒有太多開發新事物的慾望了,所以就算有更多自主性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最多人回覆的答案是:「有更多獨立和自由去決定自己想怎麼過生活」,他們表示再也不用依循父母的規定或是同儕的壓力來過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錢打造想要的生活環境。

有關錢的部分,約有 10幾位答題者表示 30歲階段的時候擁有比過去更多的金錢,他們可以花錢買自由,享受自己能掌握事情的感覺,但錢也會帶來焦慮感,有人分享了他現在和過去對物質金錢的心得:「我希望大學時可以負債多一點,當年只要多賺到一點錢就有很大的喜悅,現在一比之下,錢帶來的幸福感少了很多。」

雖然30世代有更多自由,但在追求新鮮感、冒險感、漫無目的旅行以及衝動性甚至是惡作劇上,都比 20世代少。旅遊的自由度上,雖然 30世代可能因為工作關係讓旅行的次數變多,但其實因為工作影響,他們想旅遊的機會變少了。

一位答題者說:「一到夏天或是一個學期中隨意找事情做的機率變低,和職場比起,學校體系比較能接受一個人突然中斷學業跑去做想做的事情。(當然上班族也可以辭職不幹追夢想去,但想回到職場上時,面試公司會很難想像眼前這個人因為莫名因素辭職)。」

文章插圖

差異八、責任感

成年後,責任感增加的同時也讓自由度下降,已經有小孩的答題者表示他們現在「有著超多的責任要扛,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有了孩子。」

有些人回答說,他們現在感覺要賺錢養家,讓家人過的更好,也有人覺得想好好賺錢讓父母過好日子。

責任這件事情最明顯的差異,可以用這句話來作結:「回想我 20歲的時候,我主要的責任就是確保自己可以把一年總計大約有 9個月長的課上好,其他時間我就能做任何我想要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蠻扯的。現在,我一年中的時間有絕大部分都在工作,而且每一周都要做出可能影響家庭生活的重要決定。」

差異九、感情生活

和 20歲比起, 30世代對談感情抱持更樂觀的態度了,因為大家在這個階段更懂得選擇對象,也會享受戀愛,在經濟上或是心靈層面上也可以彼此扶持,更懂得在愛情中聲張自己的需求,另外, 30世代也比較不怕做出承諾,對認真談感情更沒有甚麼壓力。有答題者回說他們現在比較沒在做愛了,但也有人說現階段享受到更多性愛。

文章插圖

差異十、職業

沒有太多人談到工作這個層面,雖然說回答我問題的人們多是在學術界佔有相當重要地位的人,有些人回答說他們滿意現在的工作,有的人回說他們能接受非頂尖的工作,也有人談到他們覺得工作選擇越來越少,想在 30歲階段換工作真的不容易。

至於願景,有談到這個要素的人多半是說他們現在的願景變少了,沒有人說他們現在有更大的願景。

「我現在知道要當上CEO或是總裁的代價是什麼了,這和小時候的想望已經不同了。」

「想當太空人這件事情現在看來有點不切實際,因為我眼前要擔心的是我的孩子。」

差異十一、視野

視野是一個有些模糊的說法,但這卻是蠻多人提到的差異點;例如一位答題者就說:「我現在對成功的定義和怎麼樣成功有更深的見解(例如絕對不可能一夕成功),我對自己的看法也更深刻,對於自己現在代表什麼事物、什麼最能激勵或打擊我、以及我擅長或是不擅長什麼等等。」

  • 人們對世界的看法更現實
  • 對事情發生機率的看法更現實
  • 了解世界上真的有許多鳥事會發生
  • 少了烏托邦式的想像
  • 少了純真
  • 少了對世界的期待感
  • 少了改變世界的希望
  • 少了「事情總會往好方向發展」的心理
文章插圖

差異十二、心理特質

進入3字頭階段後,大部分的人都談到他們的「感受性」變更好了,他們更了解到自己的心情起伏原因,也知道這個世界的現實情況,同時知道一個人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是什麼,以及那些事情可以帶來歡樂。另方面,30世代更了解預先計畫是有侷限性的,他們表示更能接受生命會帶著他們往意外的方向去,這和 20世代總認為事情會按照自己心想發展不同。

另一個心理特質常被提到,那就是情緒穩定性, 30世代在情感管理以及表達上更穩定、圓融,他們能感受到另一半給的支持,懂得自處,也知道什麼事情能真正為人帶來快樂。

焦慮感是幾位答題者提到的,有些人說他們變得更焦慮,會擔心未來,有些人則說他們比年輕時活得更自在,少了不安感。

有關 30世代和20世代在心理特質的差異,大部分人給的答案都是正向的,但因為這些答案和個人服從社會期待(social desirability)的程度有關,無法簡單化約歸類,所以列出如下。

人到了30歲後,比 20歲更加...

  • 更懂得感恩
  • 更懂得決斷
  • 更懂得說不,並設出界線
  • 更會感謝他人
  • 更知道控制脾氣
  • 更會社交
  • 更情感豐富
  • 更心智成熟
  • 更多同理心
  • 更懂得原諒
  • 更懂得進取
  • 更會替未來計畫
  • 更多決心
  • 更多毅力
  • 更多自我掌控力
  • 更懂得設立目標
  • 更多意志力
  • 更了解這個世界

到了30歲後,比 20歲少了......

  • 少了焦慮擔心
  • 少了「新就是好」的觀念
  • 少了苦澀的心情
  • 少了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習慣
  • 少了總要在乎其他人看法
  • 少了標新立異的習慣
  • 少了情緒衝動
  • 少了忌妒
  • 少了情緒起伏
  • 少了瘋狂
  • 少了心碎
  • 少了驕傲
  • 少了老是想出頭的傾向
  • 少了追求極限的傾向
  • 少了放開心胸
  • 少了一見壓力就屈服的傾向
  • 少了後悔
  • 少了自我質疑  

最後,郭教授想對 20世代的學生們說:「盡情運用你的 20歲時期,並享受這樣的階段一路往 30世代邁進吧。」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