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快樂著 馬來西亞大寶森節充滿繽紛色彩與疼痛

如果想知道一個國家的多元性如何,或許從節慶的安排就可以略知一二;強調有著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當地的節日就展現出他們特有的多樣性;從回教的開齋節、佛教的衛賽節,或是印度教的大寶森節,這些屬於不同宗教的節日在馬來西亞都被視為重要的節日,其中,印度教的「大寶森節」更因為信眾們「特殊的參拜行為」,每年總會吸引許多人特地圍觀。
 
五彩繽紛與極致疼痛並存的大寶森節
每年1-2月,就是印度教重要的大寶森節(Thaipusam),這天為了懺悔、贖罪,或是祈福的信眾,會背上用鐵片、鮮花素果裝飾的「卡瓦第」(Kavadi,有人直接用行動祭壇稱呼),或是跟隨聖人的腳步同樣扛上吊掛兩壺鮮奶的桿子,一步步往「黑風洞」(Batu Caves)的山路爬。
信眾肩上扛著的「重擔」不只是依靠身上的力量支撐,許多人會把鐵架、或是桿子用細小的鐵鉤刺入皮膚,此外,他們踏上參拜之路前,也會把尖刺、鉤子刺入臉上、舌頭,或是叫人拖著勾在他們背肉上的鐵鉤前進,這樣的「苦行」,一方面讓信眾無法說話,也讓他們更專注在對神明的懺悔和奉獻上。
 
漫長苦行抵達黑風洞
踏上參拜之路前,信眾們要先經過48天左右的禁慾和齋戒儀式,最後才能以潔淨的身心向神明懺悔或祈福,最後經過8個小時、長達15公里的苦行後,信徒們要再爬上272個階梯,來到位在吉隆坡的「黑風洞」廟;這座由天然石灰岩形成的寺廟,不只是印度教徒們重要信仰核心,特殊的自然景觀也成為許多觀光客會到訪的地方!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石灰岩形成的黑風洞,是馬來西亞當地印度教徒重要的信仰核心。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節日這天,成千上萬信眾都來到此地。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信眾會把細小的鉤子刺入背肉,帶著這些「重擔」前行。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就是信徒們被刺入的傷口,不會讓他們疼痛也不會留下傷疤,信眾們說這是神力庇佑的結果。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陷入恍惚狀態的信徒,嘴中吐著泡沫。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鐵鉤刺到身體裡的傷口,仍流出了些許的鮮血,但對信眾們來說,這不會痛苦。或許只有經過這樣的苦行才能展現他們對神明的敬意吧。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Chris McGrath/Getty Images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