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老鷹:黑鳶
大部分的台灣人,會把所有的猛禽都叫做老鷹,事實上,光是在台灣就有超過 30種的鷹和隼,牠們多半棲息在遠離人群的自然環境當中,但有一種距離人類最近,牠,就是真正的老鷹,閩南語叫做厲鷂(來葉,註1),生物學家稱牠為「黑鳶」(Milvus migrans)。
「老鷹抓小雞」是不少人兒時常玩的遊戲之一,而老鷹更是早年童謠裡吟唱的主角。但在台灣,曾經相當普遍且十分親近人類的黑鳶,他們的旅群數量自 1980年代後銳減,目前研究預估僅存 300-500隻之間。這代表著黑鳶已經瀕危了。
到水邊走走打招呼
黑鳶分布很廣,包括歐洲、非洲、亞洲及澳洲等地,牠們的活動範圍相當廣,甚至接近人類的聚落,不管是鄰近海洋的港都、或是依山傍水的城鎮、農村甚至是現代化的都市,牠們棲息的地方通常都不會離開人群太遠。以台灣來說,黑鳶全年可見,牠們常在水域周圍活動,如基隆港、新店碧潭、曾文水庫及屏東山區等地比較有機會看到較多的個體出現。
註1: 根據教育部閩南語辭典,老鷹的閩南語發音為bā-hio̍h,發音的方式也會因為地區不同有口音上的差異,例如台中偏漳腔為lā-hio̍h。
保育台灣猛禽21年
猛禽會自 1994年成立以來,至今已經有 21年,是台灣少數以生態研究為主要宗旨的民間社團,他們多年來在研究、教育推廣、國際交流合作以及猛禽生態影片製作上都有不少值得分享的成果。
台灣猛禽研究會(Raptor Research Group of Taiwan)的成立,凝聚了許多人對猛禽的熱情與彼此的因緣,「對猛禽著迷」是成員的共同特徵,成員們除了一起深入了解猛禽的各種知識,也希望能對猛禽的研究與保育盡一份心力,同時反對獵捕、馴養、破壞棲地及任何危害猛禽生態的行為。
或許你有點好奇,看來凶狠的猛禽為什麼要保育?平常談到瀕危的動物時,多是棲地直接受到人類破壞的地面上動物,天空上看來悠閒自得的猛禽為何要我們關注?
其實,猛禽在大自然的食物鏈裡扮演著高級消費者的角色,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卻能有效控制小動物的族群量,在生態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牠們健康,你也健康
猛禽族群的穩定,意謂著牠們擁有健康的棲息環境、安全的遷徒路線以及平衡的食物鏈關係,也表示大自然維持良好的生態狀況,這些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黑鳶來說,牠們會獵捕鳥類及兩棲、爬蟲類等小動物,但主要也為撿拾死亡的小動物個體、人類的廚餘及拋棄的動物內臟等為食,屬於比較不挑食的猛禽。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黑鳶是大自然的清道夫。
生存對手特多
並不是說兇猛就沒有對手,其實黑鳶面臨的生存挑戰很多,有來自天然的,當然也有人為的。天然的因子如猛禽本身數量就比較少,而繁殖期長、繁殖的個體也較少(最多1~2個蛋,偶而會有 3個蛋),因此,在受到生存干擾時,族群回復的速度就比較緩慢。
至於人為的影嚮,根據研究人員的調查評估,包括棲地環境消失、食物來源不足而導致的飢餓、環境污染、及非法盜獵等等,都是可能的因子。而施放農藥或鼠藥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毒害問題,則是近年來專家在調查時有發現並實際檢測出來的情形。
消失的「老鷹抓小雞」
除了有生態性的指標意義外,對台灣人來說,老鷹更有許多文化與記憶的情感在其中。在阿公阿媽熟悉的「來葉」年代,到目前偶爾仍可見的「老鷹抓小雞 」遊戲,未來下一代是否在環境變遷的過程中將失去越來越多?而我們可以為孩子們留下什麼?
一起守護未來
近期,台灣猛禽研究會製作的紀錄片《老鷹想飛》,就是希望能讓下一代仍有機會認識黑鳶,導演梁皆得除了呈現黑鳶生存處境與人類之間的切身關係,也希望透過「老鷹先生」沈振中對黑鳶守護的堅持,讓關懷環境與生命的信念可以持續傳承下去。
除此之外, 9月開始台灣猛禽研究會將展開「猛禽保育教育校園推廣計畫」,他們希望帶領學生認識台灣的老鷹,發掘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並引發參與學生支持友善環境的行動。
愛我們的土地
從本身的繁殖挑戰,到人為的不當干擾等等影響,黑鳶的生存正面臨多重衝擊,台灣猛禽研究會希望大家共同來思考如何善待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遍土地上的其他生物,以及守護我們的永續環境。如在台灣已經存在已久的慣行農法,如何兼顧保育與體恤農民耕作需求,我們希望與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尋求解決之道。
編註:感謝台灣猛禽研究會授權攝影與猛禽保育資訊,本文內容使用之圖片僅授權予地球圖輯隊本次主題編輯及內容使用,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台灣猛禽研究會攜手合作---
Q:我該怎麼幫忙2015猛禽保育校園推廣計畫?
- 辦理方式:2015年 9至10月,開放臺北市轄區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申請,共舉辦 8場,每場時間 2節課( 90至 110分鐘),每場次至少 200人。
- 活動費用:免費。
- 其他資訊詳見活動頁面:http://raptor.org.tw/event/541-104.html
Q:台灣猛禽研究會的目標?
台灣猛禽研究會歷經 20世紀的最後 7年,再經 21世紀的第一個 15年,短短二十年來,雖然對台灣猛禽的研究保育盡了一些努力,但在全球自然環境劣化速度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期望政府繼續支持,RRGT更望民間不論企業或個人的支持,大家攜手努力,守護台灣的猛禽與永續環境,讓台灣恢復為鳶飛魚躍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