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是我的命」哈薩克人的馴鷹文化

哈薩克有著馴鷹的傳統,隨著時代變遷,馴鷹的人漸漸少了,但現在哈薩克人正努力想把傳統找回來。

文章插圖

鷹是我的命

雪下在哈薩克東部的草原,獵人們騎著馬在草地上奔馳,帶著金鵰(Golden eagle)尋找獵物。他們跟著動物在雪地裡留下的腳印一路奔跑,接著放出手臂上的金鵰,讓牠去抓狐狸和兔子,這裡正在舉行哈薩克人的鷹獵比賽。

「狩獵是我的生命。」62歲的耶許梅托(Baurzhan Yeshmetov)這麼說。

耶許梅托不打獵的時候,是一名城市計程車司機,現在,他穿上刺繡絨毛大衣參加鷹獵比賽,棲息在他手臂上的金鵰瞇起帶有威脅性的眼睛看著起霧的山坡。

耶許梅托說:「這隻鷹也是我的命。」

文章插圖

令人驕傲的文化

許多哈薩克人認為,鷹獵比賽是他們過去游牧生活的象徵,也是讓他們重回以前時代的活動。哈薩克在 1991年從蘇聯獨立之後,歷經了 20幾年的經濟成長,他們利用石油成功從一個落後地方轉變為摩登的消費社會,但當地也出現急於尋找新身分的年輕世代。這個年輕世代為了尋找新的身分認同,決定在過去的歷史中挖掘,而鷹獵比賽地成了新身分的象徵。

管理鷹獵博物館的迪娜拉(Dinara Serikbayeva)說:「在蘇聯時代的時候,鷹獵比賽都被人遺忘了,因為每個人都必須信仰共產主義。」

迪娜拉認為,新世代的人需要一個新的身分認同,鷹獵比賽自然而然地成為這個認同的象徵,迪娜拉說:「小孩又再一次覺得(鷹獵比賽)很酷,鷹獵是我們游牧祖先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真的覺得非常驕傲。」

文章插圖

金鵰速度跟特快火車一樣

在哈薩克當地,職業馴鷹師叫做「berkutchi」,意思是帶著鷹的獵人。哈薩克的職業馴鷹師只有大約 50人,他們常會出現在哈薩克靠近中國的寒冷坡地,遠離充斥著網咖和豪華汽車的大城市,比賽誰的鷹最棒。

哈薩克的金鵰是全世界最凶猛的鷹之一,張開翅膀的時候寬度足足有 6.6英尺(約 201公分),牠們的爪跟刀子一樣銳利,還可以用特快火車的速度俯衝,時速將近 190英里(約時速 305公里)。

比賽的時候,面無表情的馴鷹師戴著狐皮做成的帽子站在山坡上,他們解開身上的皮帶將金鵰送上天空,評審團在一旁觀察著獵人和金鵰的狩獵。村民在露天烤肉攤上烤著卡博串(註1,kebab),擴音器不停唱著民謠,身穿螢光色戶外裝備的旅客,拿著望遠鏡驚奇地欣賞狩獵比賽。

註1卡博串是一種起源於中東,後來流傳至南亞及地中海地區,後至全世界的料理。卡博(Kebab)的意思是在中東一帶燒、煎和烤的肉類料理總稱(不一定是串起來的肉類)。

文章插圖

傳統回來了

蘇聯時代,鷹獵比賽遭到強烈禁止,超過 100萬名哈薩克人也在 1930年代饑荒的時候,帶著馴鷹技能進墳墓。如果不是中國與蒙古的哈薩克人保留這個傳統,馴鷹傳統恐怕早就已經消失。

負責恢復鷹獵比賽的官員阿里漢諾(Yepemes Alimkhanov)說「飢餓、鎮壓、農場集體化(註2),那時候的人們沒時間想到他們的鷹。」

「這是個悲劇,但這個傳統已經回來了。我們的兒子和女兒繼承了這個傳統。」

就像阿里漢諾說的,傳統已經回來了,哈薩克努拉(Nura)村裡經過訓練的金鵰在 1990年時只有 2隻,到了 2013年已經有 30隻。努拉村似乎也以鷹獵比賽為中心持續進行發展,連村子裡的公車站都可以看到馬賽克做成的巨鷹。

註2:蘇聯時代,蘇聯政府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把原本自己種田的農民全都趕到集體農場,讓他們集體耕作。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