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打獵如同失去自我 蒙古國馴鹿牧民的美麗與哀愁

今年四月,《路透社》攝影師彼得(Thomas Peter)獨自一人來到了蒙古國的庫蘇古爾省(Khovsgol Aimag),用鏡頭記錄下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查幹諾爾村的圖哈人,他也用一張張照片帶著大家深入馴鹿牧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美麗與哀愁。

文章插圖

「馴鹿牧民」當之無愧

談到住在蒙古國北方的圖哈人(Dukha people),就不得不提到他們放牧的馴鹿。其實,圖哈人一直以來都被蒙古人稱之為察坦人(Tsaatan),而察坦的意思就是「馴鹿牧民」。圖哈人靠著放牧馴鹿維生,馴鹿的鹿奶是他們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環,能適應崎嶇地形的馴鹿幫助圖哈人平安度過歷史上的危機,躲過了成吉思汗(Genghis Khan)到共產主義的侵略。

不准打獵  剝奪圖哈人自我認同

現在,查幹諾爾村(Tsagaannuur village)大約有 59戶人家,280名圖哈人,丘魯(Erdenebat Chuluu)是他們的一員,他談到了圖哈人自古以來謹守的馴鹿放牧生活。

丘魯說:「我們想要像祖先一樣保持馴鹿放牧傳統。」丘魯也想維持圖哈人的打獵傳統,然而,一紙禁令剝奪了圖哈人用打獵來證明自己的機會。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在禁令下達前......

2012年,蒙古國政府把圖哈人大部分的傳統放牧地劃為國家公園,藉此保護幾十年來被耗盡的自然資源。在禁令還沒下達前,圖哈人會大量獵殺森林裡的駝鹿和紅鹿運到中國市場賣,造成鹿群數量大減,也因此催生了打獵禁令。

「就好像失去了什麼」

現在,蒙古國政府每個月會發放補助金給圖哈人,藉此補償打獵禁令對他們的影響。然而對許多圖哈人來說,打獵不只是為了賺錢,更是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今年 26歲的圖哈人拜亞(Naran-Erdene Bayar)說:「這就好像我們失去了什麼東西,因為我們不能自由移動到我們想要的區域,這些區域是由我們的祖先交付給我們的。」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不准打獵就是不准

在當地長大、對圖哈人歷史知之甚詳的國家公園首席護林員賈爾(Tumursukh Jal)表示,當局說不能打獵就是不能,他說:「這跟是圖哈人或是蒙古人無關,這和民眾非法打獵有關。」

揮別帳篷和森林

無論如何,有的圖哈人選擇拿著補助金脫離游牧生活,搬到其他村落居住,不再和馴鹿待在帳篷和森林中,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待在房舍或教室裡。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