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就是主導巴黎恐怖攻擊的主嫌,現年 27歲的阿巴伍德,他在 18號的攻堅行動中遭到擊斃。
主嫌已死 緊急情況繼續延長
法國警方在 19號時正式宣布,他們擊斃了據稱是巴黎恐攻的主嫌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在國會時對議員們說:「我們今天得知,(周三聖旦尼)突襲行動擊斃的其中一名死者中,有著巴黎恐怖攻擊的主嫌,或是主嫌之一。」
週四(19)時,法國國會議員投票通過,國家緊急狀態將會再延長三個月。
以下是《衛報》報導18號法警攻堅時的畫面↓
主嫌已死 緊急情況繼續延長
法國警方在 19號時正式宣布,他們擊斃了據稱是巴黎恐攻的主嫌阿巴伍德(Abdelhamid Abaaoud),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在國會時對議員們說:「我們今天得知,(周三聖旦尼)突襲行動擊斃的其中一名死者中,有著巴黎恐怖攻擊的主嫌,或是主嫌之一。」
週四(19)時,法國國會議員投票通過,國家緊急狀態將會再延長三個月。
以下是《衛報》報導18號法警攻堅時的畫面↓
5000發子彈 兇嫌表妹現場自爆
13號星期五,巴黎恐怖攻擊引發各國關注,法國警方開始追查兇嫌的去處,終於在 16號時從大量的電話監聽中找到了指向兇嫌所在之處可能就是巴黎郊區聖旦尼(Saint-Denis)一帶;18號時,法國警方鎖定聖旦尼當地考比倫街(Rue du Corbillon)一處公寓發動大規模突襲行動,他們與嫌犯發生激烈槍戰,警方共擊發了 5,000發以上的子彈。
最後,法國警方在現場發現兩名死者,其中一名據稱是阿巴伍德的表妹艾布朗肯(Hasna Aitboulahcen),她先與法警發生短暫交火,之後往樓上跑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至於現場另一名滿身彈孔,並被炸到面目全非的屍體在事後確認是阿巴伍德本人。
《路透社》指出,有七名嫌犯在這場突襲中身亡,但還有第八名兇嫌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在逃 。
法國警方在 18號時發動大規模攻堅行動。
正在攻堅現場通話的法國警察。
警方在聖旦尼當地一處教堂( Eglise Neuve church)準備攻堅行動。
攻堅行動過後,檢調人員進入現場蒐證。當時現場有兩具屍體,一名是阿巴伍德的表妹,另一具遺體因為過度破碎,最後從指紋辨認才確定是主嫌阿巴伍德本人。
比利時的莫倫貝克街頭一景。阿巴伍德小時候與家人住在此地,現在這裡也被外界貼上恐怖份子聚集地的標籤。
在中東和歐洲間來去自如
阿巴伍德的死訊,只讓外界更懷疑這一名年僅 27歲,在比利時長大的摩洛哥裔激進分子是如何加入伊斯蘭國(IS),同時他又是怎麼躲過情報單位的監察?
《衛報》記者伯格(Julian Borger)在報導中指出,阿巴伍德過去可以在敘利亞和歐陸之間來去自如,顯示出恐怖威脅激增下,歐盟申根簽的門戶管制如同紙糊一樣脆弱,伯格也進一步談到了阿巴伍德過去兩年來如何在中東和歐陸間移動。
主嫌來自中產摩洛哥家庭 上過天主教學校
阿巴伍德來自一個中產階級的摩洛哥裔家庭,他們住在比利時境內,但大約從 2013年到 2014年初,阿巴伍德就從住了多年的比利時消失了。阿巴伍德曾在 1999年時讀過天主教學校,但在十二歲那年,阿巴伍德輟學並在比利時的莫倫貝克(Molenbeek)街頭流浪了一年,他也是在這一年受到許多激進暴力思想影響,並結識了同樣涉嫌巴黎恐攻,目前仍在逃的第八名嫌犯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
阿巴伍德認識了阿布岱斯蘭之後,兩人曾在 2011年時犯下強盜搶劫入獄,目前尚不清楚阿巴伍德是在被關前或是監獄時期被影響轉成激進分子。
早就發現有問題 但沒證據抓人
根據阿巴伍德生前出入境紀錄,他在 2014年前往敘利亞時曾途經德國,當時阿巴伍德的犯罪紀錄也讓比利時警方警戒,還將他放到了觀察名單中,不過因為沒有任何事證可讓警方逮捕他,所以警方也無法動作。
在中東和歐洲間來去自如
阿巴伍德的死訊,只讓外界更懷疑這一名年僅 27歲,在比利時長大的摩洛哥裔激進分子是如何加入伊斯蘭國(IS),同時他又是怎麼躲過情報單位的監察?
《衛報》記者伯格(Julian Borger)在報導中指出,阿巴伍德過去可以在敘利亞和歐陸之間來去自如,顯示出恐怖威脅激增下,歐盟申根簽的門戶管制如同紙糊一樣脆弱,伯格也進一步談到了阿巴伍德過去兩年來如何在中東和歐陸間移動。
主嫌來自中產摩洛哥家庭 上過天主教學校
阿巴伍德來自一個中產階級的摩洛哥裔家庭,他們住在比利時境內,但大約從 2013年到 2014年初,阿巴伍德就從住了多年的比利時消失了。阿巴伍德曾在 1999年時讀過天主教學校,但在十二歲那年,阿巴伍德輟學並在比利時的莫倫貝克(Molenbeek)街頭流浪了一年,他也是在這一年受到許多激進暴力思想影響,並結識了同樣涉嫌巴黎恐攻,目前仍在逃的第八名嫌犯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
阿巴伍德認識了阿布岱斯蘭之後,兩人曾在 2011年時犯下強盜搶劫入獄,目前尚不清楚阿巴伍德是在被關前或是監獄時期被影響轉成激進分子。
早就發現有問題 但沒證據抓人
根據阿巴伍德生前出入境紀錄,他在 2014年前往敘利亞時曾途經德國,當時阿巴伍德的犯罪紀錄也讓比利時警方警戒,還將他放到了觀察名單中,不過因為沒有任何事證可讓警方逮捕他,所以警方也無法動作。
加入伊斯蘭國後,阿巴伍德展現他毫不畏懼的態度,例如 2014年一張外流的照片中,就可見到他一臉燦笑並駕著吉普車拖行斬首屍體的畫面。圖為伊斯蘭國雜誌Dabiq不久前刊登的照片,可以見到蓄鬍的阿巴伍德站在伊斯蘭國旗幟旁。
他自稱:比利時人歐瑪爾
從德國飛往土耳其,並從土耳其進一步到伊斯蘭國位於敘利亞的大本營後,阿巴伍德隨即加入軍隊,並晉升地相當快,他在伊斯蘭國中以「比利時人歐瑪爾」(Umar the Belgian)自稱,並負責把歐洲來的伊斯蘭國自願軍一一送回歐洲大陸去。(註:歐瑪爾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第 2任哈里發,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擁護者和戰友之一。)
以阿拉之名 計畫對抗十字軍
2014年末,阿巴伍德與另兩名同樣參與巴黎恐攻的嫌犯回到了歐洲,目前檢調無法確知他們當時是如何通過嚴密的監控重回歐陸,但跟據伊斯蘭國的雜誌Dabiq描述,阿巴伍德重返歐洲的行程並不順遂,他曾談到:「我們在一路上碰見許多次盤查」,「我們花了好幾個月才得以回到歐洲,最後在阿拉的幫助下,我們成功回到了比利時。我們接下來也順利拿到武器,並建立我們的堡壘,在這裡我們計畫各種可以攻擊十字軍(註:指天主教徒)的行動。」
他自稱:比利時人歐瑪爾
從德國飛往土耳其,並從土耳其進一步到伊斯蘭國位於敘利亞的大本營後,阿巴伍德隨即加入軍隊,並晉升地相當快,他在伊斯蘭國中以「比利時人歐瑪爾」(Umar the Belgian)自稱,並負責把歐洲來的伊斯蘭國自願軍一一送回歐洲大陸去。(註:歐瑪爾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第 2任哈里發,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擁護者和戰友之一。)
以阿拉之名 計畫對抗十字軍
2014年末,阿巴伍德與另兩名同樣參與巴黎恐攻的嫌犯回到了歐洲,目前檢調無法確知他們當時是如何通過嚴密的監控重回歐陸,但跟據伊斯蘭國的雜誌Dabiq描述,阿巴伍德重返歐洲的行程並不順遂,他曾談到:「我們在一路上碰見許多次盤查」,「我們花了好幾個月才得以回到歐洲,最後在阿拉的幫助下,我們成功回到了比利時。我們接下來也順利拿到武器,並建立我們的堡壘,在這裡我們計畫各種可以攻擊十字軍(註:指天主教徒)的行動。」
莫倫貝克的居民在悼念巴黎恐攻案時,忍不住激動落淚。
巴黎聖母院前,一位民眾披著法國國旗。
七月才判刑 為時已晚
事實上,在巴黎恐攻發生前的七月,比利時法院曾在阿巴伍德未出席的情況下以招集伊斯蘭國成員等罪名判他 20年徒刑,過去他也因招募自己 13歲親弟弟加入伊斯蘭國而聲名狼藉。
之後,夏天時期也有非歐洲的情報單位指出,曾在希臘一帶發現阿巴伍德使用手機的通話紀錄,但事後這些都證明已經太晚,來不及阻止阿巴伍德及其他兇嫌犯下 129人死亡,350多人受傷的巴黎恐攻。
編註:對相關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01 “Abdelhamid Abaaoud: dead Paris terror planner leaves behind countless what-ifs”
02 “Abdelhamid Abaaoud, suspected Paris attacks ringleader, was killed in raid”
03 “'Spider in web' mastermind of Paris attacks killed in raid”
延伸閱讀:《巴黎恐攻系列報導》
《為什麼想殺人? 研究首度發現殺人犯具共通性》
《「我13歲,我要加入伊斯蘭國」 BBC專訪揭露戰區孩童不同人生》
七月才判刑 為時已晚
事實上,在巴黎恐攻發生前的七月,比利時法院曾在阿巴伍德未出席的情況下以招集伊斯蘭國成員等罪名判他 20年徒刑,過去他也因招募自己 13歲親弟弟加入伊斯蘭國而聲名狼藉。
之後,夏天時期也有非歐洲的情報單位指出,曾在希臘一帶發現阿巴伍德使用手機的通話紀錄,但事後這些都證明已經太晚,來不及阻止阿巴伍德及其他兇嫌犯下 129人死亡,350多人受傷的巴黎恐攻。
編註:對相關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01 “Abdelhamid Abaaoud: dead Paris terror planner leaves behind countless what-ifs”
02 “Abdelhamid Abaaoud, suspected Paris attacks ringleader, was killed in raid”
03 “'Spider in web' mastermind of Paris attacks killed in raid”
延伸閱讀:《巴黎恐攻系列報導》
《為什麼想殺人? 研究首度發現殺人犯具共通性》
《「我13歲,我要加入伊斯蘭國」 BBC專訪揭露戰區孩童不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