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engadget等媒體指出,擁有 16.5億名會員的Facebook發表了與以往不同的新功能:預防自殺。
亦即,未來若是有朋友的發文動態讓你覺得不對勁並想進一步關切時,就可以透過Facebook的防自殺功能達成。
當然,有人懷疑這項功能最終可能會被當成惡作劇濫用,例如故意不斷針對某人舉報,指出他/她意圖自殺,而Facebook方面的審核團隊也已經將這樣的狀況列入考量,他們會針對一條條舉報訊息審核並排出緊急順序,在這樣的過程中也能剔除明顯是造假的舉報。
送出秘密關心 提供解套方式
原本,Facebook防自殺功能僅提供給美國和英國等地的部分英語用戶,但他們在 15號時宣布全面推出這樣的功能給所有用戶。
詳細來說,當你發現某位親友在Facebook上的發文動態異常時,可以對親友按下舉報,接著Facebook團隊就會送出加密訊息給該位親友,對他們表示有人正在擔心他們,接獲關切的人也會看到數個自我幫助的建議,例如和朋友聊聊、打求助熱線、略過等。用戶也能選擇直接和某位朋友聊天,Facebook也會提供合適的用語來協助。
年輕人死亡因素 自殺排名第二
現階段,自殺在不少國家成了奪走許多人性命的主要成因,美國的十大死因中就能見到自殺排上第 10名,在 15至24歲美國青年中,自殺更是排上第二名的死因。
通常,造成人們自殺傾向的原因是未得到妥善治療的憂鬱症,以及網路霸凌。
《破解霸凌的 5個迷思》一文提到,網路科技出現後,確實改變了霸凌的方式,許多孩子更因此少了能喘息的空間,因為過去孩子們受霸凌的場域多發生在校園,但現在則變得隨處可見,舉凡論壇、BBS、或是臉書等等,都是可能引發霸凌的地方,美國犯罪防治議會在 2012年時的調查就發現,高達 43%的孩子表示他們曾在網路上受到霸凌攻擊。
社群連結性 形成救命網絡
根據皮尤中心 2015年調查,美國有 72%的男性以及 77%的女性使用Facebook服務,這也可以看出Facebook平台已超越一個數位工具的定位,許多重大社會議題都能在平台上得到關注,影響力無遠弗屆。
負責這項新功能的瓜達諾(Jennifer Guadagno)教授,她指出Facebook的平台特性相當適合自殺防治功能。
瓜達諾:Facebook是一個與朋友和家人連結的地方,(帶入自殺防治功能到平台上)很合適。
救了朋友的她回憶當年
網路的即時性將讓有心人的關懷更有效果,《紐約時報》訪問到房地產經紀人西蒙斯(Carrie Simmons),她就是因為及時發現朋友異狀,救了朋友一命,她接受訪問時談到, 2014年時,她發現一位朋友在Facebook上的發文念起來就像是遺書:「謝謝那些曾試圖幫我的人」,而且沒有其他動態,西蒙斯當下決定打電話給另一位擔任警察的朋友協助。
最後,他們找到了發文的朋友,他正坐在一輛車中,身邊放著一把尚未扣下板機的手槍。
西蒙斯:「如果我沒上過自殺防治的課,或是沒看見那則發文,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拿起電話。」
哪些發文動態需要注意?
根據Facebook與防治自殺的基金會所做出的《怎麼幫助朋友》手冊,當中談到以下的發文或動態出現時,可以試著伸手幫助親友:
1.發文談到自己好孤單、沒有希望、一個人、沒用或是自己是其他人的負擔
例如:「我覺得自己像在黑洞裡面」;「我一點都不想醒來…永遠都不想」;「不要管我」;「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2.發文反常地具有騷擾和攻擊性
例如:「我恨死每個人」;「去你X的世界。」
3.出現衝動性舉措
例如:飆車、突然增加各種危險行為次數。
4.發文談到嚴重失眠
例如:「又失眠到凌晨 3點,而且完全沒有睡意。」
5.退縮且不願參與日常活動
例如:「又放鳥實驗室活動,我超廢」;「又是個躲在床上一整天的日子」。
6.頻繁使用負面情緒符號(如上圖紅框處)
例如:傷心、罪惡感、心情低落、失落、焦慮、心情差、孤單等表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