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媒體該為模仿殺人負責

冷血槍案、名人自殺…每當重大案件發生後,我們每個人都能預想接下來的新聞報導就會是連珠炮地不斷用回顧、解謎、專題等方式報導案件,但上周三發生槍殺案的加拿大卻有不同的情況。

文章插圖

美國加州校園槍案、加拿大體育館槍案…,近日北美地區相當不平靜,許多國際媒體多用大篇幅方式報導槍案的過程,但在多家國際媒體擔任作家的麥特(Matt Connolly) 發現了不同的情況。

他看到加拿大的太陽新聞網(Sun News)在近日槍擊案的報導中,就用了其他同在北美地區的新聞業者不會用的方式報導,以下為麥特自述視角敘寫。

不要讓兇手的犯行合理化

上周三(5),加拿大蒙克頓市(Moncton)傳出槍擊案,24歲男子柏克(Justin Bourque)在當地的體育館附近開槍釀成3名皇家加拿大騎警(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遭殺、2名騎警重傷,當時加拿大警方更警告民眾待在家裡不要外出。這場槍殺案釀成人員傷亡,不少媒體就刊出兇手影像,並描述兇手的發言。

但出乎意料的是,加拿大的太陽新聞網(Sun News)拒絕秀出嫌犯的照片和名字,隔了幾天後更發表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處理槍殺案:「把兇手的生平報導出來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刷過他充滿發狂言論的臉書、查看他的犯案動機(就能成了一篇報導)。但這樣其實會給大眾留下一種媒體正在鼓勵這種殘忍舉動的印象,兇手的行為似乎得到了合理化。我們不會讓兇手傷人的刀刃有閃出正當性光芒的機會。」

這篇發言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太陽新聞網過去在大眾心目中是偏向保守的印象。

文章插圖

模仿名人自殺

事實上,過去已經有研究指出媒體大篇幅地報導名人自殺等新聞,會導致民眾有模仿效應出現,增加自殺率的發生。因為大規模殺人案的發生率相對低,所以難有數據上來佐證媒體報導對人們心智行為的影響,但仍有專家直接點出不論是名流自殺、還是大規模殺人案,媒體報導都有一樣的影響效應。

這其實很好理解,許多殺人犯會表示他們在殺人前有想要引起注意、或是想要成名的慾望。1999年時,美國的科倫拜校園發生重大槍殺案,造成13名學生死亡、20名學生受傷,2名高中槍手隨後亦舉槍自盡,當時兩名兇手曾表達他們想要史蒂芬史匹柏或是昆汀等大導演把他們拍成電影。

國家級大壞蛋 可以得到名聲光環

在大規模殺人案發生後,媒體開始鉅細靡遺的報導兇案過程、兇嫌生平、甚至是兇嫌服裝或是過去曾玩過甚麼遊戲,媒體紛紛用連珠炮的方式報導慘案。

在看到加州的校園槍案,想報復女性的「21歲處男」艾略特羅傑(Elliot Rodger),他刺死3名室友後,再持槍隨意射擊,釀成另3名學生無辜喪生在他的扳機下。這起事件引發喧然大波與媒體報導。

當時美國新聞網Vox的記者克雷恩(Ezra Klein)也寫道:「媒體24小時全天候的報導,這讓他(羅傑)成了國家級大壞蛋,其他有病的年輕人就會覺得羅傑得到了他們從沒得到過的名聲光環。」

文章插圖

怎麼報導殺人案?

究竟什麼叫做負責任的新聞報導?要怎麼報導重大新聞的同時,也避免讓兇手成了名人代表?國家心理健康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過去與其他組織合作後,列出了報導自殺事件時媒體可以遵照的規範,這或許也能用到重大殺人案的報導中。

根據該份規範,兇案的拍攝角度、使用語言、如何與家屬互動等等都有應該注意的地方。舉例來說:

  • 在自殺案例的報導上,該規範建議不要把死亡的方式寫在標題,而應該寫在內文描述中
  • 與家屬的互動上,規範中談到死者家屬通常在第一時間會相當混亂,這個時候去訪問他們較容易得到不正確或過度極端的答案

換個角度來說,或許可以從後續對新聞事件的評論來觀察如何報導。例如加州校園槍案,這位想報復女性的兇手的動機,主要是從他上傳到網路上的影片得來,也因為那支影片在美國境內引發性別、種族和暴力的探討,也引起數十位名女人在網路上起身對抗這樣暴力行徑的活動。此外,有關是否該讓民眾合法擁有槍枝,以及心理健康的關聯性有備受討論。

你想知道什麼細節

加拿大太陽新聞網利用他們自身的道德評判來決定報導角度,他們在加拿大體育館的兇手一案上,最後決定兇手的姓名和照片無益於事件。這樣的報導方式儘管沒有影響到美國的新聞業,但這確實該讓我們思考新聞報導該如何取捨。

當一場事件發生時,裡面其實藏有許多繁雜的細節在其中,但究竟哪些細節才是重要的?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