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艾倫」和5歲的「洞爺」分別來自群馬野生動物園和多摩動物園,兩間動物園都有獅子繁殖過剩的問題。同為貓科動物,圈養的老虎1年最多生1次,獅子卻能生3次,群馬野生動物園就曾有1年繁殖15隻幼獅的紀錄。
可是,獅子畢竟是猛獸,不是貓咪。例如打架輸給母獅的公獅,若不分區飼養,可能淪為團體霸凌的目標,勢必傷亡慘重。而由於空間不足,群馬野生動物園只得將那些爭地盤爭輸的「敗獅組」集中關在不見天日的室內鐵籠。
群馬野生動物園飼育員向NHK文化節目《所先生!大事不妙呀》展示多餘獅子的囚禁處。每2~5隻獅子關在長寬約3公尺的鐵籠,整棟獸舍共關了近20隻獅子:
除了空間不足,另一個問題則是費用高昂。1隻獅子1年的伙食費約45萬日幣(約14萬台幣),群馬野生動物園每年至少得花1,000萬日幣(約311萬台幣)來照顧這些「多餘獅子」,而且其壽命長達20年,因此若有動物園願意接手,他們當然樂於奉送。NHK調查發現,日本動物園近5年來的獅子交易多半是這類無償轉讓。
除了日本之外,丹麥的奧登斯動物園(Odense zoo)也曾多次發生獅子繁殖過剩的問題。園方向NHK坦誠,如果真的找不到接手者,他們就只好將獅子安樂後冷凍保存,日後用於公開解剖。丹麥為了向兒童解說動物的身體結構及生命的重要性,經常舉行這類公開解剖。
2015年10月15日,奧登斯動物園的獅子公開解剖曾經引發國際議論:
另一方面,由於盜獵和環境破壞,非洲的野生獅子總數近20年來已減少約3成;但弔詭的是,南非的獅子卻成倍數成長。原來南非約20年前開始把獅子當牲畜飼養,據官方統計,目前南非國內的圈養獅子高達6,000隻,是野生獅子的3倍。
南非約有150座獅子牧場,專門飼養供歐美有錢人進行「運動狩獵」的獅子。南非的國家公園禁止打獵,私人土地則無限制。《朝日新聞》採訪某間經營獅子牧場和運動狩獵場的業者,其傳單標示母獅的獵殺價格為80萬日幣(約25萬台幣),公獅則為200萬~550萬日幣(約62萬~171萬台幣)。
「狩獵是非洲文化,我們祖先也一直這麼做。」業者義正詞嚴地說:「大家吃牛、吃雞,殺鱷魚和小動物來做包包和皮草,為什麼就獅子不行呢?禁止運動狩獵的話,將導致盜獵猖獗,野生獅子的數量變少。」
對此,南非獅子產業紀錄片《血獅子》的主角伊恩・米希勒(Ian Michler)則駁斥:「原住民狩獵是為了吃肉、為了維護自身安全。運動狩獵不是非洲文化,只是為了好玩而殺死動物。比起禁止對觀光業的影響,不禁止對國家形象的傷害更大。」
《血獅子》預告片:
延伸閱讀:《別讓牠白死 名獅遭牙醫射殺事件背後的意義》
《為什麼獅子愛磨蹭》
《獵人全跑光害獅子變多 辛巴威保育區恐撲殺上百獅子被罵「自大」》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
《斑馬驚慌溺死 反映動物園交易悲劇》
《丹麥公開解剖動物:教育兒童》
《萬獸之王的地獄 南非豢獅專供獵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