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60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期,日本地方政府以兒童娛樂設施之名大肆興建動物園;然而,90年代休閒活動多樣化後,入園人數從 1991年巔峰期的 6,500萬人,一路下滑至目前每年 4,000萬人,加上多數地方政府並未確立動物園的存在意義,這些淪為「財政包袱」的公立動物園,於是面臨存廢與否的問題。
東京大學木下直之教授指出:「《都市公園法》將動物園界定為『公園設施』,等同板凳和遊具,因此多由地方政府的公園管理課管轄。儘管除了娛樂功能之外,動物園也是讓大眾學習自然知識的教育機構,但如何發揮教育功能卻沒有太多討論。」
面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窘境,也有公立動物園透過嶄新手法來開拓自我存在價值,福岡縣大牟田市立動物園便是一例。園方向遊客公開展示抽血、量體重等健康檢查及相關訓練過程,結果大受歡迎,成功度過倒閉危機。
這一切的契機,竟源自圈養動物的高齡化。大牟田市立動物園約有 300隻動物,其中逾半數已屆天年。抽血檢查在健康管理上有其必要,但若採麻醉方式,反有危及動物性命之虞。園方為了降低醫療風險、順利進行抽血,自 2014年導入身體照護訓練(Husbandry training),並讓遊客觀看訓練和抽血過程,成功扭轉逆境成賣點。
大牟田市立動物園的川瀨啟祐獸醫師解釋:「我們動物園的意義就是讓遊客看見圈養動物的真實狀態,希望他們有所感觸。所以,就算動物生病了、癱瘓了,我們依然如實呈現看護過程。因為向民眾傳達動物的生老病死,正是我們的工作。」
該創舉據說也提升了人們對動物的關心程度,遊客看到飼育員照顧高齡動物時會問:「那孩子沒事嗎?」也有人擔心動物而特地前來,並鼓勵牠們說:「要加油喔。」
大牟田市立動物園的入園人數在1992年巔峰期曾達41萬人,1997年該市主要產業「三井三池煤礦」封山後,遊客驟減,2004年度僅剩13萬人。市府一度考慮關閉動物園,最後在市民請願下,改為委託民間經營。雖然沒有經費購置明星動物或整修建築,但因為「展示動物真實樣貌」的經營方針奏效,2015年度入園人數回升至21萬人,創19年來新高。
大牟田市立動物園的YouTube頻道有許多身體照護訓練的影片,最後來看看飼育員如何在無麻醉、無保定的情況下,使用笛子和食物讓野生動物們乖乖抽血吧。
獅子尾部抽血(日本成功首例)
長頸鹿頸部抽血
亞洲黑熊前肢抽血(日本成功首例)
山魈抽血前伸手握住棒子
山魈前肢抽血(日本成功首例)
非洲綠猴抽血前進行尾部剃毛
延伸閱讀:《世上最糟動物園 總算找到新家》
《融化你心的動物治療師》
《日本黑寡婦案挑起高齡社會危機》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
《斑馬驚慌溺死 反映動物園交易悲劇》
《恐怖動物園 公豬吃仔豬……》
《酷熱+寂寞 阿根廷北極熊很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