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掉地上 快撿起來就能吃?「五秒鐘法則」行不通

如果食物掉到地上,你會馬上撿起來吃掉嗎?

文章插圖

掉地上沒關係  快撿起來吃

坊間流傳只要食物掉到地上不超過五秒,就不會沾染細菌,這所謂的「五秒鐘法則」(five-second rule)讓美國羅格斯大學食品微生物學家沙夫納(Donald W. Schaffner)很好奇,他花了兩年來驗證這個法則,最後發現不管你多快把食物從地上撿起來,都還是會沾染細菌,他的研究被刊登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這個月的《應用與環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期刊上。

細菌可以瞬間汙染食物

「五秒鐘法則過於簡化細菌從表面轉移到食物時真正的情況,」沙夫納教授接著說:「細菌可以瞬間汙染食物。」

文章插圖

過去研究怎麼說?

2014年,英國阿斯頓大學生命與健康科學院曾做過類似研究,他們發現掉在地上幾秒後撿起來的食物和放置在桌上一段時間的食物相比,比較不可能沾染細菌,當時不少報導借題發揮,大肆宣傳「五秒鐘法則」。2003年,美國伊利諾大學也做了相關研究。無論如何,這些研究都沒有登上經過同儕審查的期刊。

來自成吉思汗的智慧?

外界也很好奇,究竟「五秒鐘法則」是怎麼來的?沙夫納教授表示,現在已經很難追溯源頭,不過有人訛傳與成吉思汗有關,他說食物放在地上五個小時很安全,還是可以吃。

注意食物中毒

即使「五秒鐘法則」聽起來有點像鄉野奇譚,但它點出了重要的公衛議題。研究該法則的沙夫納教授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資料,在 32種常見食物中毒原因中,食物表面交叉感染排第六名。

文章插圖

拿草莓軟糖做實驗

不過,沙夫納教授到底怎麼研究「五秒鐘法則」呢?

他和碩士生米蘭達(Robyn C. Miranda)測試了四種表面──不銹鋼、磁磚、木板和地毯,以及四種食物──切片西瓜、麵包、奶油麵包和草莓軟糖,上述食物被從大約 12公分高的位置拋下,而地面則充滿和造成食物中毒的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類似的細菌。

隨後,研究人員設定四種掉在地上的時間,分別是不足 1秒、5秒、30秒和 300秒。整場研究做下來共有 128種可能組合,每一種研究人員都做了 20次,總共有 2,560次的實驗記錄。

只要掉到地上  就會有細菌

最後,沙夫納教授發現,「五秒鐘法則」的確有點道理,因為一旦掉在地上的時間越長,就會沾染越多細菌,不過食物只要掉到地上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文章插圖

地毯細菌傳輸率低

其中,地毯和瓷磚與不銹鋼相比,細菌傳輸率非常低,木板則是變化多樣。

細菌沒有腳  西瓜水分多易傳輸

此外,食物本身也是關鍵,西瓜切片因為富含水分,細菌傳輸率最高,反觀草莓軟糖則最低。

「細菌沒有腳,他們會跟著水分移動,食物水分越多,就越有被細菌傳染的危險,」沙夫納教授接著說:「如果我掉了一片西瓜在我相對乾淨的廚房地板上,我會把西瓜丟進餿水桶。」

文章插圖

肉眼看不到細菌  快速做決定

但是,為什麼人們這麼相信「五秒鐘法則」,寧願罔顧自己的健康也要撿地上的食物吃?

美國羅格斯大學人類生態學系教授哈爾曼(William K. Hallman)表示,人們不會去考量每個決定的風險,反而仰賴名為「啟發法」(heuristics)的認知捷徑來過活。

「這是種運用手邊資料快速做決定的方法。」哈爾曼教授解釋,有時這種方法可能會基於錯誤的假設或不完整的資訊而出錯。舉例來說,人類肉眼看不到細菌,所以他們很容易就忽略細菌,覺得掉在地上的食物看起來還行,放到嘴巴也沒關係。

不要浪費食物  過去這麼做沒事

食物安全教授鮑威爾(Douglas Powell)則提供了另一種說法,他說人們會基於不要浪費的心態,把地上的食物撿起來吃。

此外,人們似乎也勇於挑戰風險,「我一直以來這麼做也沒生病」、「我幾天前才把地上的食物撿起來吃,什麼事也沒發生」。

文章插圖

細菌是別人家的事

哈爾曼教授提到,研究顯示人們認為細菌是別人家的事。舉例來說,人們大部分認為家裡的廁所比公廁還乾淨,但事實上相反,因為公廁反而比家裡廁所還常清理。

人們也誤解了細菌的傳播,哈爾曼教授說:「我們有點拿五秒鐘法則開玩笑,人們認為細菌要跑到掉在地上的食物需要一段時間。」人們也不承認自己的行為造成食物中毒,反而把身體不舒服的症狀怪在最後吃進嘴巴的東西,而沒有把先前從地上撿起來放進嘴裡的食物納入考量。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