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西方自由社會最後一人? 梅克爾宣布第四次角逐總理大位

上周日(20),德國總理梅克爾宣布將角逐 2017年的德國總理大選,她若是當選,將成為德國戰後任期最長的總理,而氣氛越來越不明朗的國際情勢,恐將為梅克爾帶來挑戰。

文章插圖

可能成為任期最長的總理

上周日(20),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宣布,她將會代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Party, CDU)角逐明年 9月的德國總理大位。若是梅克爾連任成功,將會是第四次擔任德國總理,並成為戰後任期最長的德國總理。

健康狀況良好  執政沒問題

雖然自梅克爾當選第三任總理後,許多媒體就在傳她的身體大不如前,甚至會提早下台,這樣的猜測也一路延續到梅克爾是否要角逐第四任總理,不過梅克爾在記者會上強調,她現在的健康狀況良好,感覺「非常清醒,還有著一大堆點子」。

我不斷反覆思考在執政 11年後,還要繼續參選第四任德國總理這件事情,這對整個國家、整個政黨、或是我來說,並不是個微不足道的決定。

德國總理 梅克爾
文章插圖

讓德國團結最重要

梅克爾承認這幾個月因為難民危機而崛起的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將會為讓這次的選戰變得艱難,但是她強調「選戰並不代表仇恨」,真正的目標是要「讓德國團結在一起」。

支持移民風向不如從前

德國另類選擇黨是成立於 2013年的新興政黨,他們的政治訴求以反穆斯林、反難民為核心,這個政黨的崛起確實反應了德國民意的改變。

2015年在大量難民湧入歐洲後,梅克爾便成為歐洲國家內少數呼籲要接納難民的領導者,然而,不斷主張要接納難民的政策也導致德國社會的反彈。今年 9月,梅克爾所屬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地方議會得到席次大不如前,這也讓梅克爾在當時公開承認她所推行的難民政策不夠完善。

三年就竄起的民粹政黨

相較來說,本來不屬於主要政黨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則在這次的州議會選舉中崛起,短短三年內的轉變在當時也引發許多人議論,BBC、《衛報》也指出,儘管德國另類選擇黨不太可能在明年的總理選舉中拔得頭籌,他們卻非常有可能在這場選舉中奪得國會席次。

文章插圖

要面對的潛在挑戰多

梅克爾的宣布參選對外界來說並不令人意外,62歲的她被各界視為最具經驗的領導者,不過,隨著歐美政治圈大洗牌,許多人正等著看梅克爾接下來要如何面對各種政治上的挑戰。

川普當選  歐洲軍事角色分配恐變動

最直接的就是美國準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當選,因為過去川普的政策一直強調「美國優先」,他也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質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的必要性,這意味著德國可能要取代過去美國的角色,在歐洲擔任軍事力量的維安角色。

與俄關係受連帶影響

相較於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川普對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V. Putin)抱持著比較友善的態度,外界也猜測美國可能會因此取消對俄國因為併吞克里米亞而進行的經濟制裁,由於過去德國對俄國侵略行為的立場一直與美國一致,這樣的轉變將會進一步影響德國對俄國的政策。

文章插圖

政治風氣與梅克爾立場相左

除此之外,就像德國興起了「德國另類選擇黨」,整個歐美社會因為經濟困境、難民、恐怖主義興起而瀰漫著一股反移民、反全球化的右翼民粹主義風潮,在歐洲民間有越來越多以新納粹主義、反伊斯蘭為主題的活動興起,這股民意也反應到政黨偏好上,像英國脫歐便是今年最顯著的例子,而法國明年的總統選舉也很有可能讓極右派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黨魁勒龐(Marine Le Pen)勝出。

自由社會的最後一人?

整個政治形式都與梅克爾過去抱持的開放立場相反,《紐約時報》甚至將梅克爾描述成「西方自由社會的最後一個捍衛者」。

文章插圖

梅克爾:不想被神化

梅克爾在周日的記者會承認,接下來確實有許多待解決的事情,但是她認為把所有的挑戰都丟給一個人,並且期望這個人能解決所有問題「既無理又荒唐」。

她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獨自將德國、歐洲、全世界變得更好,就算這個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也一樣,就算是德國總理也辦不到。」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