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大人就什麼都知道嗎?
做好個人理財、亮出漂亮的人生規劃、煮得一手好菜等「大人」理當就該會的事情往往不是這麼回事,隨著世代演變,這個情況到千禧世代上又變得更明顯。
千禧世代的青年往往得花更多時間摸索自己作為「大人」,到底該盡什麼責任,又該怎麼做,而社會上也順應這樣的轉變出現了新名詞:當大人(adulting)。
新學校告訴你怎麼當大人
去年 6月,有間位在美國東北部緬因州(Maine)的「當大人學校」(Adulting School)便以此概念為靈感,專門協助這些「初出茅廬的大人」成功進入成年期。
教你解決日常難題
教學內容主要分成四個面向:個人理財、健康和健身計畫、「如何做」和「修理它」技巧、還有溝通與人際關係。更具體來說,「當大人學校」教的就是我們會上網求助的日常難題,像是該怎麼報稅、車子出問題該怎麼辦、如何好好做出一頓餐點、哪種保險比較適合自己等等。
不分年齡 人人都可來
雖然「當大人」名詞是因應千禧世代而生,但官網上也標榜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強調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能參加學習課程。
上課學生:我跟我的朋友很需要
出席課程的帕爾姆(Ethan Palm)今年 24歲,他提到「學習當大人」雖然是自己常跟朋友開的玩笑,但他同時也認為大學確實很需要這類課程。
帕爾姆是來這裡學習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網的,在受訪時,他提到自己有一大堆朋友需要學習怎麼當大人,因為「很多人都感到迷失」。
只是嬌生慣養的一群人?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當大人學校」有存在的必要,有人認為這些人應該要自己找到解決方法,更有人認為參加者不過是群嬌生慣養的人。
創辦人:那不是重點
對此,創辦人之一的溫爾史汀(Rachel Weinstein)不贊同這種說法,她說道:「有些人會說:『噢我的天啊,千禧世代竟然不知道要怎麼折棉被』,但問題的重點並不在那裡。」
從過去經歷取得靈感
這所學校是由前公立學校老師布魯內爾(Katie Brunelle)和精神治療師溫爾史汀創立。溫爾史汀便表示她是為人們進行心理諮商時獲得了設立學校的靈感。
在為許多人諮商時,溫爾史汀發現許多案主都在成年過渡期陷入困境,像是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準時繳納帳單。
「你不是一個人」
「你會看到 10個人覺得他們是唯一遭遇這個問題的人,但是他們其實在掙扎的是同一件事情,」溫爾史汀說:「這時你就會想說,不如讓我們把這些人聚集起來,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學習怎麼做,又不會覺得既難為情又孤單。」
由 Adulting School 發佈於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圖為「當大人學校」的上課畫面,圖中在進行的課程是品酒和做菜。
主要麻煩是理財問題
大部分學生碰到的問題都是跟理財有關的事情,像 29歲的布沙爾(Carly Bouchard)便描述自己雖然念的是商業學校,但只要一切跟個人理財有關,她就不是大人,而是「呆人」。
32歲的史考拉(Lindsay Rowe Scala)則說自己仍在想辦法一邊還學貸一邊生活,她說:「在面試時,人們總問我『你覺得五年後的你在做什麼?』我總是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因為我只能忙著想該怎麼在今天、在下周、或是在接下來的時間活下去。」
社會上不重視如何當大人
針對這樣的學校還有背後代表的現象,森林湖大學(Lake Forest College),專門研究成年期的人類學助理教授思薇爾斯(Holly Swyers)表示,其實類似的成年壓力在每個世代都會發生,她認為會有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社會上並不特別注重「學習成人要會的技能」這件事。
Nailed it. 15 comics on the quirks of adulting by the talented @marloesdevee — https://t.co/JDIMCBk1fW pic.twitter.com/ULWqGM20BF
— Jane Bowyer (@bowyerjane) February 22, 2017
插畫家伯勞爾(Jane Bowyer)用詼諧的方式呈現大人跟「長不大大人」的差別。左邊的人叨叨唸唸著誰跟誰要結婚生子,右邊的人只是對還活著的仙人掌歡欣鼓舞。
突然沒有規定 會無所適從
「 我們經歷著一種年齡分級制度,社會總會告訴我們(隨著不同年紀要)怎麼做就會沒事,」思薇爾斯說道:「然後當你從高中或大學畢業,突然就沒有規定限制你了,這就是我們按照這個制度行事會碰到的狀況。」
「當大人學校」有其必要
面對一些批判,思薇爾斯認為「當大人學校」指出了這個社會長期以來忽略的問題,在幫助成人轉向獨立自主的階段上確實有其必要性,她也希望在未來,可以出現更多類似幫助人們「當大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