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選出首位非洲總幹事 來自衣索比亞的瘧疾專家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選出新任總幹事──來自衣索比亞的瘧疾專家譚德塞,他也是首位擔任總幹事的非洲人。

文章插圖

來自非洲第一人

周二(23),世界衛生組織(WHO)總算選出新任總幹事,由來自衣索比亞的瘧疾專家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出線,成為守護全球公衛的接班人,他也是WHO首位來自非洲的總幹事。

前任被批反應慢  造成伊波拉大爆發

接下來,譚德塞將在七月一日走馬上任,開始為期五年的任期,接替已經擔任總幹事十年的陳馮富珍。在陳馮富珍擔任總幹事時期,WHO遭外界批評反應太慢,沒有及時阻止伊波拉(Ebola)病毒在西非國家擴散,導致伊波拉病毒從 2013年12月開始大爆發,奪走超過 1萬1,000人的性命。

文章插圖

首次會員國票票等值

這一次的WHO總幹事選舉共有三輪,由WHO會員國的衛生部長進行投票,這也是首次會員國在進行秘密投票時票票等值。過去,WHO的總幹事候選人是先由執行董事會選出,然後再交由閉門投票。

打敗英國和巴基斯坦候選人

今年 52歲,來自非洲的譚德塞打敗了強勁的對手──67歲,來自英國的醫生和聯合國官員納巴羅(David Nabarro),以及 54歲,來自巴基斯坦的心臟專家聶許達(Sania Nishtar)。

盧安達代表:非洲總算可以慶祝了

聽聞衣索比亞衛生部長譚德塞當選WHO總幹事,盧安達代表巴德(Janine Barde)說:「這很令人高興,非洲總算可以慶祝了」、「我認為現在總算換利益相關者來主持大局,而不是官僚。」

代表團開心擁抱

透過WHO流出的畫面,衣索比亞代表團確定譚德塞當選後,開心地互相擁抱和擊掌。譚德塞提到:「WHO從來沒有來自非洲的總幹事,他們也不應該只因為我來自非洲就選我。」

文章插圖

決心有所作為  不達目的不休息

在選前,譚德塞曾向所有會員國承諾,要是他當上總幹事,他會「快速且有效率地」處理未來的緊急公衛事件,他也承諾要為窮人爭取權利。譚德塞說:「所有路都應該通往能保護全民健康上,沒達到這點前我不會休息。」

能參選總幹事很幸運

譚德塞也跟在場的代表團說,他能夠參選WHO總幹事很幸運,他說:「我承諾我每天都會起床,決心要有所作為......我準備好上任了。」

五大首要任務等著他

BBC也列出了譚德塞上任後的五個首要任務:

  • 提升全球健康照護的覆蓋率
  • 確保疾病爆發或有緊急事件發生時,WHO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反應
  • 將女性、孩童還有青少年的健康放在全球健康發展的重點。
  • 幫助各國處理氣候變遷對健康造成的影響
  • 讓WHO透明化和負責任
文章插圖

永遠記得弟弟的死

今年 52歲的譚德塞雖然代表衣索比亞,但他其實生於厄利垂亞。譚德塞提到,他永遠記得七歲時他的弟弟因為常見的兒童疾病而過世,而在衛生環境不佳的當地,那個過世的小男孩很有可能是他,於是,他決定往公衛領域深造。

赴英留學  再到衣索比亞

譚德塞獲得厄利垂亞阿斯瑪拉大學的生物學學士學位後,他前往英國留學,先後取得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醫學碩士和諾丁罕大學醫學博士。隨後,他回到他做研究的衣索比亞出任衛生部長(2005-2012),接著再擔任衣索比亞的外交部長(2012-2016)。

減少死亡率  控制愛滋病

在擔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時期,譚德塞大刀闊斧地擴張了衣索比亞的衛生系統,大大減少了嬰兒、產婦和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肆虐衣索比亞的愛滋病和結核病也獲得良好控制。譚德塞訓練了 4萬名女性公衛人員、聘請了專門調查疾病爆發的專家、改善國家實驗室、組織建立救護車系統、讓醫學院畢業生的人數增加了十倍,對衣索比亞的貢獻不言可喻。

文章插圖

被控隱匿霍亂疫情

然而,在WHO總幹事選舉前,譚德塞和衣索比亞政府被控隱匿霍亂疫情,且用急性水樣腹瀉為名來上報,可能造成國際社會無法立即反應,也讓當地民眾無法及時接種霍亂疫苗。對此,譚德塞一率否認。

當局人權紀錄不佳

此外,譚德塞被人權團體批評,因為他和人權紀錄不佳的衣索比亞政府走得很近,當局曾犯下大屠殺抗議者和監禁、折磨記者與異議人士的罪行。

在瑞士日內瓦的WHO總部外,也有數十名衣索比亞人士抗議譚德塞的勝選。據稱,譚德塞來自衣索比亞掌權的提格雷族(Tigrayans),而許多抗議者都來自阿姆哈拉(Amhara)部落和奧羅莫族(Oromo)。

文章插圖

正值WHO風雨飄搖之際

無論如何,WHO總幹事選舉也讓外界重新檢視WHO存在的意義,而這場選舉正值WHO風雨飄搖之際,多年來WHO的預算被大砍,失去了許多優秀的工作人員,而在 2014年伊波拉病毒大爆發時反應慢半拍,造成西非國家嚴重死傷,這都是被國際社會重砲批評的地方。

雖然充滿爭議  但人們還是期待

《刺胳針》醫學期刊最近的評論就寫到,這場總幹事選舉正好舉行在WHO面對空前不確定性的時刻,評論中表示:「雖然WHO的角色充滿爭議和限制,但人們對WHO的期望大大增加。」

經費短缺  最大贊助者是美國

談到經費問題,目前WHO 22億美元(折台幣約 665億5,440萬元)的年度預算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來自會員國的會費,剩下的預算缺口靠贊助者補齊,而WHO最大的贊助者包含美國、英國、挪威、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和國際扶輪社等單位。

旅行開支花費驚人

然而,根據《美聯社》的報導,WHO在有限的預算中花在旅行上的開支驚人,每年大約得花上 2億美元(折台幣約 60億5,040萬元),遠遠比WHO花在對抗某些大型公衛問題上的經費還多。對此,WHO出面喊冤,表示他們有將近 60%的成本花在讓專家可以飛到需要幫助的國家處理公衛問題,以及讓會員國代表可以出席技術會議或WHO管理機構的相關會議。

文章插圖

沒把人放在對的位置上

除了預算問題,公衛專家指出WHO最大的挑戰在內部政治。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前主任佛利登(Tom Frieden)提到,伊波拉病毒爆發時WHO沒有立刻反應,最大的原因出在「他們沒有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懂得如何防疫的專家到後期才被派到受害嚴重的西非國家。

人力分配是關鍵

再者,WHO中諸如助理總幹事等資深職位,都是依照「地理員額分配制」,也就是按國家來分。佛利登表示:「許多人在他們負責監管的區域內沒什麼技術專長。」

「無論誰接任該職位,想要成功唯有在技術和營運卓越的基礎上做出關鍵的人力資源決策。」

文章插圖

唯一可以發布緊急事件

目前,WHO在國際社會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是唯一可以宣布全球發生緊急公衛事件的單位。

除了防治傳染病外,WHO的任務還包含處理抗生素的耐藥性、打擊肥胖和糖尿病問題、降低產婦與嬰兒致死率。

幫防疫人員打通關

此外,當上百名醫護人員前往海外防治傳染病擴散時,WHO也扮演在幕後打通關的角色,讓傳染病肆虐國家的民眾不要把醫護人員當成入侵者,轉而以醫療維和人員的角度相處。

讓實驗室成為監控網

不只如此,WHO也監管各國實驗室的合作,讓各國實驗室成為一個大型的監控網,可以對諸如禽流感等疾病快速反應。WHO也為貧窮國家設下全球醫療標準,像是宣布哪種非專利藥不貴又安全,還有怎麼治療新出現的疾病最好。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