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悉的明代四大奇書、歷史小說與民俗傳說,本來只是藉由文字記載或口耳相傳,但在古代畫師的巧手轉化下,一個個故事化作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得以深入民間,流傳至今。
李豐楙研究「道教文學」數十年,是一位「道士教授」,除了取經於現有文獻,進行田野調查,為了尋求書本以外的研究題材,也購入數量豐富的民俗文物。
他的收藏大多是民間工藝品,從廟宇到私家廳堂皆有懸掛,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不會讓人有霧裡看花的感覺。由於鑑賞門檻低,而可看性高,研究之餘會不定時舉辦展覽,分享給大家同飽眼福。
同一幅畫,在不同場景下擁有不同意義
李豐楙於調查過程中發現,廟宇就像一座博物館,其中的雕刻、壁畫與裝飾物,都是由傳說或小說故事演繹而成,作品出處不一定有宗教意涵,但放在寺廟場景的語境中,畫的意義就會被神道化。
以掛軸「三英戰呂布」為例,這場精采絕倫的高手對決,僅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橋段,被繪製成圖像放進廟宇後,呂布即被貼上邪道反派的標籤;而張飛、趙雲、關羽三位英豪,則是代表正方角色。
整幅畫就被賦予「邪不勝正」的宗教意涵,成為一種「儀式畫」,懸掛廟中即可博取吉祥。
安鎮圖,代表人們尋求安定的宜居心理
比人還高的「五嶽真形圖」,是李豐楙最喜愛的收藏之一,此圖來自中嶽嵩山的碑文拓本,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刻繪的。
真形,指物體真實的形象,主體的五個符號,從山頂向下俯瞰的鳥瞰形象,簡化而成來代表五嶽神君的真形,宛如空照圖一般,擺放位置亦是按照五嶽實際方位佈局。
「五嶽真形圖」可追溯自傳統的五嶽信仰,屬於道教護符範疇,當時人們相信登山旅行,配戴此圖就可獲得神靈庇佑。
皇帝為求國土安定,百姓能住得安心,遂將此圖刻於大石碑上,作為禮官與道士祭祀之用,屬於安鎮圖的一種。
另一幅安鎮圖的主題是:「庚辰鎮壓無支祁」,屬於文學結合宗教的題材。據《太平廣記》記載,庚辰助大禹制服水怪無支祈,平息水患。依此典故,畫師讓庚辰手持八卦、紫微正照方牌,騎壓在無支祈上,從而賦予安鎮之意。
洪水氾濫的地區,在家中廳堂或廟堂上供奉此圖,冀望能遠離水災!
在文學與宗教的連結中,看見古人的創意
如果你曾在喪禮中見過「地獄十王圖」,聽過說謊就會被打入拔舌地獄的故事,心中肯定會蒙上一層陰影,從此戒慎恐懼,誠實守規矩。
常見的地獄十王圖軸數各異,十幅一組;或僅有兩幅,就分上下兩段。上半段五位冥王高坐案堂,堂前畫待審的罪犯;下半段則將刑罰、喝孟婆湯到過奈何橋的輪迴轉生過程實況轉播。全圖主要用於警示勸善,唯這種嚴肅的主題並不妨礙畫師展現創意。
這兩幅地獄十王圖的獨到之處在於,作者將受苦受難的罪人替換為民眾皆知的戲劇人物,如武松手刃潘金蓮為兄復仇的幻想劇情,或奸臣秦檜的受難情節,如同動漫圈流行的「同人誌」,畫師將文學故事延伸出全新的樣貌,讓觀者更容易將情感投射其中。
透過互動深入藝術,玩物不喪志
《封神演義》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都很高,劇情不僅多次被翻拍成戲劇,還被日本人改編為漫畫,但你知道嗎?《封神演義》早就被畫成連環漫畫了!
李豐楙珍藏的《封神演義》連環圖畫一共八幅,原用於宅第或宮廟中作為欣賞娛樂用,當圖畫引起小孩好奇提問,大人就能藉由說故事將文學知識自然地傳給下一代。
李豐楙與研究助理想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重現古人使用的場景,於是將 《封神演義》連環圖畫設計成互動測驗,把畫的篇名遮起來,讓大家看圖畫猜主題,邊玩邊學習!
跨越藝術界線,感受「藝進乎道」的精神
有句聖人的老話:「技近乎藝,藝近乎道」。所謂「道」指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內涵,理解起來有點抽象。
但透過欣賞具體的「藝術文物」,人們就能自然地吸收其中的道理。
若將李豐楙的收藏品帶回原始的時空,這些民俗文物雖然只是古人年年更換的空間裝飾,但深究其本質,卻以藝術形式融合了文學、哲學與宗教,方便走入日常生活中,成為「藝進乎道」的最佳證明。
研之有物延伸閱讀:《專訪道士教授 李豐楙》
《李豐楙的個人網頁》
《藝進乎道展覽網頁》
延伸閱讀:
《英國版清明上河圖》
《亞洲的歷史教科書戰爭》
《烏克蘭藝術家 召喚天神下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