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78 年以來,羅興亞人難民接二連三抵達孟加拉,訴說著遭到緬甸人燒殺擄掠的悲慘故事。孟加拉人對於這群難民,紛紛自發提供協助,孟國政府也在南部搭建難民營提供他們暫時的棲身之所。
然而,如何妥善安置難民成為原本已經捉襟見肘的孟加拉一大挑戰。難民營內的景況,雖然生命無虞,但對難民來說依舊悲慘。孟加拉政府預見到未來可能衍生的種種問題,積極與緬甸政府展開談判,並針對難民返國簽訂協議。
緬甸方面宣稱,將優先讓 450 名隨同羅興亞穆斯林逃離的印度教徒返國。但孟加拉相關單位對此事卻表示一無所知。以下將從幾個面向呈現在孟加拉形成的羅興亞難民危機,以及難民議題反映出來的政治算計。
為什麼讓印度教徒優先返國?
一般我們會以為羅興亞人皆信仰伊斯蘭教,其實在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還包括少數的印度教徒與基督教徒。過去逃往孟加拉的羅興亞人確實都是穆斯林,但此次羅興亞人遭到緬甸軍方的大規模、無差別攻擊,自然也波及到印度教徒,難民當中有將近一千名印度教徒。
然而,以孟加拉過去和緬甸就難民議題數度打交道的經驗,這可能是緬甸慣用的假動作,藉以應付升高的國際壓力。在 1978 年和 1992 年的羅興亞難民遣返時,緬甸便是在協議生效的初期開始讓少數人返國,之後便不再執行。因此,在 2017 年 8 月之前即已滯留在孟加拉的難民就有 40 萬名。
孟緬協議的內容為何?
緬甸並非真心想讓羅興亞人回國的另一條線索,可從 2017 年 11 月與孟加拉簽訂的遣返協議來看。協議全文至今尚未公開,外界只能透過媒體報導得知部份內容。協議的其中一條,是緬甸同意在 2018 年 1 月 23 日以前,開始開放每天 300 名羅興亞人返國。
以最近出逃的 65 萬難民,每日 300 名的速度,即使切實執行,得超過六年才能完成。沒人知道未來這幾年還會發生什麼變化,但可以確知的是,未來一年會在孟加拉難民營出生的孩童人數,根據國際兒童組織(Save the children)估計,就可能超過四萬八千人。
設下種種障礙
另一條協議內容:任何羅興亞人返回緬甸前,必須經過緬甸政府的確認(verification)程序。所謂確認程序,意思是難民必須提供原居於緬甸的文件,緬甸政府在「查證」之後,「得」許可返國。
這一條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性障礙。羅興亞人遭遇的迫害是系統且全面性的,不僅是生命財產的剝奪,被迫逃亡,所住的村莊也被焚燒殆盡。面對武裝攻擊,逃命都來不及,究竟多少人還有餘裕隨身帶著房契、地契、出生證明?
1978 年的孟緬難民協議裡,緬甸還稱羅興亞人是緬甸公民,但在 1992-1993 的孟緬協議難民協議中,這段文字已被刪除。2017 年底的協議,緬甸表示將延用1992 年的作法。由此可見,協議的簽訂不保證緬甸不會設下種種阻止羅興亞人穆斯林返國的障礙。
羅興亞人願意回到緬甸嗎?
另一方面,羅興亞人願意回到緬甸嗎?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約》,難民有權得到保障,免於被強迫遣返。因此遣返的一項前提是必須出於自願。絕大多數的難民都希望盡早回到緬甸,只盼望人身安全和公民權能夠得到保障。異國的難民營生活十分艱辛,但是在回國之前,他們只能努力活下去。
他們也知道,過去透過孟緬協議被遣返的羅興亞人並無法回到原居住生活,而是被安排住進「國內難民營」(IDP –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 camps,又稱「境內流離失所者」營區)。好不容易回到母國,卻只能集中在難民營內,過著類難民的生活,毫無希望可言。這將是未來難民回國後的寫照嗎?
孟加拉對於這群人的立場是什麼?
最後,孟加拉對於這群人的立場是什麼?當難民自 2017 年 8 月起湧入孟加拉南部的觀光大城考克斯巴札爾(Cox’s Bazar)之初,當地人主動伸出援手,提供人道援助。
然而,孟加拉本身也是窮國,國內有大量無家可歸的人口,即使有來自國際間的資助,也無法長期提供難民妥善的照顧。而且時間一久,難民所在之處與鄰近地區,已經出現不少後遺症。
物價上升 工資下降
最先看到的是物價上升和工資下降。65 萬人再加上進駐當地的大批國內外援助機構人員造成物資的需求大增,連帶使得當地商品短缺和價格飆漲,包括油、米、糖等各項民生必需品。當地的工資也因為四處流竄的難民私下打工,工資水準顯著下降,難民成為無良雇主剝削的對象,一般工人也嘗到低薪的苦果。
光是這二點就已讓當地居民怨聲連連。此外,周遭的校舍被政府、民間與國內外援助機構人員借用,進行各項工作,學童的課業受到影響,缺席率大增;但即使是沒被借用的學校,附近難民隨處可見,學童在上學途中被乞討或騷擾的事件頻傳,缺席率也同樣大幅上升。
環境負荷與健康風險提高
人口帶來的環境負荷也不容忽視。為了安置大批難民,孟加拉政府必須整平高達 4000 英畝的天然林地讓難民入住。接下來,光是每天生火煮飯,難民們到處砍樹當柴燒。如果砍的是公有林地,孟加拉政府勉強容忍,但時有闖入私有林地砍柴而與當地人發生衝突的事件發生。
健康風險更不待言,腹瀉、麻疹等傳染病在難民潮來襲之後開始流行,在孟加拉絕跡已久的白喉也再度出現,情況嚴重到世界衛生組織要求英國派遣緊急醫療團前往孟加拉協助控制疫情。
成為毒品運送和恐怖主義散播的工具
除了民生問題以外,國安也是一大隱憂,這包括毒品和恐怖主義。從緬甸流向孟加拉的毒品問題近年來日益嚴重,弱勢而無助的難民很容易遭到毒販組織利用,成為毒品運送和散布的工具,讓原本已經對這條運輸管道頭痛不已的孟加拉政府更傷腦筋。
在恐怖主義方面,緬甸曾經警告孟加拉,數度向緬方軍警開火的羅興亞武裝組織(ARSA)成員也潛伏在難民當中。最近,孟加拉政府還發現有些在難民營區內的非政府組織以援助為名,實為散布謠言、發傳單宣揚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並試圖搧動難民拒絕返國。最後這些組織被禁止繼續在難民營工作。
鄰國不理孟加拉呼籲
孟加拉政府呼籲各國出力,合作解決難民議題,但是各有各的盤算,尤其是鄰近的大國。印度政府與孟加拉現任總理一向交好,對於孟加拉的呼籲卻置之不理,表示這是緬甸內政問題不便干涉。中國的一帶一路其中一項工程,便是興建中國昆明到緬甸若開邦的陸上運輸,以將孟加拉灣納入勢力範圍,享受當地豐富的天然資源和地理戰略優勢。
緬甸政府趕走若開邦的羅興亞人,也便於自由地做更多經濟發展工作。因此,緬甸對羅興亞人的種種作為,中國是充耳不聞。印度自然不希望緬甸和孟加拉灣的利益拱手讓人,若該區的爭端和緊張情勢持續下去,剛好誰也得不到好處。至於其它國家的表現,從 2005 到 2010 年,總共只有 920 名羅興亞人得以在歐美紐澳等西方國家的落腳。現在,將近 100 萬的難民,對於孟加拉來說,實是難以承受的重。
編註:本文材料為 1 月 11 日出席 Mujibul Alam Khan 在【東協講堂】的部份演講筆記,經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育慧整理後所撰寫。Mujibul Alam Khan為孟加拉籍政治觀察者,在此次演講中,以甫簽訂的孟加拉-緬甸協議為主軸,用孟加拉的視角解讀羅興亞難民遣返和未來的可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