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緬甸軍種族屠殺洛興雅人

上周六(25)是洛興雅人遭到大規模鎮壓一周年。本周一,聯合國發布獨立調查報告,在這份措辭嚴厲的報告中,點名緬甸軍高層展現出「種族屠殺的意圖」,但是對於現狀能帶來多少改變,這仍是個未知數。

文章插圖

國際真相調查小組動起來

本周一(27),聯合國針對洛興雅人(Rohingya)在緬甸遭到大規模鎮壓一事發布調查報告。緬甸議題獨立國際真相調查小組(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Fact-Finding Mission on Myanmar)主席達魯斯曼(Marzuki Darusman)指出,這份報告是根據 875名目擊證人和受害者,並參考衛星圖像、查證過的照片與影像後製作而成。緬甸政府則拒絕合作調查。

數十萬人離開家園

報告指出,從 2017年8月底開始,緬甸軍的鎮壓行動迫使超過 70萬名洛興雅人逃跑,保守估計至少有 1萬人被殺。

「軍事需要」也不能合理化

報告指出緬甸安全機構均涉嫌濫用權力,並特別點名緬甸國防軍(Tatmadaw)的行動「毫無疑問地犯下國際法中最嚴重的罪刑」,並寫到:「聲稱是『軍事需要』,也不會合理化他們無差別殺害人民、輪姦婦女、攻擊孩童、把整個村落燒毀的行為。」

文章插圖

系統性的嚴重迫害

聯合國的調查團隊指出,邊境鎮壓、施加暴行程度、來自政府單位或網路上的仇恨言論、正在改變若開邦人口組成的排外政策、整個鎮壓計畫的組織層級,均顯示了「從出生到死亡,洛興雅人正持續受到系統性和制度性的嚴重迫害」。

意圖建立種族屠殺

對於洛興雅人所遭遇的一切,緬甸議題獨立國際真相調查小組總結到:「在若開邦發生的罪刑,以及罪刑被犯下的方式,在性質、嚴重程度、範圍上,都與建立種族屠殺的罪刑相似。」

認為緬甸當局不會有作為

調查小組特別點名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等 6名緬甸軍軍官需要為他們意圖種族屠殺(genocidal intent)的行為負起責任,不過他們強調,現在要緬甸軍內部為此負責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呼籲聯合國理事會和聯合國大會對此採取行動。

文章插圖

這份報告措辭強烈

各界指出,這份報告在措辭上非常不尋常地嚴厲,BBC駐日內瓦(Geneva)記者福克斯(Imogen Foulkes)指出,「種族屠殺」一字在國際法中是非常特定的字眼。如果一支武力部隊隨機搗毀一座村莊,並不會被視為種族屠殺,而是要有關單位展現出要完全根除一整個群體的暴力意圖。

接下來各國怎麼做?

在這份報告出爐後,歐盟已經決定在本周召開會議,也邀請了來自這個調查團體的成員。但是對於世界各國接下來會怎麼做,人們並不樂觀。

有否決權,很難進行

由於緬甸並沒有簽署《羅馬規約》(Rome Statute),因此若要將整起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就需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同意,然而,中國通常會對此行使否決權。

沒有利益交換  要推動不容易

有鑑於這樣的狀況,調查報告也建議參照盧安達和前南斯拉夫模式,採用特設法庭(ad hoc criminal tribunal)的審理模式——但若要這麼做,勢必需要緬甸政府的配合,BBC就以聯合國主持的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為例,指出當年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是以換取和歐盟更親近的關係,才會選擇交出種族屠殺的戰犯。

文章插圖

臉書刪帳號

另一方面,由於調查報告指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有大量不實訊息、反洛興雅人言論透過社群媒體流傳。本周一,Facebook便發表聲明指出,他們已經刪除了 20個針對洛興雅議題發表仇恨言論的帳號。

緬甸當局拒絕結果

對於這個調查結果, 緬甸常駐聯合國代表吳浩都雙(U Hau Do Suan)說:「打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接受真相調查小組這個主意,所以我們也拒絕他們的報告。」

「所謂的侵犯人權是對我們的單方面指控,這份報告是國際組織用來對我們施壓的。」

吳浩都雙也重申緬甸軍的行為,只是要回應若開洛興雅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 ARSA)發動的攻擊。

一切始於去年衝突

吳浩都雙在這裡指的是去年 8月,聲稱要「捍衛、搶救、保護」洛興雅人的若開洛興雅救世軍攻擊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警察局,造成 12人死亡,也就此開始了數十萬洛興雅人遭到大規模鎮壓的情況。

為了博取同情?

而無論如何,從過去到現在,不管是緬甸政府或主流社會的論述,均否認緬甸發生任何形式的種族清洗,在社群媒體上,會有貼文聲稱洛興雅人誇大了他們的處境,藉此博取外界同情。

文章插圖

複雜難解的洛興雅情節

大部分的洛興雅人是在 1824-1948年英國殖民緬甸時期,從孟加拉抵達若開邦,他們信奉伊斯蘭教、講孟加拉語方言,相較來說是在緬甸很不一樣的民族。二戰期間,洛興雅人加入英國軍、若開邦佛教徒則選擇加入日本勢力,這也加深了緬甸人與洛興雅人的緊張關係。

在1982年普遍失去國籍

儘管緬甸在 1948年從英國獨立時,洛興雅人仍被視為緬甸公民、也擁有參政權,但是自從緬甸軍政府在 1962年發動政變並奪取政權後,便開始逐步剝奪洛興雅人的權利,1982年,緬甸軍政府通過公民法,讓大部分的洛興雅人就此失去國籍——在不被視為公民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接受教育,也無法任意離開若開邦、參與政治等等。

洛興雅人/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

在 2012-2016年間擔任美國駐緬甸大使的米切爾(Derek Mitchell)指出,自二戰後,洛興雅人的祖先希望可以將若開邦併為孟加拉的一部分,並從 1960年代發起了分離主義叛亂活動,有些暴力衝突甚至延續到 1990年代,基於分離主義的隱憂,緬甸當局拒絕稱呼這些人為「洛興雅人」,通常會形容他們是孟加拉人、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等等。

文章插圖

雖然大部分的人是無辜的...

這也導致縱使在「洛興雅」的這個名稱下,有數以十萬計的無辜者,但是在緬甸主流社會的認知中,這些人並不被視為緬甸的合法公民、是外人、是入侵者——米切爾相信,就是這樣的情況才導致了國際社會與緬甸社會在論述上的落差。

他說:「國際社會將洛興雅人視為無辜、只是想獲得認同、遭到嚴重虐待的一群人——而且沒有錯,他們有很大一部分的群體都是無辜、遭到嚴重虐待。但對緬甸人來說,『洛興雅』這個字詞代表的就是其他東西。」

上線時間:2018/08/28
增修時間:2018/08/29 修正錯字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