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街頭示威
表面上來看,緬甸民眾似乎就像健身教練慶寧威在影片中展現的淡定一樣,默默接受軍方政變的現實,街頭並沒有隨之出現大規模的反軍政府暴動,當初被切斷的通訊網絡都已經恢復;部分地區發生的擠兌、搶購現象也都已經緩和下來。
低調的反對聲浪
但實際上,緬甸民眾一點都不歡迎軍政府。周二(2)當晚,緬甸大城仰光街頭出現一小批汽車駕駛按喇叭抗議,許多社區的居民也用敲鍋子抗議的方式,一同表達對軍政府的不滿。
不過隨著宵禁命令,這些小型示威如今也已經難以舉辦。
當醫生也罷工
在網路上也有許多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決定自周三(3)起發動罷工,希望藉此施壓軍方盡速釋放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一名參與罷工的醫生Myo Thet Oo說道:「我們不接受一個獨裁者和一個非民選的政府。他們隨時可以逮捕我們,我們已經決定好面對這一切了。」
西方各國大力抨擊
對比民間低調的反對聲浪,西方各國的抨擊顯得相對強勢。
緬甸政變後,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便要求軍方「尊重民眾的選票」,立刻釋放翁山蘇姬和被捕的議員;聯合國同樣也要求軍方盡速放人,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更形容這場政變「重創緬甸的民主改革」。
美國方面同樣也大力批評軍方的政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甚至威脅要重啟對緬甸的制裁。但重啟制裁又能產生多少效果,在BBC、《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看來,可能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更多制裁可能嗎?
先前,緬甸軍方高層早已因為洛興雅議題(Rohingya)而遭到美國制裁,就算擴大制裁範圍,對他們能產生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
就算瞄準經貿,美國、緬甸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沒有特別密切,美國自緬甸進口的商品大部分仍是以服飾、紡織物為主,即便對此施加制裁,也很難因此影響到軍政府的決策。
需要盟友協助
因此,美國商業電視台CBS指出,眼下美國最能產生影響力的辦法,還是尋求周遭亞洲盟友的支持,好比近年來逐漸成為緬甸主要外國投資者的日本、新加坡等,才有望透過制裁影響軍方的決策。
盟友...不打算馬上介入
但目前看來,不論是緬甸周遭的鄰國,或是與緬甸有密切往來的日本、新加坡,在政變後都未展現出想要立刻介入的打算,更別提配合美國施加制裁。
政變之後,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大多形容這場政變是緬甸的「內政」,並沒有想要介入的意思;新加坡僅對緬甸現狀表示「非常擔憂」;日本在擔憂之餘,也只進一步表達「反對任何有違緬甸民主化的舉動」。
更有影響力的中國
相較西方國家動輒得咎的處境,近年來與緬甸關係日益密切的中國,反而更具影響緬甸局勢的本錢。這幾年,中國看上緬甸深具戰略位置優勢、礦產豐富的優點,透過一帶一路計畫大舉投資,協助緬甸興建多項基礎設施。
然而,面對緬甸的政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僅表示中國已經「注意到緬甸正在發生的事情」,呼籲各方「妥善處理分歧」,並沒有立即展現出支持或是反對軍方政變的態度。
中國只與贏家合作
「不管誰最終從這場權力糾葛中勝出,中國都會與他們合作,」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又名漆咸樓)亞太計畫研究員海頓(Bill Hayton)說道:「中國不希望站在任何一方,他們希望儘可能保有彈性。同一時間,中國對外又希望給人正面的感覺,好像他們在扮演某個角色一樣。」
制裁,或是不制裁?
因此,在專家眼中,中國這樣的態度,加上這幾年中、美之間的諸多衝突,便讓新上任的拜登政府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
前白宮亞洲事務專家羅素(Daniel Russel)解釋:「如今拜登政府面臨著雙重的困境:一來就算擴大對緬甸軍方的制裁,對緬甸軍方也只會產生一點點的影響。」
「二來,(一旦美國施加制裁)中國就會趁此機會介入、支持緬甸軍人,藉此擴大他們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