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夠傷害自己的人民」
在印度東北方的米佐拉姆邦(Mizoram),一群來自緬甸西北方城鎮「泰迪姆」(Tedim)的人們接受了《美聯社》的採訪,這些人曾經是緬甸的警察,卻因為拒絕以武力鎮壓民眾,而選擇逃到印度。
「我們不能夠傷害自己的人民,這就是我們來到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原因。」其中一人對記者如此表示。
指令:射殺民眾
這群來自緬甸的逃亡警察向《美聯社》透露,緬甸軍方對他們下達的鎮壓指令是「射殺民眾」,而且連自己的家人都被要求同樣處置——如果他們也不服從軍政府的話。
「不只是一般民眾,上級說如果我們的家人不是站在軍方那一邊的話,那麼我們也得射殺他們。」緬甸逃亡警察說。
跨越邊境求庇護
《美聯社》指出,因為米佐拉姆邦位處印緬交界,所以在過去兩周內,有許多緬甸人民選擇直接跨越邊境,來到此地尋求幫助。截至目前為止,米佐拉姆邦的某個村落已經至少收容了 34位緬甸警察,以及 1位緬甸消防員。
「回去就會死」
那麼在抵達印度後,這些原本在政府底下工作的人們,現在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他們大多只能看電視消磨時間,少數有帶手機的人,則不斷嘗試要跟那些被他們留在緬甸的家人連絡。而到了夜晚,他們就在一間單人房內鋪上床墊,然後一起睡在上面。
在採訪中,其中一人告訴《美聯社》,他們之前都受到了緬甸軍方的指揮:「我們都是在緬甸政府底下工作的警察。我們把自己的家人丟在了緬甸,我們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事,但我聽說軍方在找他們麻煩。我們來到米佐拉姆邦尋求庇護,如果回去的話,我們都會死的。」
「因為通訊上的問題,我們沒辦法聯絡自己的父母,但我們聽說他們都不太敢踏出家門……我希望我們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重逢。」他補充。
同時,因為擔心會牽連到自己還留在緬甸的親友,這些受訪者都以匿名受訪,《美聯社》也沒有揭露他們目前的所在位置。
印度:緬甸難民的新家園
事實上,因為和緬甸接壤 1,643公里的緣故,印度一直以來都是緬甸難民們的新家園——甚至早在政變以前就已經是如此。例如許多信仰基督教的欽族人,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洛興雅人,都因為在緬甸境內發生的暴力衝突,而選擇離開故土。
但另一方面,「警察」逃離緬甸卻是很少見的,在印度新德里(New Delhi),欽族難民委員會(Chin Refugee Committee)的主席法奈(James Fanai)就向《路透社》表示,這件事非常「不尋常」。
「因為在過去,警察和軍方只會遵從命令。」法奈說。
印度打算限制入境
面對部分選擇離開故土的警察,緬甸軍政府則強調了警察和軍人履行職責的重要性,另外,他們也在日前向印度官方提出要求,希望印度能協助將這些跨越邊境的警察給遣送回去。
而印度雖尚未回應緬甸軍方的訴求,其內政部卻在上周要求四個比鄰緬甸的印度城邦,包括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Manipur)、那加蘭邦(Nagaland),以及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應該要採取措施避免他國人民進入印度。
印度內政部表示,這是因為印度既沒有簽署 1951年的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U.N. Refugee Convention),也沒有簽署在 1967年施行的議定書,所以他們無法給予緬甸難民新的身分。
盼能持續收留難民
但另一方面,印度國內也同樣有著希望能夠持續收留緬甸難民的聲音,例如米佐拉姆邦的議員范拉維納(K. Vanlalvena)就籲求政府,希望政府在緬甸回歸正常狀態以前,不要把來自緬甸的難民給遣送回去。這名議員屬於政黨「密索民族陣線」(Mizo National Front),是目前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同盟。
示威和鎮壓還看不見盡頭
只是無論如何,緬甸的群眾示威和軍警鎮壓依舊在持續,目前已經有至少 200位民眾死亡,他們大部分都是被安全部隊以實彈或橡膠子彈射殺而死,但也有些人並不是死於衝突現場,而是在被拘留後死於看守所內——緬甸「回歸正常」或重新擁抱民主的那一天,在現在看來還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