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傳承的紋面習俗
緬甸西北部山區的欽邦是少數民族「欽族」的居住地,古老的欽族部落擁有女性紋面的傳統文化。然而,這項習俗在五十年前被致力發展現代化的緬甸政府禁止,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年輕少女也不願再接受紋面。
這些老婦成為最後一代紋面女性,她們走後,紋面文化也將成為過去。
傳說紋面是為了遮掩容貌
紋面不是為了裝扮自己,反而是用來掩蓋美貌。據說在古老的時代裡,有天旅行到欽族部落的緬甸國王,被欽族少女的容貌驚艷不已,於是擄走一位少女納為妻妾。從此以後,部落長老下令村裡的少女都必須紋面,降低吸引力保護自己。
紋面意義也受基督教影響
紋面的另一個意義則與宗教有關。在英國殖民時期,許多部落都接受了基督信仰傳教,有些欽族居民記得曾被當地牧師教導,只有紋面的女性才能在死後來到天堂。
不同村落的紋面各有特色
欽族的六個部落各有不同的紋面設計。最具象徵性的馬恩部落(M'unn)會在額頭中央畫三叉圖案、臉龐兩側數個半圓相互連接,鼻樑畫上平行直線和點點。馬岡部落(M'kaan)則將整張臉由上往下畫滿相互平行的線條,連眼皮都不馬虎。
最難辨識的是烏比烏部落(Uppriu)的紋面。他們會在臉上畫滿點點,往往幾年後顏料在皮膚下暈開,臉部就會烏黑一片。
使用全天然的植物材料
紋面所使用的都是自然摘取的材料。用燃燒松木的熱煙薰出某種豆葉的汁液後,加入煤灰消毒、預防感染,就能製成天然的顏料。她們拿植物的莖刺作為刺針,沾取顏料,以手刺的方法一點一點完成紋面。事後,她們會再用嫩草芽敷在臉上幫助皮膚癒合。
痛苦的紋面成為童年回憶
紋面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許多女性成年前最害怕的就是紋面。馬岡部落一位八十六歲的老婦說,她十五歲接受紋面,整張臉腫了七天。她媽媽告訴她忍著點:「妳臉上的紋面會幫妳找到一個好丈夫。」她們相信紋面可以帶來真愛。
近年吸引外國遊客
紋面帶來的還有觀光客。每年都有數千名觀光客來到山腳的村落妙烏(Mrauk U),報名部落一日導覽行程。這些觀光客在部落短暫停留,聆聽老婦人的口述歷史,觀看她們吹奏傳統樂器。
紋面在部落中重新得到尊重
年邁的紋面女性欣然歡迎觀光客的造訪。觀光客不但為偏遠的村落帶來收入,更改變了村中年輕人對她們的觀感。原先,受現代審美觀影響的年輕一輩認為紋面過時又醜陋,直到看見外地攝影師、記者與學者對紋面的讚嘆和欣賞,才轉而接受家裡長者的容貌。
觀光衝擊引起疑慮
觀光潮同時也掀起一些質疑和憂慮。泰緬邊境的長頸族用銅環拉長脖頸的傳統,幾年前讓他們成為熱門的觀光風景。即便是現在的長頸族女性,也會為了賺取觀光收入,持續配戴銅環讓脖頸變形。
欽族幾乎不再幫女性紋面
有些人擔心這樣「把人當動物園動物」似的觀光方式會過度影響當地居民的文化價值,不過欽族部落並沒有因此而重興紋面傳統。
目前,最年輕的紋面女性之一是烏比烏部落二十八歲的潘紅(Pam Hung)。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在村中長者指示下接受紋面,代表她的生命受到守護。
隨著時間步入歷史
「紋面是我們這一代的集體回憶,是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連結。」用一隻小豬、10K金跟一鍋傳統果汁換一臉圖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些紋面婦女以生命承載的傳統文化,無可避免地將消失在緬甸的山脈之中。
編註:圖片於 2019/03/13 由台灣旅行攝影師「出發女孩 Sonia Lin」授權同意刊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正在環遊世界的她今年一月初造訪了緬甸妙烏的村落,二月底在尼泊爾走完聖母峰登山基地,現在準備前往印度。想從她的鏡頭看見更多世界的朋友,可以追蹤她的Facebook和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