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緬甸 體驗英殖民與南亞風並存的街道

你知道緬甸曾是中南半島最富庶的國家嗎?從 60年的壓迫到現在的逐漸開放,走在當地時又會看到甚麼景象?

即將在 2015年底舉行總統大選的緬甸,已經受到國際各界矚目,除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將角逐總統大位引發討論外,緬甸當地正在變遷的社會面貌也引發不少媒體關注;在年底大選開始前,地球圖輯隊將每月分享一篇有關緬甸的報導,讓大家對這個總被外界認為又窮又專制的國家有更不一樣的認識。

這個月,我們邀請合作夥伴《南亞觀察》來說說走在緬甸當地的真實情況。
 
文章插圖
說到緬甸,許多人的第一個反應不乏「翁山蘇姬」,她為民主發聲的堅毅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但除了翁山蘇姬外,你對緬甸還有其他的印象嗎? 跟著《南亞觀察》的楊茜雯一起走訪當地看看吧。


---以下內容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文/楊茜雯---

跟著我的腳步來找答案..
今年 11月緬甸將舉行大選,我在選前再次造訪這個美麗而困惑的國度。有時身處於充滿英殖民建築的小巷內,難以覺察時光流動的痕跡,女人和男人身著傳統服飾(Longyi)穿梭於市場內;大街上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等亦著自身的服飾彼此擦肩而過, 135個更甚未記錄的不同族群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他們曾面臨同樣的政體壓迫,曾同樣鎖進晦暗的 60年歲月中,這些看似日常街坊的相遇是否百年來都如此,就算是軍政府時期也如此?

 
文章插圖
今年 5月,東南亞的海域因為難民問題掀起波瀾,他們被各國當成皮球踢來踢去,當中就包含緬甸羅興亞人(洛興雅),這個話題在緬甸當地相當敏感,楊茜雯在此行曾動過想問這樣話題的念頭,但最後還是作罷。


25%都是軍方
今年 11月8日,緬甸將舉行聯邦議會大選,先談談緬甸國會的組成;緬甸國會制度為兩院制,分為上議院民族院、下議院人民院,兩院必需各保留四分之一的席次給軍方。

現行緬甸憲法又規定,總統職是間接由民族院、人民院含兩院中的軍方代表先各自選出副總統候選人,接著再從三位候選人中選出最多數選票的總統,另外兩位則選副總統。

在軍政府球員兼裁判修的憲法保障下,軍方在國會保有 25%的席次並明定修憲案必需通過國會 75%的議員的同意,這也代表緬甸軍方享有實質的否決權,徹底掐住國家的咽喉。

排翁條款
11月大選前,我再次來到緬甸,「人權」、「修憲」、「國會大選」「羅興亞人」、「翁山蘇姬」幾個議題在腦海裡轉著,我猜想是否有機會,可以聽到更多當地人的想法?

準備出發前幾天,緬甸國會宣布總統大選修憲未通過,在旅途中與緬甸朋友聊天時,多半表態對此結果不意外,自 2008年軍政府頒布的憲法其中第 59條F款,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的配偶、子女不得有外國籍,令人聯想此條文為軍政府特別針對翁山蘇姬的「排翁條款」。
 
文章插圖
仰光機場一景。


友善的公車
仰光機場雖然不大,整體卻十分新穎和現代化,機場附近正新建機場旅館和整建地,公車與尼泊爾的搭乘方式一樣,同樣有收車費的小弟站在車門口喊著停站地點,比尼泊爾更友善的部分是,緬甸有明確的公車站及標示緬甸數字的車號,客滿亦不會為賺更多錢持續讓人上車,相較下舒服許多。

軍政府開放的那一年
剛下飛機還適應著週遭時,一位緬甸女孩幫忙我攔公車,慢慢地,我開始意識到與這裡逐漸醞釀未知互動, 7月豔陽烤著日本淘汰給緬甸的老公車,放眼望去,路上還有更多來自韓國和淘汰的公車,不知兩個東亞兩大國又從何開始佈局於緬甸?

往車窗外看,不少建案與投資計畫的廣告映如眼簾,另外還可以看到仍屬少數的緬甸私人銀行─亞洲綠色發展銀行與伊洛瓦底銀行,它們皆成立於 2010年,那一年,是軍政府象徵性開放;象徵性舉辦議會大選的一年。 
 
文章插圖
伊洛瓦底銀行門前停滿車輛。


早上來杯緬甸式咖啡吧
緬甸當地,非常流行茶攤文化(Tea shop),早上人群最多、最熱鬧,大部分人只有點一杯緬甸式咖啡或奶茶,店內充滿飲品的香氣,而無論是路上或小店餐桌上皆放著一壺保溫瓶,裡面是可以無限啜飲的熱茶,偶爾我也點一些小點心或主餐搭配著喝,若有些小店內的客人看似低頭使用手機,代表這間店還提供免費網路供使用,相當方便。

仰光市中心有不少印度教廟及清真寺,絕大多數是來緬甸經商的印度教與穆斯林商人所建,大部分建於小巷內與民宅相鄰。好幾天在穆斯林茶攤吃飯,原先想藉機和當地穆斯林詢問羅興亞人(Rohinya)的狀況,然而這是一個國內外皆敏感的議題,我猶豫很久想著冒然詢問是否恰當?直到離開緬甸,我始終未開口。

 
文章插圖
緬甸當地一間咖啡店。


老大哥正在看你
有時身處充滿英殖民建築的小巷內,會很難感受到時光流動的痕跡:女人和男人身著傳統服飾(Longyi)穿梭於市場內;大街上的穆斯林與印度教徒、錫克教徒等亦著自身的服飾彼此擦肩而過,還有 135個尚未記錄的不同族群都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他們曾面臨同樣的政體壓迫;同樣鎖進晦暗的 60年歲月,看似日常街坊的相遇是否百年來如此;軍政府時期也如此?

回想過去,那是一個,街上佈滿軍人、隨時監視人群,不歡迎外國人、深怕外國人與當地人交流並破壞政府名譽、甚至可能嚴懲的時代,我朋友在 2008年旅行緬甸時,一次不過開口和當地人聊天,不知躲在何處的軍人立即出現並盯著他,那是一個真真切切「老大哥在看著你」的時代。
 
文章插圖
用傳統服飾(Longyi)包住身體保暖的小朋友。

 
文章插圖
仰光市區內的公車。


觀光客不敢來了
我來到蘇雷塔圓環(Sule pagoda),這裡是仰光市區公車主要乘車處,準備前往位於仰光郊區的巴士站(Aungmingalar Highway Bus station)時,耳朵響起前一晚法國室友的抱怨聲,她說不斷遇到錢被騙、買東西對方開口好幾倍價錢的情況,情緒瀕臨零界點的表情喊著「緬甸再這樣不誠實,以後就沒有人要來了!」。

因為室友的經驗,所以公車小弟開始逐一收錢時我也提高警戒,在仰光市區乘公車是 200K,我猜測巴士站更遠或許會稍微貴一些,但無從得知車費的我開始做好被宰的心理準備,默默觀察其他當地人付了 200K,輪到自己時也刻意用輕鬆的表情掏出 200K給小弟,對方望著錢又望著我一眼就走了,讓我鬆了口氣。

比較意外的是,自始至終沒放下戒心的我,直到離開緬甸都未遇過開高價的問題,也在緬甸朋友的確認下,知道自己每一筆消費都是當地價或低於當地價,不知是否該慶幸著自己的幸運,其實在緬甸的日子受到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忙。
 
文章插圖
市區內的蘇雷塔圓環。



 
文章插圖
說著流暢英語和簡單法語、西語、德語、日語、韓語、華語的十五歲男孩,我們聊著伊洛瓦底江。


 
文章插圖
蒲甘正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


和旅館員工的尷尬瞬間
我待在蒲甘 10幾天的日子中,曾待過一間名叫新蒲甘(New Bagan)的背包客棧,以及另一間有更多背包客集散的娘烏(Nyaung U)的小旅館。在緬甸陰雨綿綿的淡季,兩邊每天多半是客滿的狀態,舊蒲甘小路上充滿外國旅客追尋佛塔的身影與娘烏大街來來往往的人潮,我忍不住好奇問健談的員工Phyo Phyo:「嗯…以前緬甸還未開放前…」,Phyo Phyo瞬間尷尬笑著,我意識到自己好像造成誤會,就連忙搖頭:「不不不,抱歉我沒有其他意思,我好奇的是,緬甸未開放前,蒲甘有這麼多人嗎?」,他的表情才稍微放鬆:「四、五年前蒲甘人還很少,很少有外國人,有外國人也多半是歐美人,啊,這裡台灣人很少」

他打趣說著,又察覺我的疑惑繼續說:「現在確實是淡季,因為旺季街上更多人,無法租到任何一台漲價的車,無論是電動車或腳踏車價錢都會翻倍,房間價也絕對漲價還客滿喔。」開放後的緬甸,觀光人數逐年增加,觀光產業隨之熱絡,解除陸進與空進限制更方便外國人遊遍中南半島各國,在旅館隨時有旅客們相互交換著遊玩東南亞的資訊。

政府就是這麼爛
一旁會流利日文的老闆送走日本客人,便轉身問我是否還習慣緬甸,彼此聊著興致一開逐漸進入敏感話題,我順勢問起關於選總統修憲未過的事,「一點也不意外,這就是政府,他們不願意讓緬甸更民主化,政府就是這麼爛…噓。」,老闆簡短回覆後食指在嘴唇上比著比,示意話題結束。
 
文章插圖
萬塔之城─蒲甘。


金色大地上  搖滾樂正飄揚
當我和朋友開車奔馳在緬甸這片金色大地上,我們聽著過去絕不可能公開播放的搖滾樂,看著沙塵揚起又緩緩落在這片遼闊無垠的肥沃紅土。

緬甸曾是中南半島最富庶的國家,回想幾天前傍晚大雨,滂沱雨聲讓我聽不清巴士站員工熱切分享當地歷史、文化的聲音,然而一道低語卻特別清晰:「不過,如果沒有獨立前那一場暗殺,應該也不會有軍政府,緬甸也不會這麼窮吧」。

 
文章插圖
知名朝聖地波帕山遠眺的風景,宛如世界盡頭。


延伸閱讀:《更多你不知道的緬甸秘辛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南亞觀察》---

南亞觀察
《南亞觀察》是紮根台灣、放眼南界的南亞研究資訊平台,以時事評論、學術論文、散文等不同形式的報導和多元化的題材,探索內涵豐富的南亞百態,建立具備台灣觀點與南亞觀點的南亞知識資料庫。http://www.southasiawatch.tw/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