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比瑞亞:一個用膚色決定給不給公民權的國度

海吉(Tony Hage)住在賴比瑞亞已經超過 50年,他是在這裡讀大學的時候遇上現在的妻子,也已經在賴比瑞亞開創出成功的事業,然而,海吉在這裡卻被視為次等公民——或者說根本不是公民,因為他原生的家庭是來自黎巴嫩。

文章插圖

這裡是自由人的天堂

位於非洲西岸,在 1847年立國的賴比瑞亞是一些美國黑奴解放後前往開墾的國度,一如賴比瑞亞的國名Liberia是根源於拉丁語「自由」(liber),這裡也被視為「有顏色的自由人所屬的庇護所與天堂」。

只有黑人可以當賴比瑞亞人

這樣的情況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賴比瑞亞的憲法會規定只有「黑人(Negroes)或黑人的後裔可以在出生後,或是透過歸化成為賴比瑞亞公民」。

這樣一點也不「賴比瑞亞」

然而隨著時間經過,這條法規的適宜性也開始招來人們的懷疑。今年 1月初,賴比瑞亞總統維阿(George Weah)在新年演說上便批評這條規範「不必要、種族歧視,也不恰當」,而且也與他們的「自由」國名相矛盾,此外,維阿也希望可以撤除雙重國籍禁令,讓持有其他國籍身份的人一樣也能在賴比瑞亞拿到公民權,並更改只有賴比瑞亞公民可以在國內置產的規範。

文章插圖

擔心未來被奴役

這個提議在這幾個月來激起一部分社會的反動,商人歐拉波(Rufus Oulagbo)在接受訪問時,便認為外國人可以在賴比瑞亞置產是很危險的事情,他也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在法規更動後,)白人絕對會藉此奴役賴比瑞亞黑人。」

國家根本不容動搖?

也有人因此成立了「公民抵制非黑人擁有公民權和土地所有權」倡議團體,該組織的領導人亨利斯(Fubbi Henries)便表示:「每個國家都有他們自己的根基,如果你侵害了這個根基,這個國家就一定會瓦解。」

非黑人作為一種新興階級

賴比瑞亞穆斯林協會(Muslim Council of Liberia)的伊瑪目卡雷利(Ali Krayee)也公開批判總統維阿的想法,他認為大部分的賴比瑞亞人都非常貧窮,而政府「不應該透過允許雙重國籍,來變項剝奪這些人微薄的成就」。卡雷利也進一步指出,若是讓非黑人取得公民權、在賴比瑞亞置產,那麼屆時一定會形成一個新興的階級系統。

文章插圖

這種恐懼感其來有自

其實類似的討論並不是第一次。1982年4月,一篇以〈白人公民權:要給還是不要給〉(White Citizenship: To Be Or Not To Be)為名,投書在賴比瑞亞《觀察家日報》的文章便指出,雖然歷史上不分膚色的人們都曾經在非洲地區爭奪土地,但是那些來自歐美國家的征服者有著更「殘忍和邪惡的目的」:大量掠奪非洲各國的土地,以及雇用費用低廉的勞動力。因此該文章指出,對賴比瑞亞社群來說,這種對「外來者」的恐懼感並不是空穴來風。

海吉:沒這回事

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黎巴嫩人海吉,他便說自己對這種「擔心外國人要來接管一切」的說法時有所聞,但是「才沒有這回事」。

海吉進一步解釋到,在 1970年代,黎巴嫩人在賴比瑞亞一度多達 1萬7,000人,只是在經過長期的內戰後逐漸降為 3,000人,但就算是現在,人們還是可以看到黎巴嫩人在賴比瑞亞留下來的商業痕跡。而海吉想強調的是,黎巴嫩人雖然遍布這個國家,但是這並沒有替賴比瑞亞帶來任何威脅,海吉說:「這些年來我們都一起生活,也會互相通婚。我想這些紀錄可以替待在這個國家的黎巴嫩人說話。」

歡迎總統改變現狀

因此在聽聞賴比瑞亞總統維阿有意更改現行法規的想法,海吉自然是感到非常歡迎。

文章插圖

也許對經濟會有幫助

地方議員瓊斯(Ivar Kokulo Jones)也相信在面臨全球化的現在,讓非黑人成為公民,或是讓外資可以在賴比瑞亞置產,都有助於帶動國內的經濟發展、提供工作機會,而這對於在 2017年於 228個國家,其年收入排名為 225名(900美元)的賴比瑞亞來說,肯定格外有幫助。

政策背後的多方思量

不論如何,賴比瑞亞公民權的議題可說涉及了歷史因素、不同利益團體的偏好、社會經濟政策的發展,以及國際公約的衡量,關於這項規範到底會不會有所更動,也還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問題。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