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登革熱 巴西學者進行「蚊子打蚊子」計畫

這陣子,巴西的研究學者們相當忙碌,因為他們要把上千隻的蚊子往外放,藉此來對抗登革熱。

文章插圖

好蚊子軍團

里約熱內盧的研究學者們正忙著將上千隻感染「對抗登革熱細菌」的蚊子往外放。他們希望,這些奔向自由的蚊子接下來能開枝散葉、持續壯大成蚊子界中最大的部族,然後把登革熱的病例壓制到最低。

其實不只有巴西這麼做,澳洲、越南還有印尼都已經參與了這項「蚊子打蚊子」的計畫,而這些「好蚊子」大軍,他們的細胞帶有一種不會傳染給人類的蚊蟲共生物「沃爾巴克」(Wolbachia)菌。

這項計畫始於2012年,帶領計畫的是研究學者莫瑞以拉(Luciano Moreira),他隸屬於巴西的研究中心Fiocruz,談到這份計劃時他就說:「每一週,我們的成員都會到里約的4個社區中進行拜訪,再把抓到的蚊子蒐集進行研究。我們最優先的任務,就是要讓社區家家戶戶獲得充足的登革熱資訊,且保持資訊透明化。」

接下來4個月中,數萬隻蚊子都會被放出去到里約北邊的Tubiacanga當地。

文章插圖

斷絕蚊子生路

這次可以壓制登革熱的「沃爾巴克」菌,在60%的昆蟲中都能找到,這種菌就像是疫苗一樣,它能讓像是埃及斑蚊等登革熱主要傳染源的蚊子,牠們體內的登革熱病毒不再成長。

不只壓制病毒生長,沃爾巴克菌也能對蚊子的繁殖產生影響;例如,帶有沃爾巴克菌的公蚊子和沒有帶菌的母蚊子交配,那麼牠們產下的卵不會進一步孵化成蚊子。

另方面,如果公母蚊子或是只有母蚊子一方帶有沃爾巴克菌,那麼牠們產下的世代都會有沃爾巴克菌在身上。

也就是說,讓常是傳染途徑的埃及斑蚊感染到沃爾巴克菌就是首要之務,如果成功,學者們就不用持續性的釋放好蚊子到室外去。

在澳洲當地,研究學者大約是每10周內要施放一次帶菌的蚊蟲出去。

文章插圖

學者提供自己手臂讓蚊子吸血

2008年時,澳洲蒙納許大學(University of Monash)是最早開始這項蚊子計畫的機構,當時學者們為了調查沃爾巴克菌是否對人體和家畜有害,他們有5年的時間是讓蚊子在他們的手臂上吸血進行研究。

接下來,還有另3個社區會加入這項蚊子打蚊子的研究中,2016年時,學者們也計畫會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計畫。

1981年時,原本消失了20多年的登革熱又再度現身在巴西境內,而過去30多年來,感染登革熱的案例超過了700萬件。

巴西是帶領對抗登革熱計畫的國家,當地在2009-2014年間,有320萬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其中有800人不幸死亡。

文章插圖

小補充:台灣的登革熱

根據《衛福部》介紹,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

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可要特別留意。

有關發病症狀,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

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可能成為「登革出血熱」,登革熱出血熱除上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外,另會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50%,所以民眾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