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吃什麼?全球重大食安問題彙整懶人包

台灣再度爆出油品有問題的消息,由於影響範圍相當大,讓許多人都開始想問:「還有什麼是可以吃的?」地球圖輯隊彙整過去曾報導過的食安議題,讓大家回顧我們當時曾擔憂過、現在可能已經忘記的食安風波。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1. 台灣爆出毒澱粉

2013年5月,台灣傳出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的順丁烯二酸等工業用黏著劑到常用食品中,由於可能造成腎衰竭的風險,加上原料使用範圍廣達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引發民眾恐慌,不少知名大廠也傳出有問題,例如統一、愛之味、瑞穗等等都在其中。

毒澱粉的新聞也傳到海外,5月底時,新加坡的農糧獸醫局檢驗了66種相關澱粉類食品後,發現有11種產品檢出順丁烯二酸,隨即下令回收11種用來自台灣、用木薯粉製造的珍珠

這次的回收行動直接影響當地的珍珠奶茶業者的生意,但也有1位業者表示他們沒有用這些黑名單上的食品,所以生意沒有受到波及。

編註:《維基百科》條列的「歷年台灣食安事件列表」中,2011年爆發的塑化劑事件至今仍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當時影響範圍包含運動飲料、果汁、茶、果醬、果漿、果凍、錠狀膠囊等。

文章插圖

2. 日本跨年夜千人食物中毒

2014年年初,日本的食品龍頭丸羽日朗控股公司(Maruha Nichiro Holdings)召回疑似受到有機磷殺蟲劑(malathion)污染的食品,日本衛生部門進一步表示,有556位民眾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症狀。

稱為「馬拉硫磷」(malathion)的殺蟲劑多半用於農業上,主要用來對付蚊蟲果蠅。

文章插圖

3. 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指的是原本在中國頗負盛名的三鹿嬰兒奶粉被查出有添加不能食用的塑膠原料三聚氰胺,長期使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易造成急、慢性腎衰竭。

文章插圖

4. 中國掛羊頭賣鼠肉

中國從2013上半年開始針對肉品市場進行清查,當時截至5月就發現400多件假肉案,共有900人被逮捕,這些偽裝成羊肉在市面上流通的假肉總重量更達到2萬噸,令人咋舌。

違法假肉中,攤商的「偽裝手法」五花八門,有攤商為了方便就使用對人體有害的過氧化氫讓雞爪賣相好看,或是把水注射進肉品中藉此增加重量,更有攤販直接把狐狸肉、老鼠肉,或是貂肉偽裝成羊肉賣給客人。

文章插圖

5. 中國雞塊餐摻臭肉

2014年7月下旬,中國多家知名速食業如麥當勞、肯德基和必勝客被爆出販賣過期肉品的消息,這起事件也讓中國消費者對食品業的信心再度受創。

這起事件會被爆出,是因為中國一家電視台播出了福喜食品違法行為的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到員工把腐壞的牛肉和雞肉混充進麥克雞塊,一名員工還稱手上拿的過期牛肉是「臭肉」。另外,影片也可以見到漢堡排從工廠地面撿起,再放入加工機器中的畫面。

文章插圖

6. 印度私釀酒喝死人

2013年時,印度北方的阿札姆加爾(Azamgarh)傳出嚴重的食品危機,當地民眾喝下劣質酒後,出現嘔吐等症狀,當時有42位民眾死亡。

由於當地的外國酒多半是由當地的糖業製作,他們會用糖蜜製酒,但因為製作成本高,一瓶700ml的酒(例如威士忌或是蘭姆酒)要價可達400盧比(約台幣230元),這樣的價格對印度80%的民眾來說都是天價。

相反地,非法私釀的酒是用蔗糖釀造,售價也僅是公家賣的一半以下,一個玻璃杯的私釀酒約25-30盧比,於是私釀劣質酒就成了口耳相傳的熱賣商品,主要消費者則是印度境內的貧困人民,但私釀酒卻造成喝死人的意外。
 

文章插圖

7. 印度學校午餐有毒

2013年7月,印度發生嚴重的營養午餐中毒事件,約有47位孩童在吃下學校提供的午餐後,開始感到噁心想吐,家長緊急送醫治療,但仍有22名孩童不幸死亡。當時發現,午餐的用油有問題,是該校老師找來的雜貨店用私釀油品所致。

文章插圖

8. 紐西蘭奶粉誤傳出包

2013年8月時,知名紐西蘭奶粉「恆天然」傳出旗下產品因為管線不乾淨遭肉毒桿菌污染的消息,業者發表聲明後引起全球恐慌,諸如紐西蘭、中國、澳洲、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皆緊急將恆天然產品下架。

之後,紐西蘭的初級產業部發表聲明,經試驗後,在恆天然乳清蛋白粉裡發現的細菌是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而非肉毒桿菌(Botulism),因此不會造成肉毒桿菌中毒,整起事件就是烏龍一場

文章插圖

9. 歐洲馬肉摻入牛肉食品

2013年1月中開始,歐洲不斷連環爆出的「牛肉摻入馬肉」的醜聞,多家連鎖超商如Tesco和Iceland、食品大廠如「雀巢」、餐飲賣場如IKEA宜家都因商品驗出馬肉DNA而緊急下架,德國當地的連鎖沙威瑪業者,也傳出有摻了馬肉的食物在其中。

雖然馬肉在歐洲是普遍的肉類,法國、比利時有食用的習慣,但對大部分的英國人來說,馬匹無法與食物聯想在一起。事件發生後,當時可說是「聞馬肉色變」,消費者都害怕買錯食物,把不知名的肉類吃下肚。

文章插圖

其他1. 越曬越毒的水壺

2014年6月時,根據發表在《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期刊上的研究,許多大眾以為安全無虞的器皿會在接觸到熱源,或是曝曬在太陽下之後釋放出化學物質,有些器皿甚至是在沒有接觸熱源或丟進洗碗機前就會釋出化學物。

編註:根據知名環保網站Mother Jones網站整理的名單,被點名的奶瓶品牌如AVENT、Born Free、Green to Grow、Evenflo、Weil Baby;出品兒童吸管杯的CamelBak(藍色)、Weil Baby;水壺水瓶方面,則是Nalgene(藍色)、CamelBak有疑慮;其他器皿例如Crate & Barrel出品的紅色酒杯、拋棄式塑膠杯、樂扣樂扣(Lock & Lock)保鮮盒、外帶塑膠盒都有驗出帶有干擾人體賀爾蒙的化學物。

文章插圖

其他2. 名牌衣物帶有害物質

2014年1月,綠色和平組織針對國際品牌衣物的成分調查,結果發現國際品牌如迪士尼、Burberry、American Apparel, GAP 以及英國品牌Primark都檢出化學殘留物,採樣自台灣的愛迪達外套也出現化學金屬物質。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