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餐廳反而更賺?Uber Eats正在翻轉餐飲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數位時代文/ 高敬原 

手機外送業務,除了翻轉大眾的消費習慣,更開拓了新的商業模式。有些餐廳吸收Uber的建議在網路上成立新的品牌,獲得的利潤比起實體餐廳還要多,「虛擬餐廳」的概念正在翻轉餐飲產業。

文章插圖

少了監管限制,Uber Eats快速成長

外送平台競爭日趨激烈,在台灣有Uber Eats、Food Panda、Honestbee還有最新加入的Deliveroo,中國則有滴滴外賣、美團、餓了麼,美國市場則有 Uber Eats、Doordash、GrubHub這三大品牌。

從美國市場觀察,最早進軍市場的GrubHub打著「任何食物都可送上門」的口號,成功拿下美國 52% 的市場份額,目前估值達 11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382 億元),厲害的是GrubHub從2011年到現在一直都是盈利的。

Uber Eats雖然現在位居第二,卻是所有競爭者中成長最快速的,自2015年於加拿大上線以來,Uber Eats目前已經在全球300多個城市提供服務,今年十月起,服務範圍更涵蓋全美7成人口,台灣市場服務範圍今年起也擴增到六都。

跟受到重重監管阻撓的載客業務相比,Uber Eats因為不受運輸法規限制,在各市場的發展都順利很多,甚至衍伸出「虛擬餐廳」的營運模式。

文章插圖

虛擬餐廳現象興起

「虛擬餐廳」指的是沒有實體店鋪,只存在於Uber Eats平台上的餐廳,像是一家位於紐約的餐廳Gerizim Cafe&Ice Cream ,本來菜單中有漢堡,但銷量卻不佳,Uber虛擬餐廳團隊透過數據分析,發現該區消費者對外送有強烈需求,因此建議老闆成立另一個專門販賣漢堡的品牌。 布魯克林漢堡工廠(Brooklyn Burger Factory )就此誕生,如今這家虛擬餐廳一天可以賣出 75 個漢堡,獲得的收入是本來實體餐廳的28倍。

Uber從2016年開始推行虛擬餐廳計畫,目前跟全球100座城市的 1600 家虛擬餐廳合作,Uber Everything 副總裁Jason Droege表示,虛擬餐廳是一個全新的現象,除了沒有店鋪、座位,同一個廚房內也可能出現不同的餐廳跟菜單。美國甚至還有以虛擬餐廳起家,發展成連鎖餐廳的品牌,像是Green Summit Group 目前旗下就擁有 9 個虛擬餐廳品牌,只需要廚師跟送餐司機就可以運作。

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虛擬餐廳出現,最大的誘因是不需要外場租金、員工的成本,而且廚房可以設在移動餐車中,對餐廳來說,在既有的營運成本下,還可以透過不同風格的餐點,擴張更多的客源。

上線時間:2018/11/25
增修時間:2018/11/29  修正內文

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用數據研發新菜單,UberEats推「快閃廚房」衝刺訂單量
UberEats總經理:對Deliveroo進軍台灣無感,歡迎更多玩家、資金來台
全球首例! Pizza Hut 推出直覺式數位菜單,可用眼睛點菜!

數位時代 logo

數位時代

長期聚焦於全球、台灣與中國等地最新的科技、網路、創業、數位行銷等議題的動態及趨勢。受到企業領袖與新世代菁英的喜愛,更引領台灣社會對「新商業」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