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咬一口】來一場「古代Buffet」 屬於春天、也屬於清明節的潤餅

本文由 窩廚房 贊助

在台灣,因循著四季節氣的變化,不同時序我們會吃不同的食物。而街頭巷尾常常看到的潤餅,不只是屬於春天的食物,更是清明節餐桌上的常客。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我們清明節的時候要吃潤餅呢?

文章插圖

皮薄餡多  整捆捲起來

薄薄比臉還要大的一張餅皮,包入切成細絲炒香過的高麗菜、紅蘿蔔、豆乾,有時還會放入豐富的蝦仁、五花肉和蚵仔,最後加入芫荽和花生粉,再在餅皮抹上一點辣醬,將滿滿的餡料整捆捲起來,噹啷!皮薄餡多的「潤餅」就完成了!

味蕾四重奏  營養最豐富

大口咬下,鹹、甜、鮮、辣所有味道在口中交織,讓人滿足得不得了,而這一捲裡頭更充滿豐富的營養,讓人只想一捲接著一捲大快朵頤。

然而,你會不會好奇,潤餅這道美味的小吃,是怎麼出現的呢?

文章插圖

潤餅由來眾說紛紜

目前,關於潤餅的由來眾說紛紜,也因為朝代的更迭和歷史資料的散佚而不可考。不過,現在最常見的說法是與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蔡復一有關,另一說則指潤餅是源自古代祭祀春神的傳統。

金門傳奇人物──蔡復一

說到蔡復一這個人,出生金門的他堪稱一位傳奇人物,飽讀詩書外也懂用兵,十分受到皇帝重用,官拜兵部右侍郎,總督雲貴湖廣一帶軍務,皇帝更賜了他一把尚方寶劍。

太忙沒時間吃飯?那就吃這個!

然而,蔡復一在總督雲貴湖廣軍務時,整日忙於公事,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於是,體貼的蔡夫人想到了一招,她把充滿營養的豬肉、魚蝦、香菇、冬筍、紅蘿蔔、豆乾等食材先切絲後炒香,最後包進大張的薄餅皮裡頭捲起來,讓蔡復一可以一邊批閱公文,一邊拿著這一捲捲的食物填飽肚子,如此公事和身體兩不誤。

「夫人薄餅」

當時,民間把這種食物稱為「夫人薄餅」,用來紀念蔡夫人的巧思。而這「夫人薄餅」就是我們愛吃的「潤餅」的前身。

文章插圖

和春天息息相關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潤餅的出現和季節的關係不大,而接下來的這種說法則與春天息息相關,也和我們為什麼清明節會吃潤餅有關。

祭祀春神獻春盤

在古代,人民在祭拜春神時要獻上「春盤」,也就是所謂的五辛盤,上頭擺有大蔥、小蒜、韭菜、油菜、芫荽這五種帶有辛味的蔬菜,吃下肚可以開五臟、去伏氣、淨化身體。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立春日〉這首詩中,就有一句「春日春盤細生菜」。然而,單吃這五種刺激性的蔬菜實在令人難以下嚥,人們就用薄餅皮將它們包起,再加入其他食材一起捲來吃,這就是潤餅的前身──「春餅」。

文章插圖

寒食節必吃美味

從「春餅」的名稱就知道,這是一種在春天吃的食物,然而這還是沒有解釋到,為什麼清明節要吃。這個時候,逐漸和清明節融為一體的寒食節就登場了!

紀念忠臣介子推

相傳寒食節源於東周春秋時代晉文公的忠臣介子推。在晉文公尚未即位、還是公子姬重耳並且流亡的時期,介子推不離不棄,並且在晉文公肚子餓到無法行走的時候,毅然決然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晉文公吃。

不願受賞,燒死山中

在晉文公即位並且準備封賞忠臣時,介子推帶著母親隱居深山,不願接受晉文公的封賞。於是,晉文公宣布放火燒山,想要把介子推給逼出來,沒想到他卻堅持不肯下山,最後被活活燒死。

不准吃熟食,那就吃潤餅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便宣布放火燒山的這一天為寒食節,在這一天都不准吃需要用火烹煮的熟食,只能吃生食。這時,潤餅這種非熟食又能吃飽的食物最適合不過。

文章插圖

時序相近,清明一起吃

又因為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近,慢慢地寒食節的習俗也融進了清明節,因此,人們在清明節這一天也會吃潤餅,再加上清明走春、掃墓的傳統,整個家族聚在一塊,要餵飽那麼多張嘴巴,潤餅的方便讓它自然而然成為受到大家歡迎的節日必備美食。

南熱炒,北川燙

當潤餅來到台灣後,起初台語稱潤餅為「輭」(ㄌㄨㄣˇ)餅,也有人認為潤餅應該稱為「年餅」,《彰化縣志》上則提到該種小吃是「以麵粉為薄餅」,而南北潤餅其實也稍有不同。

舉例來說,南部潤餅的配料大多會先炒過,北部潤餅則是先川燙過;在肉類的部分,南部多用香腸和滷肉,北部則選用紅糟肉;在花生粉的部分,南部會多加一點糖,北部則走鹹香路線。無論如何,潤餅都是家家戶戶清明節時,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好滋味。

「古代的Buffet」

當代美食評論家韓良露就曾以「古代的Buffet(自助餐)」來形容潤餅,因為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要在薄餅內包入什麼樣的好料。

伴有春意的自助宴

隨著清明的腳步越來越近,你想不想也來一場帶有濃濃春意和暖意的潤餅自助宴呢?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logo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此篇文章由合作夥伴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