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咬一口】一口吃進千年歷史 你不知道的湯圓大小事

本文為 地球圖輯隊 X 窩廚房 合作

Q彈的外皮,輕輕咬破一個洞,盈滿濃郁香氣的內餡熱呼呼地流出來,湯圓甜蜜的滋味讓人回想起一家團聚的溫馨。今天,小隊長要來跟大家分享湯圓的大小事。

文章插圖

一、湯圓什麼時候出現?

關於我們現在所稱的「湯圓」從什麼時候出現,目前最普遍聽到的一種說法是宋朝的時候,當時的明州(即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開始流行用黑芝麻、豬油和白砂糖做餡,再包進糯米粉當中搓成圓形丟到熱水中煮,等湯圓一顆顆浮上水面就可以大快朵頤了,這樣的景象也讓人稱湯圓為「浮元子」,吳語裡則稱為「湯糰」,閩南語裡則稱煮湯圓為「浮圓仔」。

到了明代,宦官劉若愚在其筆記體史書《酌中志》的《飲食好尚紀略》裡提到了湯圓,不過他先提到了和湯圓常常混稱的元宵。他說元宵「製法用糯米細麵,內用核桃仁、白糖為果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稱湯圓也」,這句話點出了當時湯圓和元宵其實是同一種食物,不過名稱因地區不同。

而在民國初年,相傳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認為「元宵」(諧音:袁消)這個稱呼有消滅袁世凱之意,所以下令將「元宵」改稱「湯圓」。在袁世凱下台之後,「元宵」才獲正名。

文章插圖

二、湯圓還有什麼別名?

除了常與元宵混稱,湯圓在興化語中稱為「丸囝」、客家語稱為「惜圓、粄圓、雪圓仔、圓粄仔」、閩東語馬祖話稱為「湯丸」、閩東語福州話稱為「元宵丸」,還有「糰子」、「圓子」、「糖圓」、「粉果」、「浮子」、「浮圓」等別名,可見各地對這種糯米包餡搓成圓形的食物各有不同的叫法。

文章插圖

三、湯圓和元宵有什麼不同?

到了現代,大家越來越能清楚分辨湯圓和元宵的不同。

就作法而言,湯圓是先用糯米粉做出Q彈的外皮,再將餡料包進糯米皮中搓成圓形;元宵則是將餡料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到裝滿糯米粉的大竹篩上滾成圓形,期間不時得將元宵過水好讓表皮濕潤可以沾附更多糯米粉。一言以蔽之,湯圓是用包的,元宵是用滾的,或許這就是最簡單的分辨方式。

再來,湯圓和元宵分別在不同節日吃,湯圓一般來說在冬至吃,元宵則在元宵節的時候吃。

文章插圖

四、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每一天的白天都會越來越長,溫暖的陽光也會越來越多,所以這一天其實是迎接陽氣、慶祝太陽新生的日子。

因此,古代又有所謂「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這一天家人們會齊聚一堂敬天祭祖,之後會吃進代表一家團圓的湯圓,讓湯圓甜蜜的滋味開啟新的一年,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吃湯圓長一歲」這樣的說法。

文章插圖

五、傳統湯圓怎麼做?

在了解湯圓的歷史後,小隊長特別採訪到冷凍湯圓界的翹楚【桂冠】,獨家取得了【桂冠】遵循古法製作湯圓的六道經典工序,這六道步驟正是確保每一顆湯圓吃起來都帶有濃濃懷舊味的秘密:

1. 浸米:前一晚先把不夾雜蓬萊米的純正圓糯米浸軟
2. 磨漿:將浸軟的糯米與水調和好後,用石磨磨成漿
3. 壓粿:將米漿倒入粿袋中綁緊,用石頭和扁擔重壓出水成為生粉塊
4. 粿膜:取幾塊生粉塊蒸煮成粿膜
5. 粿粹:把生粉塊壓碎成粉狀,再加入粿膜細搓慢揉成光滑的湯圓皮
6. 搓圓:把粿粹分切成段,包餡後再逐個搓成圓球,湯圓就完成囉!

文章插圖

六、湯圓怎麼煮才漂亮不會破?

煮湯圓時,要把握「滾水下,小火煮」的原則,也就是用大火將水煮開後直接下湯圓,等湯圓浮起後轉小火繼續加熱,再等個 5-7分鐘就可以關火,把一顆顆飽滿的湯圓撈起來吃了!

文章插圖

七、今年你想吃哪一種湯圓?

除了經典款的芝麻和花生湯圓,今年【桂冠】與榮獲台北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君品酒店頤宮中餐廳合作,用傳統手藝和古法工序研發出了「黃金流沙湯圓」。輕咬一口Q彈的湯圓皮,奶香和鹹蛋黃交織的內餡緩緩流出,淵遠流長的千年歷史就濃縮在這一顆黃金流沙湯圓中,甜蜜的滋味讓人心花怒放。

不過,小隊長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在吃湯圓時千萬要細嚼慢嚥、好好品味湯圓的美味喔!

點這裡把黃金流沙湯圓帶回家!

文章插圖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logo

合作夥伴贊助內容

此文章由合作夥伴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