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專訪】結合自然與派對元素 台灣不為人知的戶外電子音樂祭

近年來,隨著Tomorrowland、Ultra等大型國際音樂祭品牌進入台灣市場,以及台灣原創的樂托邦國際音樂祭(Lootopia)去年的盛會,電子音樂以及音樂祭逐漸成為台灣的新趨勢。

不過,你知道在這些大品牌來台之前,台灣的山區和海邊十幾年來一直都有電子音樂祭活動嗎?【地球圖輯隊】這次採訪到在台灣建立DJ名氣、隨後創辦自己的在地音樂祭品牌的法籍音樂人,一窺這個隱藏在山區和海邊、不為人知的電音圈生態。

文章插圖

電子音樂成為新潮流

近年來,Tomorrowland、Ultra、樂托邦(Lootopia)等大型商業音樂祭品牌在台灣的年輕人之間掀起了一波新的趨勢。戶外舞台、多日活動、露營過夜的周末派對模式,結合動茲動茲的電子音樂和各式風格的衣著打扮,改變了傳統「跑趴」的想像和體驗,也讓電子音樂躍入年輕人耳中。

電子音色搭配部分旋律的音樂類型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泛指使用電子樂器音色所創作的音樂,其中細分的類型五花八門,但大致可以歸納成浩室(House)、鐵克諾(Techno)、傳思(Trance)、氛圍(Ambient)以及主流電子舞曲(Electronic Dance Music,EDM)五種。

文章插圖

台灣主流為EDM音樂

以台灣而言,台灣的主流電子音樂以EDM為主,無論是Tomorrowland、Ultra等大型音樂祭、曾在台灣開演唱會的老菸槍雙人組(The Chainsmokers),或是一般夜店DJ所播放的音樂,都是主流EDM的範圍。

本土DJ長年推廣電音

在比較不為人知的地下電音圈中,有一群台灣本土和長期駐台的海外DJ和音樂製作人,長年在台灣推廣鐵克諾、浩室等群眾較小的電音類型。他們出沒在全台的電音派對,並與台灣自創小型音樂祭品牌合作,在山上與海邊等戶外音樂祭為電音愛好者帶來音樂演出。

【地球圖輯隊】小隊長採訪到了過去幾年在台灣建立名氣、創辦音樂祭品牌的法籍音樂製作人兼DJ查諾亞(Noé Charmet),了解台灣地下電音的生態與本土音樂祭的成長。

文章插圖

來台後建立DJ事業

查諾亞在 2016年來到台灣後,開始發展自己的音樂之路,隨後成為台灣地下電音圈的主要外籍 DJ之一。他與已經在台灣紮根十二年、由本土音樂製作人法尼克(Victor Yeh)創辦的伊甸高原音樂祭(Eden Hill Music Festival)合作演出,並於 2018年和另一名法籍好友共同創辦「EXTRA Taiwan」音樂祭品牌。

全年都有閤家歡樂的音樂祭

伊甸高原音樂祭每年春、秋在南投埔里舉辦,與其搭配的EXTRA音樂祭則於每年夏、冬在東北角白沙灣舉辦,成為台灣鐵克諾和浩室音樂愛好者定期的活動聚會地點,也創造了與眾不同、適合親子與大眾的音樂祭形式。

查諾亞與法籍好友共同創辦的EXTRA 音樂祭每年在東北角白沙灣舉辦,結合海景、露營、手工藝、異國食物,創造獨一無二的戶外派對形式。

鐵克諾音樂沒有特定主調

一般而言,鐵克諾由快節奏、重複性高的電子鼓點與不同電子樂聲組合、堆疊而成,由於帶有一些機械感,有些人會形容它「很工業」。談及他從 15歲就開始接觸的鐵克諾音樂,查諾亞則形容鐵克諾是一種「超脫傳統定義」的音樂類型。「鐵克諾的重點不在旋律或歌詞,所以也沒有人會只聽副歌、只喜歡前奏。」查諾亞說。

容易沉浸在節奏之中

正因如此,以鐵克諾為主的音樂祭便自然而然有了獨特的氛圍。「鐵克諾的音樂編排讓人很容易沉浸在連續不斷的DJ演出中,而不會讓音樂高潮只集中在某個時刻。」查諾亞表示:「鐵克諾音樂祭的參加者往往會在自己的音樂泡泡裡面享受音樂的旅程,而不會把派對的意義放在酒精無限暢飲或把妹上面。」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2

音樂祭結合多元元素

在設計音樂祭的活動內容時,伊甸高原和EXTRA都盡可能把這項特點極大化。他們結合戶外自然環境、兩天一夜或兩天兩夜露營形式,邀請各國食物攤商、手作藝術家擺攤,以鐵克諾為主體,規劃多個舞台,加入浩室、氛圍、傳思、迪斯可(Disco)、放克(Funk)等音樂類型,創造一個極為多元的音樂及藝術空間。

嘗試大膽戶外想法

不僅如此,伊甸高原大膽結合了飛行傘運動,參加者從主舞台後方的山坡草地上就能體驗飛行傘。EXTRA善用東北角海岸線的美景,打造被海景環繞的主舞台,並架設多個副舞台、規劃手工藝藝術村。看似把派對重點從音樂移走,其實是為了讓派對的體驗更豐富。

夜店規劃限制較多

「音樂祭和夜店派對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音樂祭是一刻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查諾亞細數他認為最重要的音樂祭元素:「場地、攤商、群眾、裝置藝術……在音樂祭,我們可以嘗試許多很異想天開的藍圖,將一個概念實現到現實的極限。」相對而言,夜店受限於場地、既定形象和金錢考量,發揮彈性比較小。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台灣電音圈小而親密

除此之外,伊甸高原和EXTRA的主辦人和忠實粉絲都認為,這兩場音樂祭有獨一無二的「親密感」。「相對於歐洲,鐵克諾和浩室在台灣的音樂群眾很小,但非常緊密。」查諾亞解釋:「在台灣的鐵克諾音樂祭或派對,你看到的人大多都是熟面孔,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歸屬感。」

市場和名氣影響活動規模

「這種小規模音樂圈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就是受到市場和名氣限制,我們這種音樂祭比較難邀請到國際型知名 DJ。」查諾亞指出,法國巴黎一間夜店一個晚上的國際 DJ 演出行列,可能是台灣花一整年、數場音樂祭才湊得出來的。「而且,在台灣辦小型音樂祭的人,通常也賺不到什麼錢,基本上都是靠熱情和理念支撐。」

台灣擁有很大的成長潛力

不過,他對台灣電音圈的成長有很大的信心。歐洲在 2010年開始盛行電子音樂,而台灣正在逐漸跟上這股趨勢。「我不確定台灣能不能成長為亞洲電音的核心,但我們的本土音樂祭絕對會成長。」查諾亞分析:「台灣位在亞洲中心、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些都能催化音樂祭文化。」

不只是派對 而是藝術文化

同時,他也認為政府的態度和民眾的想法很可能會成為電音圈發展的挑戰。「可能民眾對音樂祭或派對普遍都有不好的觀感。」他說:「歐洲各國的政府慢慢意識到音樂祭背後代表的是一整個文化、藝術的表現,而台灣還是將音樂祭單純視作一種派對方式。」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台灣派對習慣停留在夜店

【地球圖輯隊】小隊長進一步問道,台灣的本土電音音樂祭還面臨到了什麼困難?查諾亞指出,最大的困難是吸引群眾、擴大市場。「台灣年輕人對派對的想像還停留在夜店的形式,沙發、桌子、一大桶酒,穿著短版上衣的辣妹 DJ播著排行榜上前 40名熱門歌曲。」他說。

靠品牌特殊性吸引群眾

「要讓群眾嘗試新事物是很困難的事情。直接和三五好友一起去夜店狂歡一晚已經是很多年輕人熟悉的派對習慣,要一夜之間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並不容易。」他表示:「我們盡量塑造很鮮明的品牌形象和活動概念,讓我們顯得與眾不同,才能吸引到更多群眾。」

市場小 票價相對無法壓低

說到音樂祭票價可能也是許多人舉足不前的原因,查諾亞無奈地回答,台灣的電音音樂祭市場不大,群眾基數不足,就會需要抬高票價來打平籌備成本,不然就必須放棄音樂祭的諸多細節設計和活動品質。「邀請 DJ演出、租借場地和設備……這些成本比大眾想像中還要高很多。」他說。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參加者:音樂祭的彈性很大

今年三月參加過伊甸高原音樂祭、六月準備參加EXTRA音樂祭的外籍交換學生魏羅倫(Lorenz Wiesmeier)告訴小隊長,他第一次參加音樂祭的體驗就獻給了台灣。他認為,音樂祭給參加者更多享受一場活動的彈性和方式。

更加豐富的活動選擇

「在音樂祭中,除了聽音樂跳舞之外,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是跟朋友聊天、去海邊走走逛逛、參加手工藝工作坊,或是去其他播放不同音樂類型的舞台轉換心情。」他說,相較之下,夜店的環境讓你只能跳舞、喝酒,就算不喜歡當晚的音樂也別無選擇。

台灣的「新世界」體驗

問起他對音樂祭體驗的總結,他說:「音樂祭像是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語畢,他又想了想,才笑著補充:「也可能這是台灣本身的魔力吧,我也不知道。」


編註:專訪內容與活動照片於 2019/05/25 由台灣攝影師黃韵(Yuniverse Photography)以及EXTRA Taiwan團隊授權同意刊載,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想追蹤更多攝影師黃韵作品的朋友,可以追蹤她的Facebook粉絲專頁Instagram;想了解更多音樂祭資訊,可以追蹤EXTRA Taiwan的Facebook粉絲專頁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