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妳還好嗎?」CPR人偶安妮 原型來自19世紀巴黎溺水少女

曾經上過CPR(心肺復甦術)課程的學生,一定都對CPR人偶「安妮」不陌生。不過,你知道「安妮」背後的故事嗎?

文章插圖

塞納河無名少女

19世紀晚期,一名少女的屍體被人從巴黎塞納河打撈上岸,隨即送往巴黎太平間供驗屍官相驗。驗屍官在勘驗完後,推測少女的年紀大約落在 16歲,她的屍體並沒有明顯的外傷,死因極有可能是跳水自殺。

在無法確認少女的身分下,她被稱為塞納河無名少女(L'Inconnue de la Seine),屍體被和其他無名屍一起放在展示窗前供人們認屍,這是當時巴黎當局供民眾認屍的方法之一。

展示窗前充滿人潮  

根據專門介紹巴黎神秘地標的書籍《未知巴黎》(Unknown Paris,暫譯)的描述,擺放少女的展示窗前充滿了特地前來觀看的人潮,大家並不是來認屍,而是來欣賞她的美貌。書中寫道:「在巴黎,沒有任何一扇櫥窗可以吸引到超越這扇展示窗的人潮。」

下葬前製作死亡面具

最終,少女的屍身被草草下葬在無名墓,當時的警察紀錄中也沒有提到這名神秘的少女。不過,在她的屍身下葬前,一名在太平間值班的病理學家找來了模具師,製作出了她的死亡面具,用模具的方式保存下了她的長相。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少女成了謬斯女神  全歐瘋少女面具

不久之後,這副死亡面具開始被大量複製,並且在模具師位於巴黎左岸的工作坊開賣,塞納河無名少女一夕之間成了藝術家、小說家、詩人們的謬斯女神,大家紛紛為少女編織出美麗的故事。從巴黎到整個歐洲,只要是有跟上這股潮流的畫室,牆上一定會掛上少女的死亡面具供學生們作畫,也不乏關注藝術的中產階級將少女面具當作居家裝飾。

「溺水的蒙娜麗莎」

法國哲學家卡謬(Albert Camus)形容道,少女就像是「溺水的蒙娜麗莎」(drowned Mona Lisa)。捷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法國詩人阿拉貢(Louis Aragon)、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曼‧雷(Man Ray)和俄國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都以無名少女為靈感,留下了相關作品。

死亡+水+女子=誘人組合

然而,法國博物館檔案學家皮內(Hélène Pinet)表示:「有關少女的真相實在太少了,不過這樣一來,每個作家都可以把自己想投射的事物投射到這張平靜的臉上。」

「當時,溺水而亡是個非常浪漫的概念。死亡、水和女子加起來是一個誘人的組合。」

更有人形容少女「是那個時代性愛對象的理想型」,她的美「讓一整個世代的德國女孩模仿她的模樣」。

半個世紀過後,一件發生在挪威的溺水案,讓塞納河無名少女成了舉世知名的人物,也讓她獲得了「安妮」(Anne)這個名字。

文章插圖

打造「安妮」  源於兒子溺水

1955年,挪威玩具製造商萊達爾(Asmund Laerdal)的 2歲兒子托雷(Tore Laerdal)溺水,當萊達爾抱著奄奄一息的兒子上岸時,那股生命在手上流逝的恐懼他永遠忘不了。幸好,托雷最後被人工呼吸給救了回來。

這段兒子溺水的經驗,讓萊達爾毫不猶豫答應和奧地利醫生薩法爾(Peter Safar)帶領的研究團隊合作,為他們製作CPR(心肺復甦術)教學用人體模型,而這也是挑戰的開始。

要能模擬CPR實況

首先,這具模型必須符合真人大小,胸腔的設計還要有足夠的彈性,可以模擬人們在按壓時反彈的力道。此外,模型的嘴巴也必須能重現口對口人工呼吸時的狀況。

「安妮」原本是一款玩具

幸好,萊達爾在製作玩具的經驗中,常常採用軟塑膠這種材料,讓他可以製作出符合小孩需求的娃娃和模型車。先前,萊達爾製作的一款娃娃更被譽為「年度玩具...有一對睡著的眼睛和自然的頭髮」,而這款娃娃就叫做「安妮」。

當「安妮」遇上塞納河無名少女

決定好了材料後,萊達爾開始思考,這具模型要採用誰的臉。剛好,他的祖父母家中牆上掛著塞納河無名少女面具,讓他決定用少女的臉結合年度玩具安妮的名字,製作出了聞名全球的CPR人偶安妮(Resusci Anne)。

為什麼是女性人偶?

至於,為什麼萊達爾選擇製作女性CPR人偶,而不是男性呢?萊達爾曾提到,他認為女性人偶比較不具有威脅性,能夠讓人願意接受CPR訓練。也有一說認為,1960年代的男性不願意和男性人偶實施嘴對嘴人工呼吸。

在 20世紀的大眾文化中,安妮也軋了一角。在美國流行音樂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歌曲〈犯罪高手〉(Smooth Criminal)中,就有一句歌詞這麼寫:「安妮,妳還好嗎?」(Annie, are you ok?),模擬CPR訓練中呼喊安妮的橋段。

屹立不搖的秘密

無論如何,安妮一推出後受到大家的歡迎,不過它並非當時市場上唯一出現的CPR人偶,它之所以能夠屹立不搖,很大一部分得歸功於它真的能令人身歷其境地模擬CPR過程。

最多人吻過的雙唇

時至今日,全世界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使用過安妮,說它的雙唇是史上最多人吻過的也不為過。根據萊達爾公司的統計,全球至少有 200萬人因為CPR獲救,安妮功不可沒。

模擬訓練的門面

澳洲雪梨西草地兒童醫院兒童重症護理專家費斯塔(Marino Festa)說:「這具人偶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它是醫療保健中模擬訓練的門面,模擬訓練能令人印象深刻,並且把所學用在現實世界中。」

「安妮幫助我們了解了這一點。」

文章插圖

塞納河無名少女謎團重重

然而,安妮的原型──塞納河無名少女背後的種種謎團依舊無解。時至今日,不少人懷疑塞納河無名少女的死因不可能是溺水,因為溺水的人表情不可能如此寧靜,臉也會浮腫或是帶有傷痕。

溺水不可能這麼平靜

專門打撈塞納河屍體的巴黎河警部門警長雅金(Pascal Jacquin)就說,他不太相信模具師在製作少女的面具時,少女已經死了。

「看到(少女)這麼平靜的臉很令人意外,每個我們從水裡打撈上岸的人,不管是溺水還是自殺,他們從來不可能看起來這麼平靜。他們會呈現浮腫的樣子,看起來並不好看。」

此外,就算少女是跳河自殺,但在死前最後一刻依舊會無意識的掙扎,而這股掙扎會顯現在臉上。雅金說:「這名少女看起來就像睡著了一樣,等著她的白馬王子前來。」

永遠都不知道她是誰

至今,仍有不少人在追尋少女的身世,澳洲雪梨大學醫學院的小兒科醫生菲爾普斯(Megan Phelps)就是其中一員,她曾飛往巴黎研究少女的身世。

菲爾普斯說:「我們有可能永遠都不知道這名少女是誰,我猜她是一名藝術家的模特兒,她的圖像被用來製作成供人練習畫畫的面具。」

少女的價值就在謎團

對塞納河無名少女同樣充滿興趣的英國小說家威爾士(Louise Welsh)評論到,少女面具的價值就在它帶來的謎團內。

「當我們有了一個名字、一個人生故事,那個謎團就死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