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圖書館】見證少女歷史 安妮法蘭克的密室日記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 皇冠出版合作---

安妮.法蘭克一家因著猶太人的身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納粹迫害,全家被迫藏匿於阿姆斯特丹一棟建築物的閣樓密室,而《安妮日記》正是安妮13歲至15歲期間,每天躲藏在密室時所寫下的少女心思。

1944年8月4日的上午,安妮一家被黨衛軍和荷蘭祕密警察逮捕,之後全家被迫分離並遣送到集中營,只有安妮父親——奧圖.法蘭克最終倖存下來。倖存的奧圖在戰爭結束後,決定將女兒的文字出版。不過最初的版本中,他刪除了女兒日記中對於性的描繪部分,也編修了女兒對父母婚姻的批評。

這些編修的部分直到奧圖過世後才被公開,也是在那之後,安妮的日記被重新集結,並出版了一個貼近原始日記、沒有經過刪節的完整版本。

本文摘自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著作《安妮日記【75週年紀念最終增訂版】:安妮.法蘭克基金會唯一正式授權,新增前言、後記、編輯過程、獨家照片,散佚內容全數收錄!》,以下為摘要選文。

文章插圖

波蘭猶太少女安妮與她的家人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於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伊迪絲和奧圖.法蘭克的次女。她的姊姊瑪歌大她三歲。奧圖來自法蘭克福一個德國猶太裔中上階層家庭,伊迪絲(本姓荷蘭德,Holländer)也是猶太人,是亞琛一位富有企業家的女兒。

由於國家社會主義(納粹黨)在德國崛起,又正逢經濟困難時期,通貨膨脹漲個不停,加上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被任命為德國總理,他們一家人覺得在德國再也看不到未來。1933年夏天,奧圖.法蘭克率先搬到阿姆斯特丹,幾個月後,在1933年底,妻子伊迪絲和瑪歌也分別去了阿姆斯特丹。安妮在亞琛的外婆家又多待了幾週,才與家人終於團圓。

在阿姆斯特丹的頭幾年,法蘭克一家住在梅爾韋德廣場的中產階級猶太社區,安妮得以享有一個平凡正常的童年,也很快交到了新朋友。被迫進入猶太學校之前,她讀過蒙特梭利幼稚園和學校。

納粹占領下的阿姆斯特丹

1940年5月,德國占領荷蘭,法蘭克一家的生活起了劇變。1942年6月20日,安妮寫道:

猶太人必須在衣服上繡黃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行車,猶太人禁止搭乘電車,猶太人禁止乘車,自己家的車也不行。猶太人只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買東西,猶太人只能光顧猶太人開的理髮店與美容院,猶太人在晚間八點到清晨六點之間不能外出上街,猶太人禁止去戲院、電影院與所有其他娛樂場所。猶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網球場、曲棍球場與所有其他運動場地。猶太人不准划船,猶太人不准參與公開體育活動,猶太人在晚間八點後不准坐在自己家或朋友家的院子。猶太人不准上基督徒家拜訪,猶太人只能上猶太學校,等等。

從1940年10月起,因為猶太人的身分,奧圖.法蘭克不許經營公司。1941年秋天,安妮和瑪歌不許和非猶太人一起上學,必須轉入猶太學校就讀。從1942年5月開始,全家都必須在衣服上明顯的位置配戴猶太星星,在荷蘭的猶太人無人可以例外。

在這段期間,奧圖.法蘭克不停設法安排一家人從荷蘭移民,但非常可惜,他始終申請不到簽證,沒有一個國家的領事館願意接受一個實際是無國籍的家庭。

躲入密室的那一天

1942年7月初,瑪歌收到前往勞改營工作的徵召令,姊妹兩人第一次知道父母已經忙了一陣子,準備偷偷躲到奧圖.法蘭克位於王子運河的工廠的附屬建築。幾個月來,奧圖.法蘭克一直小心翼翼將衣物、碗盤、藥品之類的東西送過去。在7月5日晚上,安妮和瑪歌也收拾了一些東西到背包,準備第二天早上帶過去。安妮不得不和她心愛的貓咪穆鬚告別。

7月6日,安妮進入密室,除了她的家人,還有另外四人先後躲進去。1944年8月被捕之前,安妮不曾離開過密室一步。

文章插圖

誰都無法阻止的作家夢

1942年6月12日,安妮.法蘭克過13歲生日,父母送給她一本日記本。從這天起,她開始在日記上寫信給想像中的朋友吉蒂。

早在父母位於丹梅爾韋德廣場的公寓,她就有寫日記的習慣,躲在密室時,她繼續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日記。起初,她完全為自己而寫,但在1944年春天,她和家人非法收聽倫敦電臺廣播,聽到一位流亡海外的荷蘭部長宣布,他希望戰後出版一本在德國占領期間所寫的日記信札合集。受此啟發,安妮決定以她的日記為基礎,出版一本名為《密室》(Het Achterhuis)的小說。之後,安妮開始編輯修訂日記內容,替大多數提到的人創造了假名。

最後一篇日記寫於1944年8月1日。三天後,也就是8月4日,她和所有密室成員曝光被捕,最終被遣送出境,沒有生還。密室成員之中,只有奧圖.法蘭克一人從戰爭倖存下來,活著離開集中營。他去世之前始終致力於出版安妮的日記。

安妮一家的完整資訊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本名為安妮莉絲.瑪莉.法蘭克(Annelies Marie Frank),於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在這裡生活到5歲。1934年初,安妮在亞琛的外婆家住了幾週,然後搬去阿姆斯特丹一家團圓。進入猶太學校以前,她讀過蒙特梭利幼稚園和蒙特梭利學校。1942年7月6日,安妮和家人一起進入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她在密室被捕,不久被遣送至韋斯特柏克中繼集中營,接著再移送到卑爾根─伯森集中營,最後因斑疹傷寒病逝。她的死亡日期據信是在1945年2月底至3月初。

瑪歌.法蘭克(Margot Frank):安妮的姊姊,於1926年2月16日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1934年隨父母逃往阿姆斯特丹前已經開始上學。1942年7月5日,瑪歌收到書面徵召令,要她前往德國的勞改營報到,她的父母立刻下了決定,是時候搬進幾個月前就準備好的藏身處。他們一家在1944年8月4日被捕之後,被關在韋斯特柏克,之後瑪歌和安妮一同被遣送到卑爾根─伯森集中營。1945年2月或3月,她因斑疹傷寒死於集中營,幾天後,妹妹也病死了。

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安妮的父親(安妮經常暱稱他「皮姆」),於1889年出生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他父親的家族來自法爾茲地區,母親的家族則在法蘭克福已經定居幾百年。取得高中文憑後,奧圖•法蘭克花了一個學期學習藝術史,然後進入銀行工作,接著前往紐約,在梅西百貨(Macy 's)替內森·史特勞斯 (Nathan Straus)工作了兩年。1915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被徵召到德國軍隊服役,後來被授予鐵十字勳章。1925年,他與伊迪絲.法蘭克結婚,這對夫妻有兩個女兒。納粹黨執政後,奧圖·法蘭克第一次獨自前往阿姆斯特丹,為家人尋找公寓,並在荷蘭成立歐佩克塔公司分公司,生產果膠(一種製做果醬和果凍使用的增稠劑)。1934年初,家人跟隨他的腳步,搬到了阿姆斯特丹。

被捕後,奧圖·法蘭克先被押送到阿姆斯特丹的維特林鄉斯拘留所,接著和家人又被帶到韋斯特柏克中繼集中營,最後被送到奧斯威辛。1945年1月下旬,蘇聯軍隊解放集中營,密室成員中,僅有奧圖.法蘭克一人活著返回阿姆斯特丹。

1952年,奧圖.法蘭克與第二任妻子艾爾芙麗德.蓋林格(Elfriede  Geiringer)移民瑞士。1963年,他在巴賽爾成立安妮.法蘭克基金會。安妮.法蘭克的表哥巴弟.艾利亞斯(Buddy Elias)擔任第一任主席,直到2015年去世為止。1980年8月19日,奧圖.法蘭克在巴賽爾近郊的比爾斯費爾登去世,葬於該地。

伊迪絲.法蘭克(Edith Frank):1900年1月16日出生於亞琛,是安妮和瑪歌的母親。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企業家家庭,1916年完成高中學業。幾年後,她嫁給奧圖·法蘭克,生了孩子,1934年逃往荷蘭。伊迪絲.法蘭克與其他密室成員先被關在韋斯特柏克,然後又從那裡被遣送到奧斯威辛。1945年1月6日,她因飢餓與過勞死於奧斯威辛─比克瑙女子集中營。

文章插圖

安妮日記: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寫日記對我這種人是非常奇怪的經驗。我以前沒寫過東西,而且我覺得以後不會有人有興趣讀一個十三歲女生的胡思亂想,不管是我還是別人。哎呀,管他的,我就是想寫,更想說出心裡所有的想法和感受。

「紙比人有耐心。」有天我又有點沮喪,托著下巴呆坐在家裡,覺得無聊又無精打采,不知該留在家裡,或是應該出去走走,最後還是待在原地想東想西。當時我想到這句諺語。沒錯,紙的確更有耐心。我不打算讓別人看這本被尊稱為「日記」的硬皮筆記本,除非我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否則誰也不會讀到這本日記。

這就回到一開始促使我寫日記的原因:我沒有朋友。

讓我說清楚一點好了,因為沒人會相信一名十三歲少女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非常孤單。沒錯,我並不孤單,我有疼我的爸爸媽媽,一個十六歲的姊姊,還有大約三十個可以稱做朋友的人。有一大票男生暗戀我,他們愛慕的眼神總是希望再多看我一眼,在教室有時還想辦法用破掉的小鏡子偷瞄我。我有很多親戚,疼我的姑姑阿姨,還有一個溫暖的家。沒錯,從表面上看,我什麼都不缺,只是少了一個真心的朋友。我跟朋友相處時,就只想著要開心,除了日常話題以外,沒有勇氣談論其他事,大家好像無法再親近一些,這就是我的煩惱。我們彼此無法推心置腹,也許問題在於我。不管怎樣,事實就是這樣,而且很遺憾,不太可能會改變。這就是我開始寫日記的原因。

為了提升這位期待已久的友人在想像中的形象,我不想和多數人一樣只是隨手寫下一些發生的事,我希望日記本成為我的朋友,我還要叫這個朋友「吉蒂」。

如果我突然就開始寫,沒有人會懂我告訴吉蒂的故事,所以,雖然並不願意,我最好還是簡單說一說我的生活。

我的爸爸是我見過最好的爸爸,他在三十六歲時跟媽媽結婚,媽媽當時25歲。姊姊瑪歌1926年出生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我1929年6月12日出生,4歲前都住在法蘭克福。因為我們是猶太人,1933年爸爸移民到荷蘭,擔任荷蘭歐佩克塔公司的總經理,這間公司生產製作果醬所需的材料。9月時,媽媽伊迪絲.荷蘭德.法蘭克跟爸爸前往荷蘭,我跟瑪歌被送去亞琛外婆家。12月時,瑪歌去了荷蘭,我到隔年2月才去。到了那裡,他們突然把我抱到桌上,說是給瑪歌的生日禮物。

我立刻進了蒙特梭利幼稚園,讀到6歲,然後上一年級。我的六年級老師是古佩魯斯校長,學年結束時,我們傷心哭著說再見,因為我就要去讀瑪歌讀的那一所猶太學校。

我們的生活並非無憂無慮,因為留在德國的親戚受到希特勒反猶太法的迫害。1938年發生幾次大屠殺後,兩個舅舅逃離德國,在北美找到安身的地方,年邁的外婆搬來跟我們一起住,她那時73歲。

1940年5月後,快樂的時光久久才出現一次。先是戰爭,接著是投降協定,然後德國人來了,我們猶太人的苦日子開始了。接二連三頒布的反猶太法令嚴格限制我們的自由:猶太人必須在衣服上繡黃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行車,猶太人禁止搭乘電車,猶太人禁止乘車,自己家的車也不行。猶太人只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買東西,猶太人只能光顧猶太人開的理髮店與美容院,猶太人在晚間八點到清晨六點之間不能外出上街,猶太人禁止去戲院、電影院與所有其他娛樂場所。猶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網球場、曲棍球場與所有其他運動場地。猶太人不准划船,猶太人不准參與公開體育活動,猶太人在晚間八點後不准坐在自己家或朋友家的院子。猶太人不准上基督徒家拜訪,猶太人只能上猶太學校,等等。這個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日子還是一天天過去。賈姬常對我說:「我什麼都不敢做,因為我怕做到不准做的事。」

1941年夏天,外婆生病要動手術,所以我那年的生日沒怎麼慶祝,而前一年1940年夏天,大家也沒好好幫我過生日,因為荷蘭的戰爭才剛結束。外婆在1942年1月過世,沒人知道我好想好想她,也沒人知道我仍然深深愛著她。1942年這次過生日,算是彌補前幾年的生日,外婆的蠟燭也跟其他人的一起點亮了。

我們一家四口過得還好。日子就這樣來到了這一天,1942年6月20日,我認真開始專心寫日記。

文章插圖

本文摘自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著作《安妮日記【75週年紀念最終增訂版】:安妮.法蘭克基金會唯一正式授權,新增前言、後記、編輯過程、獨家照片,散佚內容全數收錄!》,繁體中文版由皇冠出版代理,呂玉嬋翻譯。欲購買的小隊員歡迎透過以下連結前往購買:

  • 博客來(透過這則連結購書,《地球圖輯隊》也將獲得一小部分的收益。有了你的支持,我們將能產出更多好文章!)

Q:我也想看《安妮日記【75週年紀念最終增訂版】》!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2/07/22中午12點截止

  • 送出名額:2名(限寄送台澎金馬)

  • 活動方式:

  1. 贊助DQ滿額成為DQ VIP(月定期贊助100元或年度贊助1200元)⁣:贊助網址由此去

  2. 滿足贊助條件後加入DQ VIP專屬社團,就有機會獲得《安妮日記》⁣:社團由此去

什麼是地球圖書館?

地球圖書館」是由DQ地球圖輯隊與出版社的合作活動,每月配合站上文章推廣相關閱讀與獨有優惠,獨掉坑不如眾掉坑,博覽世界大小事之餘,希冀讓小隊員對文章所述事件脈絡發展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體會!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