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輕鬆吃頓合菜?你需要「懶惰的蘇珊」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式餐桌轉盤,用英文要怎麼稱呼嗎?

文章插圖

「懶惰的蘇珊」是誰發明的?

在專門提供中式合菜的餐廳,餐桌上一定可以看到餐桌轉盤,讓人不用站起來傳菜或夾菜。而這樣的餐桌轉盤究竟是誰發明的?在英文中為什麼又被叫做「懶惰的蘇珊」(Lazy Susan)?這些都是歷史學家們至今沒有定論的謎團。

不過,有幾個有趣的說法,或許可以讓人一窺好用的發明是如何改變傳統、成為傳統,終至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18世紀英國的「啞巴侍者」

首先,餐桌轉盤的出現,可以追溯到 18世紀的英國。當時的餐桌轉盤並不叫「懶惰的蘇珊」,而是叫「啞巴侍者」(dumbwaiter),用以遞補人數逐漸下降的服務生,讓用餐者不用打斷對話傳菜,或是起身越過餐桌拿菜。

為了取代服務生的一大謎團

美國紐約庫珀·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產品設計&裝飾藝術部門主任科芬(Sarah Coffin)說:「這(餐桌轉盤)真的是一大謎團,我對是誰發明它的一點頭緒都沒有。不過,我很確定『懶惰的蘇珊』這個名字是 20世紀的發明。但餐桌轉盤最早期的模樣應該是來自 1720-1730年代的英國。當時,有許多餐桌上會放轉盤,專供試酒和試茶使用。我也曾經看過銀色托盤的版本。」

無論如何,科芬同意餐桌轉盤的出現是為了取代服務生。

文章插圖

傑佛遜發明的?還是愛迪生?

而根據知識網站wiseGEEK.com的說法,發明餐桌轉盤的人是美國第三屆總統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且啟發他靈感的是他的女兒——因為他的女兒老愛抱怨在傳菜時自己總是最後一個,導致晚餐結束下桌時並沒有吃飽。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從美國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的留聲機轉盤演變成餐桌轉盤。

公衛專家伍連德的「衛生餐檯」

然而,上述說法並沒有經過證實,而是在鄉野奇譚中出現。不過,1917年中國公衛專家伍連德為了打擊傳染病,進而發明的「衛生餐檯」,可能是最接近現代餐桌轉盤的版本。

避免交叉飲食感染傳染病

當時,為了避免人們交叉飲食感染傳染病,伍連德提出「法以厚圓木板一塊,其底面之中央鑲入一空圓鐵柱,尖端向上,將此板置於轉軸之上。則毫不費力,板可以隨意轉動。板上置大圓盤,羹餚陳列其中,每菜旁置公用箸匙一份,用以取菜至私用碗碟,而後入口」,也就是在桌上放置餐桌轉盤,餐桌轉盤上的每一道菜旁放置公筷,用餐者想吃什麼菜就轉動餐桌轉盤,並且用一旁的公筷將菜餚夾到自己的碗裡。

文章插圖

為什麼叫「蘇珊」?

討論完餐桌轉盤可能的來歷後,或許你會發現,在英文中會稱餐桌轉盤為「懶惰的蘇珊」。不過,為什麼是「懶惰的蘇珊」,而不是其他的名字呢?

「蘇珊」是常見的女僕名

根據《偵探這個詞》(The Word Detective)新聞報紙專欄作家莫利斯的說法,他表示:「許多專家認為『蘇珊』是當時常見女僕的名字,而之所以稱這種自助器具為『懶惰的蘇珊』,可能是對懶惰家僕的諷刺。」

過去就常用人名造字

美國網路雜誌《猶太世界評論》(Jewish World Review)則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蘇珊」的出現,他們在文章中寫道,就像Peeping Tom(偷窺狂)、Jim-Dandy(出色之物)和Jolly Roger(海盜旗)這些字彙一樣,都是由人名組成,因此蘇珊在這裡並不突兀,甚至黑心金光菊(black-eyed Susan)這種植物也用了蘇珊這個名字。

唸起來吸引人好行銷

此外,如果從發音上來考證,Lazy的z聲和Susan的s聲念起來很吸引人,讓旋轉餐盤的製造商覺得很好行銷,「懶惰的蘇珊」就這麼出現了!

文章插圖

全世界最聰明的服務生

1917年,「懶惰的蘇珊」出現在當年 12月號的《浮華世界》雜誌(Vanity Fair),上頭寫到:「這張『懶惰的蘇珊』只要 8.5美元...這個價錢對請一個優良的服務生來說不可思議地低。」該文章也讚美「懶惰的蘇珊」是「全世界最聰明的服務生」。

1950年代重新設計  風靡中國城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懶惰的蘇珊」也慢慢退燒,直到 1950年代重新獲得大眾的青睞,而這得歸功於美國醬油製造商霍爾(George Hall),他重新設計了餐桌轉盤,讓該設計風靡美國中國城的中國餐廳,也讓更多人體會到「懶惰的蘇珊」有多好用。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