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迷因專題

【迷因專題02】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經典迷因(族繁不及備載)

講到迷因,大多人總會先想到「有趣的圖片搭上一段文字」,不過網路迷因並不侷限於單純的圖文呈現,舉凡影片、一段話,甚至是一個形狀都有可能成為被網友拿來爭相模仿、交流、再創作的元素,就讓我們來看看從過去到現在,網路世界有哪些曾經引起話題的經典迷因吧!

註:迷因的世界瞬息萬變,大爆紅與退燒就在幾秒上下,這裡也歡迎大家分享心中最經典的迷因喔!

 


1. 跳舞寶寶(Dancing Baby、the Oogachacka Baby)

1996年,軟體專家吉拉德(Michael Girard)的開發團隊用 3D動畫軟體3D Studio Max的模組製作了一個跳舞的寶寶作為影片範本,結果這段影片在公布後迅速引起瘋傳,人們開始在網路論壇、個人網站互相分享,或是透過email轉寄給親朋好友。

很快地,就連主流媒體也注意到了,除了媒體報導以外,甚至可以在美國影集《艾莉的異想世界》裡看到這個寶寶的魔性舞蹈,就連百視達也曾經拿它來做廣告。

至今,跳舞寶寶被許多人公認為網路上第一個爆紅迷因,雖然它已經隨著時間在網路中逐漸淡出,不過其代表性難以取代;像在今年 2月,當網友JArmstrongArt製作了跳舞寶寶 1080P的高畫質紀念版本時,影片留言裡可是洋溢著滿滿的懷舊情懷呢!

文章插圖

2. 梗漫(Rage Comic)

梗漫是以簡單線條、小畫家畫風呈現的多格漫畫,裡頭的角色表情雖然常常畫得粗糙浮誇,卻意外提供一種能精準表達自己心情的生動感,因此常被網友拿去描繪自己的日常,或是用它來回覆討論串的留言。

梗漫最早出現在 2008年中期的 4chan,擴散到網路論壇Reddit後,發展出更多經典的梗漫表情。2011年,一名在日本的英文老師史提勒(Scott Stillar)用梗漫教學生英文曾引起大家討論,當時史提勒解釋自己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梗漫呈現了許多人們在不同程度的情緒下會出現的反應,因此他相信透過這些圖片,有助於他的學生學習。

當然,這麼做的效果到底怎麼樣,只有史提勒自己知道了。


3. 瑞克搖(RickRoll)

一切都始於 2007年, 4chan的電玩板上有一則《俠盜獵車手IV》預告片的連結貼文,結果大家在點進去後才發現這其實是歌手瑞克·艾斯里(Rick Astley)的MV《Never Gonna Give You Up》。

夾雜了荒謬、好笑,還有「不能只有我看到」的心情,這個被稱為「瑞克搖」的影片開始大量出沒在YouTube上,在 2008年愚人節的時候,YouTube甚至讓首頁的每一支影片都會自動導向《Never Gonna Give You Up》——直到現在,我們時不時還是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瑞克搖」一下。

無論如何,瑞克·艾斯里顯然很享受這個惡作劇,也曾多次配合「瑞克搖‧真人版」的企劃宣傳活動,不過他在受訪時坦言自己很清楚整件事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有人在惡作劇時恰好挑到了他的歌罷了。「(在這個惡作劇裡面,)我不再擁有這首歌,它已經變成其他東西了。」瑞克·艾斯里說道。

文章插圖

4. 佩佩蛙(Pepe the Frog)

佩佩蛙是 2006年,漫畫家傅瑞(Matt Furie)在漫畫《男孩俱樂部》(Boy's Club)中登場的角色,不過一直到 2008年,他才以一張「感覺很棒捏」的表情圖紅遍 4chan,成為不少網友在討論串下想表達自己情緒時會張貼的圖片,後來也逐漸發展出森77、沾沾自喜、哭哭、幸福洋溢等各種表情的佩佩蛙,就連不少名人、政治人物也會在自己的社群帳號上使用。

但在 2016年前後,佩佩蛙逐漸成為種族歧視者和反猶太主義者拿來宣傳極右翼言論的角色。身為佩佩蛙的創作者,傅瑞坦言他也一點不樂見這種狀況,且一直努力發聲要讓佩佩蛙成為一股「愛的力量」。

2017年5月,傅瑞在他的微型部落格Tumblr發表了一張佩佩蛙躺在棺材的插畫(註),被許多人視為他因為無力扭轉佩佩蛙=仇恨的象徵,乾脆舉辦一場「佩佩蛙已死」的葬禮——話雖如此,佩佩蛙顯然還是很活躍在各式各樣的網路迷因中,傅瑞也持續地在想辦法斷開佩佩蛙與仇恨的連結。

時間快轉到 2019年,在香港反極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刻,佩佩蛙意外成為示威者的抗議符碼,不論是示威現場或網路群組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傅瑞也對這樣的現象表示歡迎,直說他希望這能重新定義佩佩蛙在人們心中的印象。

註:原圖片連結目前已經失效。


5. 彩虹貓(Nyan Cat、Pop Tart Cat)

2011年4月,創作者prguitarman在直播進行紅十字會募捐繪圖活動時,有兩個網友分別要他畫果醬餡餅Pop Tarts和貓咪,結果他就決定把這兩者合成一幅在宇宙中拖著彩虹跑的貓貓動圖。

幾天之後,一名網友把這幅動圖和虛擬歌手桃音モモ所翻唱的〈喵喵喵喵喵喵喵!〉(Nyanyanyanyanyanyanya,nya是日文的貓叫聲)合在一起後,意外創造出超洗腦的魔性影片,在爆紅後隨即引起把貓變成其他角色、把背景音樂再混音、用其他樂器伴奏等再製風潮,有的人則會跑到相關影片留下大量的「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文章插圖

6. 光明會(Illuminati)

光明會成立於 18世紀啟蒙運動,雖然它已經在 1785年解散,但關於「光明會仍在檯面下偷偷來」的說法一直都沒有消失,有些陰謀論者便相信,從法國大革命到刺殺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都是光明會密謀策劃的結果,目的是要透過把持政商名流與媒體來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然而,這些陰謀論者所提出的證據通常太過薄弱,以致於在網路上逐漸成為一種反諷、嘲笑的對象,比如說生活中遇到一點不尋常的小事就大喊「一切都是光明會的陰謀!」(Illuminati Confirmed);也因為光明會通常會跟全知之眼(Eye of Providence)的符號連結在一起,所以只要有人比出三角形手勢,或是隨便在圖片、影片截圖中找到一個能畫成三角形的地方,就開玩笑地說「光明會出沒注意!」(偶爾還會配上X檔案的主題曲「等等等登~」來加強它的懸疑性)。

所以說光明會真的存在嗎?我想我們該知道的已經夠多了▵

文章插圖

7. The Dab

這是一個把頭埋入手肘裡、另一隻手高舉空中的姿勢,通常在比的時候帶有一點「我就厲害」、「我超棒」的自信意味。

這個動作源自 2013年美國亞特蘭大(Atlanta)的嘻哈文化,在 2015年開始因為一些美國饒舌歌手把dab的動作放入MV、不少名人或體育球星跟著dab而引起廣泛注意;也因為這個動作不難擺,自然很快就出現網友分享自己在某個地方dab的創意影片、照片,或是製作相關迷因圖。

時至今日,dab已經跟嘻哈文化沒什麼關聯,反而成為網路社群內的小小內梗,如果能促使別人dab的話就會心生「嘿嘿他dab了!他也懂擺喔!」的興奮感。

文章插圖

8. 訂閱PewDiePie(Subscribe to PewDiePie)

這也常被稱為PewDiePie vs. T-series的訂閱大戰,是 2018年到2019年,網友們為了不讓YouTuber訂閱數冠軍PewDiePie被印度頻道T-series超越,而自發性地以各種創意呼籲周遭人「訂閱PewDiePie」。

2018年8月,PewDiePie第一次在影片提到T-series有可能會超越他的訂閱數,當時大家還沒有特別反應,一直到同年 10月,YouTuber MrBeast上傳了一支影片說他買下了大量廣告看板只為呼籲大家「訂閱PewDiePie」。受到MrBeast啟發,不少PewDiePie的粉絲紛紛開始「完成自己的本分」(do your part)、在他們能力所及內要大家「訂閱PewDiePie」——除了做梗圖、影片、在路邊張貼海報發傳單等招數百出,不少YouTuber也紛紛「參戰」,有的人在影片大力疾呼「快點訂閱PewDiePie!」、有的則是開長時間直播呼籲粉絲馬上行動——種種舉動讓PewDiePie和T-series的訂閱數在接下來幾個月持續處在拉距狀態。

在這之中,PewDiePie本人雖然常常嗆聲T-series要大家趕快「訂閱訂起來!」,不過他也坦言:「我不在乎T-series(的訂閱數)是否會超越我,但這真的很好玩。」後來則談到自己真的沒預料到這一切會持續這麼久,也沒辦法控制大家要用什麼方式響應「訂閱PewDiePie」。

整件事在 2019年4月,T-series的訂閱數跟PewDiePie出現拉距後、PewDiePie在同月月底正式表示希望整個活動能畫上句點。現在在相關影片下,也可以看到許多網友留言開玩笑說,這絕對是一場他們不會忘記的「網路戰爭」。

9. 女人吼貓

一邊是《比佛利山莊嬌妻》(The 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第二季第 14集的吵架截圖,一邊是隻不愛吃青菜的白貓。這兩張圖本來在網路上就有一點知名度,不過在 2019年5月1日,一名twitter網友把這兩張圖並排所創造出的趣味性讓它迅速成為網路上的迷因新寵,網友後來也開始會幫圖片加字,創造出「一邊情緒激動,另一邊卻對此置若罔聞」的情境。

這種「透過把某張圖跟其他圖片、文字結合,藉此塑造出讓人會心一笑的新情境」的迷因圖,在這幾年非常常見,舉凡把兩張圖片拼在一起(女人吼貓)、把某個不相干的人事物合成到另一張照片上(電影《小丑》在樓梯上跳舞的片段)、直接修改原圖(日本令和大叔)、利用單圖附上一段文字(我就爛)等都是其中之一。

文章插圖

綜合來看,可以發現迷因的種類真的很多樣。他們會爆紅通常有著這樣的特點:

  • 簡單直白:就算是過去沒看過的迷因,也能透過它出現的時機、網友之間的討論來推敲個大概,要跟著仿效的難度自然就低。
     
  • 可塑性高: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讓網友發揮創意改編,卻又不會讓大家看不出來再創作的作品是源自哪個迷因,就有助於原始迷因的擴散。
     
  • 去中心化:由於人人都可以參與、「玩」迷因的緣故,可以說沒有人可以控制迷因的走向,就算是該迷因的原擁有者也一樣。
     
  • 有趣:不論是充斥搞笑元素或是嘲諷時事,迷因總是要先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才會讓網友想要進一步討論、分享給其他人看,對吧?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