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身心 效果顯著
當然,首先還是因為這些迷因很有趣,畢竟大多數人上網滑手機都是求個身心放鬆,先前我們也提到,適時出現的幽默感總是一個緩解焦慮情緒的潤滑劑,因此會被迷因吸引自然不令人意外。
聚在一起的感覺令人溫暖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迷因創造了一種社會連結感。無論在現實世界或是虛擬世界,人們總喜歡「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感覺,今天這個迷因不論是單純好笑、用來murmur日常生活、或是用作議題嘲諷,我們都在分享、互相討論的過程中生成「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經驗/不是只有我這麼覺得/果然大家也覺得很好笑」的共鳴感。
只有我覺得嗎? 原來不是
那種好像「找到同一陣線的人」的感覺,會讓我們在無意間形塑起一種群體認同感,進而想要繼續滑手機看其他人創作迷因、分享迷因時說了些什麼,或是留言加入討論等等,來加強「原來我不孤單」的感受。
是的,這一切都存在於虛擬之中,但是這創造出來的連結感卻是真實的。
跨國界的共同需求
我們發現,想分享、尋找共鳴感等需求沒有國界上的差異。其實,前面在訪問台灣迷因文化的過程中,不免會討論到外國的迷因文化和台灣的迷因文化有什麼差別,結果受訪者左思右想後,都會認為所謂的迷因文化真的沒什麼差別,頂多就是笑點、取材不一樣罷了。
現實中不能說不能做 交給喜劇
一如好萊塢編劇卡普蘭(Steve Kaplan)在《超棒喜劇這樣寫》裡所談道:「事實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都過得不是那麼端正,時常掙扎要隱藏生活裡那些不理性的、不講道理的、不恰當的部分,避免被一般人看見。即使是對那些比較親密的觀察者,我們還是會希望現實裡那些持續不斷的日常瘋狂,能夠被藏起來,成為大多數人眼中的謎團,或心不甘情不願與少數人分享的秘密。」
然而,卡普蘭指出,喜劇的存在打破了這個框架,讓我們可以用戲謔的方式來談論生命中的種種荒唐。
網路迷因的熱鬧多少也是源自於此。
話說回來,其實我們也不用想這麼多,反正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玩迷因就好啦,畢竟人生短短幾個秋嘛(喂)!
最後的最後,就讓我們透過臉書社團「大家都在假裝自己是螞蟻」這個充滿奇妙魅力的地方、具體感受一下在「假裝自己是螞蟻」這個簡單的規則下,網友們是如何發揮創意創造出一個熱鬧的迷因生態,來為這個迷因專題畫下句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