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川普時代紀錄 川普寶寶氣球「飄」入英國博物館
隨著川普變成美國「前」總統,全球各大博物館也加緊腳步,為將來世代記錄下川普當家這 4年。

身為全球反川普示威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象徵,川普寶寶氣球將成為英國倫敦博物館的最新館藏。
美聯社/達志影像
2018年夏天川普首度出訪英國時,不滿的英國民眾在國會廣場舉辦大型示威活動迎接他。圖為當天國會廣場上的一名示威者,他手上的標語寫著:「我沒法忍受川普!」
歐新社/達志影像迎接川普的「禮物」
2018年7月13日是川普任內首度出訪英國的日子,但大批倫敦的反川普示威者一點都不想歡迎他,決定組織大型示威活動表達不滿。當時,有人便發起群眾募資籌措製作氣球的經費,並向倫敦市政府申請許可,希望能在 13號當天在倫敦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上升起氣球。
最終,他們成功獲得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的許可,在川普抵達當天準時將氣球升空。
全球反川普示威象徵
從這場示威之後,這顆川普寶寶氣球便成為全球各大反川普示威中的重要象徵,出現在多場全球各大城市的反川普遊行裡,許多舉辦於美國本土的反川普遊行也能看見川普寶寶氣球的身影。
倫敦人的記憶
倫敦博物館館長阿曼(Sharon Ament)指出,從 20世紀以來,倫敦就是英國民眾聚集、向政府發聲的地方,這顆川普寶寶氣球不僅反映了 7月13日當天倫敦大眾的情緒,它和博物館中從其他示威裡保留下來的文物,也都捕捉到了倫敦民眾團結起來、面對困境的精神。
阿曼強調,收藏氣球並非有意展現任何政治立場,而是因為博物館看上這顆氣球背後展現出的英式諷刺、幽默,她說:「英國人很常展現幽默,也很常嘲諷政治人物,川普寶寶氣球就是其中一個『大』例子。」
抗爭特展的一部分
等到倫敦博物館的新館蓋好後,這顆川普寶寶氣球將與其他倫敦博物館蒐集的展品一同展示,呈現一場場倫敦舉辦過的不同示威活動。

不只英國的博物館,美國的博物館也在把握機會蒐集與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事件有關的文物,當下示威者使用的標語、海報或現場照片等,都在蒐集目標之列。圖為當天一名示威者帶至國會大廈的標語,上頭寫著:「美國的選票不會被人偷走」。
路透社/達志影像記錄示威者擅闖國會事件
事實上,不只倫敦博物館正把握川普任期的尾巴蒐集足以代表這個時期的文物,美國許多博物館也發起類似的計畫,想要記錄川普任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好比剛剛落幕的川普支持者擅闖國會事件。
打斷國會聯席會議
在 1月6日這天,美國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彭斯(Mike Pence)正與國會兩院的議員們齊聚,確認總統大選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票數,一旦確認拜登(Joe Biden)獲得多數選舉人的支持,彭斯就將公開宣布拜登是美國的新任總統。
就在此時,大批川普的支持者闖入國會、打斷驗票程序,議員們只得倉皇走避,甚至還有 5人在示威中喪命,是川普卸任前夕極富象徵意義的事件。
標語、海報、照片都可以
這起事件落幕後不久,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便向民眾募集展品,希望民眾能提供與這次事件有關的物品、照片,幫助館方記錄下這個獨特的時刻。
目前,館方已經將一張寫著「昂首前進——停止竊取大選」(Off with their heads — stop the steal)的標語,以及其他相關物品列入收藏。

目前,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能蒐集到的文物都還是以當天國會廣場上的文物為主,但是它們很希望能蒐集到國會山莊內那些能代表這場示威的文物,好比圖中在示威過程中被人破壞的傢俱。
路透社/達志影像想要國會內的文物
然而,目前館方蒐集到的物品仍然以國家廣場(National Mall)上為主,國會山莊內的文物,好比示威者留下的貼紙、旗幟或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破裂的名牌等,就得等到官員們蒐集、清點完畢後,才有機會轉交給博物館們。
民主很脆弱
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哈蒂格(Anthea Hartig)看來,此舉將能幫助未來的人們回顧這起罕見的行動及它帶來的後果。
史密森尼學會負責人邦奇三世(Lonnie G. Bunch III)也說道:「身為一名歷史學家,我一直相信和平示威的力量。」
「示威讓人看見我們的民主有多麽脆弱,以及為何我們的計劃、講述的故事如此重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