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衝突:法國、俄國的「香檳」之爭

香檳,只能來自法國香檳區。法國香檳委員會

文章插圖

法國、俄國香檳之戰

最近,法國和俄國之間展開了一場「香檳之戰」。俄國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新簽署的一項法案,將要求法國香檳酒商如果日後想繼續出口香檳到俄國,雖然還是可以繼續使用「champagne」——也就是法文的「香檳」一詞,但瓶子上必須多加上「氣泡酒」的字樣,同時也不能使用「shampanskoye」——也就是香檳對應的俄文詞彙,因為這個字未來將保留給俄國國產的氣泡酒使用。

踩酒商紅線 法國香檳業者不滿

這項法案的消息一傳回法國,立刻讓法國的香檳酒商氣得直跳腳,因為要替已經裝完瓶、貼好標籤的香檳換標籤不僅意味著一筆額外的開銷,更重要的是,俄國的這項作法已經踩在侵犯「香檳」及其地理標示保護的紅線上。

文章插圖

只有來自香檳 才能稱為香檳

法國人之所以這麼生氣,是因為「香檳」一詞其實是個受到地理標示(Geographical Indication,GI)保護的詞彙,它只能用來指涉出產自法國香檳區、依循一套嚴格規範所生產出的氣泡酒身上,其他氣泡酒若非符合上述條件,照道理是不能將自己的產品稱之為「香檳」。

而法國的香檳業者們也自知「香檳」一詞背後代表的意義,保障香檳業者集體利益的法國香檳委員會(Champagne Committee)甚至直接將「香檳,只能來自香檳地區」(Champagne only comes from Champagne, France.)一語當做該委員會的招牌標語。

龍舌蘭酒亦受保護

不過,香檳並非唯一受地理標示機制保護的產品,墨西哥產的蒸餾酒龍舌蘭(Tequila)、法國的羅克福起司(Roquefort cheese)等,也都是受到同樣機制保護的產品。

呼籲酒商中止出貨

因此,在獲悉有關俄國新法案的消息後,法國香檳委員會也呼籲旗下的酒商們暫停出貨至俄國,同時也向法國、歐盟的官員喊話,希望他們「儘速和俄國當局展開對話,尋求解決爭議的辦法」,法國香檳委員會的總幹事戈麥爾(Charles Goemaere)也說:「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們的釀酒商和法國的卓越成就。」

根據BBC的統計,俄國每年平均進口約 5,000萬公升的氣泡酒,其中法國香檳就佔了 13%。

文章插圖

為何香檳不能叫香檳?

而俄國的這項爭議做法,也在國內引發了一部分人的反彈,進而在這場「法俄香檳戰爭」中倒戈聲援法國。

俄國的一名歌手奧布洛莫夫(Vasya Oblomov)就在Twitter上開玩笑地建議俄國政府,日後應該把所有俄國的國產車喚做「Mercedes」,而把德國產的賓士改稱為「外國組裝車」;俄國國營媒體RT電視台的主編西蒙尼揚(Margarita Simonyan)也形容俄國的新法案「看起來很蠢」,並在Twitter上質問道:「誰來解釋一下為何香檳不能叫香檳了?」

誇大法案影響 目的是重新歸類

然而,部分俄國的專家反倒主張外界誇大了這份新法案的影響——它的目的不過是要將自國外進口的氣泡酒,像是西班牙的卡瓦(Cava)、義大利的普羅賽克(Prosecco)和法國的香檳等,統一歸於同一個類別下,酒標正面的標示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shampanskoye」本來就是俄國國產氣泡酒

再者,俄國葡萄農暨釀酒師聯盟(Russian Union of Wine Growers and Winemakers)的主席波波維奇(Leonid Popovich)也指出,俄國用「shampanskoye」一詞稱呼國產氣泡酒的歷史已經有百年之久,最早可以一路追溯回蘇聯獨裁者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統治時期。

文章插圖

協商未果可能提申訴

上周五(9),法國貿易部長里斯特(Franck Riester)表示:「法國依然期待透過期待協商解決這次的香檳爭議。」但倘若協商破局,比利時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主任埃里克森(Fredrik Erixon)認為,法國和歐盟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對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因為地理標示帶來的相關利益,向來就是歐盟貿易政策的一大核心,而且倘若不這麼做,其他國家很可能會跟著群起效尤。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